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2 聚合物结晶的形态学 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重复地 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具有 三维空间的周期性,隔一定的距离重复出现,这种周 期性规律是晶体结构最基本的特征。 结晶的形态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晶粒的大小、形状以 及它们的聚集方式。 形态学的研究手段:广角X射线衍射(WAXD),偏光 显微镜(PLM),电子显微镜(TEM、SEM),电子 衍射(ED)、原子力显微镜(AFM)、小角X射线衍 射(SAXD)等。
μ1,μ2:分别为两种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R:分子间距离;k:波尔兹曼常数;T:温度。 静电力的作用能量一般在13-21kJ/mol。 PVC、 PVA 、PMMA等分子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1.1 范德华力与氢键
◆诱导力: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与它在其他分子上
引起的诱导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诱导力存在 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以及极性分子与 极性分子之间。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1 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才使相同的或不同的 高分子聚集在一起成为有用的材料。 3.1.1 范德华力与氢键 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氢键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1 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静电力:极性分子之间的引力。
I:分子的电离能; α:分子极化率; R:分子间距离。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1.1 范德华力与氢键 色散力的作用能一般在0.8-8kJ/mol。 在一般非极性高分子中,例如, PE、PP、PS中, 色散力占分子间作用总能量的80~100%。
◆以上三种力统称为范德华力,是永久存在于一切分
子之间的一种吸引力。
PE单晶
螺旋生长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2 高聚物结晶的形态学 球晶 球晶是聚合物结晶的一种最常见的特征形式。 生长条件:当结晶性聚合物从浓溶液中析出或从熔体 冷却结晶时,在不存在应力或流动的情况下,倾向于 生成球形的结晶,称为球晶。 球晶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特有的黑十字消光图象。
全同立构聚苯乙烯球 晶的偏光显微镜照片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2 高聚物结晶的形态学
树枝状晶: 高聚物从溶液中析出结晶时,当结晶温度较低或溶液浓度 较大或分子量过大,聚合物不再形成单晶,结晶的过渡生 长将导致较为复杂的结晶形式,在这种条件下,结晶树枝 状生长的倾向增大,最终生成树枝状晶体。
树枝状聚乙烯晶体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2 高聚物结晶的形态学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3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和模型 3.3.1 高聚物的晶态结构模型
◆缨状微束模型(两相结构模型)
X射线衍射法,观察范围为几纳米
实验现象: 结晶高聚物的X衍射图上衍射花样和弥散环同时出现 测得的晶区尺寸<分子链的尺寸 提出模型: 晶区非晶区同时存在; 晶区尺寸较小,一根高分子链可穿过几个晶区; 晶区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规取向的,非晶区中分子链的 堆砌完全无序。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1.2 内聚能密度
表3-2 线型高聚物的内聚能密度
聚合物
聚乙烯 聚异丁烯 天然橡胶 聚丁二烯 丁苯橡胶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醋酸乙烯酯 聚氯乙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尼龙66 聚丙烯腈
内聚能密度 (MJ/m3)
259 272 280 276 276 305 347 368 381 477 774 992
μ1,μ2:偶极矩; α1 ,α2:分子极化率; R:分子间距离。 诱导力的作用能一般在6-13kJ/mol。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1.1 范德华力与氢键
◆ 色散力:分子瞬时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瞬时偶极:由于电子旋转和原子核的振动,使得某 一瞬间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便产生 瞬时偶极。 色散力存在于一切极性和非极性分子中,是范德华 力中最普遍的一种。
3.1.2 内聚能密度
●CED<290 MJ/m3>420 MJ/m3:分子链上有强极性基团,或者分
子链间能形成氢键,是优良的纤维材料。
●290<CED<420 MJ/m3:分子间作用力居中,适合于
作塑料使用。
影响聚合物的强度、耐 热性和聚集态结构,决 定其使用性能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3.1 高聚物的晶态结构模型
◆隧道—折叠链模型
隧道-折叠链模型
此模型综合了在高聚物晶态结构中所可能存在的各种形态。 因而特别适用于描述半结晶聚合物中复杂的结构形态。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3.1 高聚物的晶态结构模型
◆插线板模型 实验现象:晶体PE分子链的均方旋转半径与熔体PE分子链 的均方旋转半径相同。表明在高聚物晶体中分子链基本保持 其原来的构象,仅仅是链段作一些局部的调整进入晶格。 提出模型: 晶片表面上的分子链无规聚集形成松散的非晶区; 晶片中相邻排列的两段分子链可能是同一分子链中非邻近的 链段或是不同分子链的链段; 形成多层晶片时一根分子链可以从一个晶片穿过非晶区进入 另一个晶片,也可回到原来的晶片。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2 高聚物结晶的形态学 单晶: 是由溶液生长的片状晶体的总称,只是可分离的形 状规则的单一晶体,并不是结晶学意义上的真正 单晶。 聚合物单晶的横向尺寸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厚度 10nm左右。 单晶中高分子链规则地近邻折叠,形成片晶。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2 高聚物结晶的形态学 1957年A.J. Keller首先发现浓度0.01%的聚乙烯溶液中, 极缓慢冷却时可生成棱形片状的、电镜下可观察到的 片晶,呈现出单晶特有典型的电子衍射图。 随后陆续发现聚甲醛、尼龙、聚脂等单晶。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1.1 范德华力与氢键
表3-1 常见氢键的键长与键能
氢键
F—H…F O—H…O N—H…F N—H…O N—H…N O—H…Cl C—H…N
键长(nm)
0.24 0.27 0.28 0.29 0.31 0.31
键能(kJ/mol)
28 18.8~34.3 20.9 16.7 5.44 16.3 13.7~18.2
高分子物理
第三章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1 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液体
高分子聚集态 指高分子链之间的几何排 列和堆砌状态
晶态
固体 液晶态 取向结构 织态结构
非晶态
不存在 气态
高分子链结构决定聚合物的基本性能特点,而聚集态 结构与材料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 控制成型加工条件以获得预定结构和性能的材料; 指导材料设计。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3.1 高聚物的晶态结构模型
实验现象: 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几十微米范围的片状PE单 晶,测得晶片厚度约为10nm,且与分子量 无关,X衍射证明分子主链垂直晶片平面 提出模型:伸展的分子链倾向于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链束,构 成结晶的基本结构单元;结晶链束细而长,具有较大的表面能, 不稳定,自发地折叠成带状结构,晶体被分成若干个扇区,这 种扇形化作用是聚合物单晶独有的特征。 可以解释:溶液生长单晶中的扇形化 不能解释:有些单晶的表面结构松散,使单晶的密度远小于理 想晶体的密度值,这说明即使是单晶,其表面层在一定程度上 也是无序的。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1.2 内聚能密度 聚合物内聚能定义 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把1摩尔液体或固体移到其分子间 的引力范围之外所需要的能量。
∆E = ∆H v − RT
摩尔蒸发热 汽化时所做的膨胀功
聚合物内聚能密度(CED)定义 单位体积的内聚能。
CED = ∆E V
摩尔体积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2 高聚物结晶的形态学
i-PP球晶
PE球晶的电镜照片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2 高聚物结晶的形态学
•球晶生长过程:成核初始它只 是一个多层片晶,逐渐向外张 开生长,不断分叉生长,经捆 束状形式,最后才形成填满空 间的球状的外形。 •球晶是由许多径向发射的长条 扭曲晶片组成的多晶聚集体。 •结晶聚合物的分子链通常是垂 直于球晶半径方向排列的。在 晶片之间和晶片内部尚存在部 分由连接链组成的非晶部分。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1.1 范德华力与氢键
◆氢键:由极性很强的X—H键上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化
学键上电负性很大的原子Y上的孤对电子相互吸引 形成的一种键(X-H…Y)。 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氢键与化学键比较相似; 氢键的键能不超过40KJ/mol。 在极性聚合物中,如聚酰胺、蛋白质、纤维素等, 存在分子间氢键。
Intensity (cps)
1000 500 0 10 20 30 40 50 Polar angle (degree)
X-ray diffraction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2 聚合物结晶的形态学 •结晶形态:由微观结构堆砌而成的晶体外形,尺寸 可达几十微米。 •单晶:即结晶体内部的微观粒子在三维空间呈有规 律地、周期性地排列。 特点:一定外形、长程有序。 •多晶:是由无数微小的单晶体无规则地聚集而成的晶 体结构。 •晶体的特征:(1)有一定的几何外形; (2)有固定的熔点; (3)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影响晶体形态的因素是晶体生长的外部条件和晶体的内 部结构。外部条件包括溶液的成分、温度、所受作用力 的方式和作用力的大小。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3.1 高聚物的晶态结构模型
◆松散折叠链模型 实验现象:用发烟硝酸腐蚀PE单晶表面密 度增大,表明单晶表面有一层结构疏松的 无序层 提出模型:折叠的分子链为基本结构单元, 折叠处为松散的环状结构,在晶片中,分 子链的相连链段是相邻排列的。 近邻松散折叠链模型 可以解释:单晶表面密度低的实验现象 不能解释:有些高聚物(PE)结晶过程极快, 而分子链的折叠是一个松弛过程, 很难完成这种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