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洛可可艺术
其轻快的形式已彻底摆脱了宗教题材,从而在反
映时代特征上迈出了一大步。代表画家有:华托、 布歇、弗拉贡纳尔等。
名词解释——洛可可艺术
• 一般解释为:用贝壳堆砌的工艺(或假 山),也称作路易十五样式。 • 它的表面形式和内容与以往绘画有着很大 的差别。 • 善对 “性”的表达。 • 是当时的前卫艺术。
性质
反宗教改革、炫耀皇 皇家贵族享乐的谈情 家贵族威严的艺术 说爱的艺术
《闩》弗拉贡纳尔 那个时代的典型作品,爱情与偷情是最热门的题材。画中描绘一对偷情 男女抢夺门闩的情节,卡拉瓦乔的排光法令“剧情” 淋漓尽致。。。这类 作品应该说有一定“揭露”意义。。。(卡拉瓦乔、伦勃朗的影响。。 )
秋千——弗拉贡纳尔 此作品让人想起布歇的画风。 豪门的后花园内,荡秋千的 女人有意无意间甩落了一只 鞋,而原本偷窥其美色的某 公子下意识地去接鞋子而摔 倒且暴露了自己。此画被认 为是洛可可绘画重要的代表 作之一。很难说作者是否无 聊,但他确实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一种低俗与无聊的真实。 画面充斥着轻浮放纵的气氛, 笔法轻柔暧昧;色彩明瑰富 于层次;环境有雍容幽古之 气。画中女人荡开的粉色裙 衫与形体的动势非常协调。 此作品景色怡人,内容格调 却低下,是一个矛盾体。
浴女——弗拉贡纳尔 构图像一个滚动的圆,人体似乎同河流、树木、云朵一 起在旋转,别致而充满诱惑。造型、情节、想象力,光与色的融合,。。。 鲁本斯的影响。。。又能联想到后来的印象派绘画。
《狄德罗肖像》 ——
狄德罗的睿智与深邃通过眼 神、姿态、手势、掀动的页 脚、快速而流动感极强的色 彩笔触描述的十分真切。。。 弗氏的技巧很丰富,刚才我 们看的画作很细腻,但他粗 犷写意式的笔调和造型依然 动人。此画笔触奔放,色彩 丰富,是一种灵动激情的趣 味。
局部看也许精美, 但整体的堆砌感、 物欲感十足……
各种流线型,以及不规则曲线、图案被大量 采用。制作精致,色彩以金银为主。。。
华托(1684--17210生在比利时,学画并 定居在巴黎,是洛可可绘画重要的代表, 所不同的是,他的作品中一直传达着对一 切艺术家的深切同情。 画风纤弱,委婉,优雅而轻松,常流露 莫名的忧伤,色彩与造型的古典情结仍在。
与当时的许多艺术家一样,开始时为画 商临摹古画,《舟发西苔岛》一画开始被 上流社会热捧。
舟发西苔岛——华托
华多
舟发西苔岛
该作品描写在传说中的爱神维纳斯居住 地爱情之岛——西苔岛上流社会男女惜别, 重回现实中来的情形。 画家寓意了自己梦境中的生活,对于一 个命运多舛,曾经在贫困线上度日的青年 来说,美女、美景、美餐依然是最高的诱 惑,那是他心中的理想国了。 情节自在画中,有戏剧感。人物的曲线布 局如岁月长河 ,隐约可见的船帆,紧扣主 题“舟发西苔岛” 。
梳妆—— 裸女之卖弄风骚状, 恰迎合追求“行乐”的 社会审美情趣。与古典 裸女那种端庄、典雅之 特征大相径庭……
《热尔森画店》——为相助过他的画商热尔森所画。 两个细节:左边的工人在向箱子里装画,其中有路易十四的肖像, 暗示一个时代已经过去;另一个情节是右侧中间,两位女性打扮 的男青年,正跪在画有裸女的画前有滋有味地欣赏。这幅画视为 当时法国社会的缩影。 运用光色的高超技巧,明暗处理巧妙,呈现空间真实感。
巴洛克美术的特点
1.豪华。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激情。打破理性的宁静和 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 色彩,强调艺术家的想象力。 3.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4.空间感和立体感。绘画依靠光造型,追求空间深度感。
5.综合性。建筑、雕塑和绘画间的综合。
6.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占主导地位。
罗马耶稣会教堂
巴 洛 克 风 格 建 筑
巴 洛 克 风 格 家
具
引运贝 起动尼 轰、尼 动乘 。风 向 上阿 之波 感罗 ,和 此达 作芙 品妮
——
鲁 本 斯 劫 夺 吕 西 普 斯 的 女 儿 们
鲁 本 斯 苏 珊 娜 芙 尔 曼
·
凡 代 克 查 理 一 世 像
·
文艺复兴到18世纪初,艺术的行进轨迹 与人们世界观和生活态度的演变是同步的:
布歇(1703--1770)是洛可可绘画风格的典型 代表,王室器重的宠儿,皇家美院的院长,皇家 首席画家。 此君狂妄而自信,在意大利学习时曾对前辈很不 屑:“米开朗基罗怪异,拉斐尔死板,卡拉瓦乔 黑得一塌糊涂“。他深知希腊神话中的爱情故事 最受上流社会青睐,遂成了他笔下唯一的题材, 和飞黄腾达的基石。其画虽欠缺深刻的内涵,却 有着优美的外在形态,精致入微,情境迷人,肉 感几近色情。 他善于经营自己,深得蓬巴杜夫人欢心。贵族们 为迎合蓬氏的喜好,将布歇奉为“巴黎的光荣”。 他一直是西方美术史上存有争议的画家。
弗拉贡纳尔(1732--1806)开始学法律, 后入夏尔丹画室学画。由于觉得夏氏的朴 实画风与题材不适合自己的艺术追求,转 而投到布歇门下。 才情很高,是个博采众长的人物,崇拜鲁 本斯和伦勃朗。他常常会将古典主义的造 型,巴洛克的动势,伦勃朗的聚光法混合 在作品中,一般认为,他的绘画成就要高 过自己的老师布歇。他虽是布歇的门人, 但在创作中,他的目光与笔触更直接的对 准了现实中的人和事,在迎合萎靡世风的 同时也有一些个人思考留在作品中。
《日落》布歇 描画了神界欢乐的 场面。巴洛克式的运 动感和洛可可的浮华、 性感……诸神在云海 中恣意的漂浮,呈现 了爱与美的融合。 过于强调视觉肉欲而 略显做作与空泛……
色彩华贵、透明、 冷调中适时以暖色呼 应。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亚—— 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已用象牙雕的一 尊女人像。维纳斯知道后赋予雕像以生命,成全了他的爱情。 环境 是皮氏的工作室,雕刻家发现雕像有了生命后十分惊讶;描绘了雕 像成为真实生命的情节,朦胧、虚幻,天上人间,人与神灵……
蓬巴杜夫人像—— 洛可可的盛行与画上的 这位国王情妇有直接关 系。蓬氏高雅端庄的神 情,华贵的服饰,以及 环境道具都反映了主人 的修养与地位。 色彩具有奢华的装饰意 味,,(如果拿大师的 作品当回事你就是傻 瓜——他说与学生的话)
这是另一幅珠光 宝气的蓬巴杜夫 人像。由于对服 饰与环境的“面 面俱到”,。。。
浴后的狄安娜—— 狄安娜是神族中的月亮与狩猎女神,象征贞洁。作品 描绘了狄安娜休猎沐浴时与猎人阿克泰翁误撞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模 特是一对姐妹。造型精准富动感,色彩削弱了明暗强化了透明效果。
三美神——鲁本斯
三美神是指贞洁女神、美 神和爱神。也有人说是指美神 维纳斯、温柔女神塔利亚和欢 喜女神阿格莱亚。(鲁本斯笔 下的女性人体都充溢着饱满的 生命力,是他的特色) 整个画面充溢着激情与艺术 魅力,体现了画家对女性美的 理想。同样具有浪漫的情调和 现实生活的痕迹。
《火神伏尔甘撞见维纳斯和战神马尔斯偷情》 施爱于人类的爱神维纳斯自己的婚姻 很不幸,她被宙斯嫁给天界最丑的火神 伏尔甘,这是维纳斯所不能容忍的,于 是她频繁地偷情。她与战神马尔斯相爱, 生了一个带有双翼的小爱神丘比特,即 始终长不大的盲童。 作品描绘了偷情伏尔甘发现的窘境。 作品人性色彩浓重,环境与人体肌肤的 刻画极富性感,冷暖色彩对比强烈,突 出维纳斯的恣意。。。
享乐主义(包含平民艺术、宫廷艺术)的洛可 可艳情艺术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它以宫廷和上
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表现对象(或曰艺术的
服务对象),女人体,服饰、装饰、豪华的环境 是绘画的情趣所在。受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 人、杜巴利夫人左右,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 语言。虽浮华做作,且少有内在的精神力量,但
《喜剧演员》华托 演员不是在表演,像纪念碑似的站立中央,主要人物流露的是淡淡的愁。。。周围的 人。。。。浮雕式的背景。。。统一在暗色调中借以突出前景人物形象。色彩有反差有呼 应:红色帷幕和前景人物红色衣着构成呼应;左右人物的黄色衣服对称均衡,白色似乎象 征着“卓尔不群”。。。
游园——他的画较早的反映了法国贵族的生活状 态,与众多洛可可画家不同的是,作品中总能显 现出多愁善感和某种思想的痕迹 ……
文艺复兴——世俗性——启蒙运 动——人在世间的地位——享乐观 念(包含平民艺术、宫廷艺术)
18世纪法国洛可可艺术
法国艺术直到17世纪才在欧洲产生影响 (普 桑、洛兰的古典主义绘画),而它取得在欧洲公认 的领衔地位还是在18世纪。
当时的法国绘画把握住了时代精神——步入
繁荣的欧洲正需要对女性彬彬有礼的交际往来, 巧妙幽默的言谈举止,更加轻松的艺术风格。
《嬴得的吻》风俗画,看环境应该是草民一组。整体世风的 一个环节。赢、亲、躲、按,一个连贯的环节;粗狂画风, 色彩以及用光有伦勃朗的痕迹。
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区别
巴洛克艺术
时代 风格 路易十四时代
洛可可艺术
路易十五时代
雄伟磅礴、富丽堂皇 柔媚轻佻、小巧玲珑
艺术语言 强烈动感的波状曲线、 委婉的波状曲线、波 波径幅度大 径幅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