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教材培训讲座《立足史学思想方法挖掘教材文本内涵》2019-2020
高中历史教材培训讲座《立足史学思想方法挖掘教材文本内涵》2019-2020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 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 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通过北京人的研究……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 靠的证据。
(2)评人的主要视角:
从时代特征、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思想认识的 视角,解释与评价历史人物。
(3)评事的主要视角:
从时代特征、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社会生活的 视角,解释与评价历史事件。
“15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所灭,
许多学者来到意大利,继续传播希腊文化,为
文艺复兴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其分析与判断
立足史学思想方法 挖掘教材文本内涵
一 三项内容:聚焦核心素养
彰显 史学思想方法
把握 课程内容主旨
完善 历史学习方式
彰显 史学思想方法
集历证史辨学据科 五大
核心素养 诠释评价
分解到每一课程内容 单元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彰显 史学思想方法
把握 课程内容主旨
完善 历史学习方式
集证辨据 诠释评价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
●这里(二里头)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 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 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上˙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5)质疑他人的结论:
根据一定的史实、史料或视角,质疑或反驳有明 显缺陷的历史叙述或解释。
清北政宋府“派重林文则轻徐武到”广的州政禁治烟格。局虎形门成销后烟,后文,官英担国任 随军即队发最动高了长鸦官片,战可争文。官没有实战经验,以致北宋军队
的实力大幅下降,在对抗北方辽、西夏、金等少数民 族政权的战争中罕有胜迹。
分解到每一课程内容 单元
把握一课内容 主旨的五条路径
知识及其认识的
破结解构文化本 内隐的史学 由教思师想示方范法走向
学生模仿与迁移
学习活动设计 的方向
二 两大体系:围绕关键能力
史学思想方法的两大组成部分
集证辨据的 思想方法
我们
史料效度与信度
如何知道
(1)运用概念或范畴:
运用时间与空间、相同与不同、原因与结果、 动机与后果等概念或范畴,分析、综合、归纳、比较 基本史实和相关问题。
“严格说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 举,因为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 抗击匈奴”。这段话采用了
A.“量变与质变”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背景与条件”的分析方法 D.“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懂得史料一般可分为实物、文本、口传三类,也可 按载体分为文字、图片、音像等;
懂得文学艺术作品的史料价值; 懂得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历史价值,学会汲取和整 理其中的主要信息。
(4)史料证史的路径:
懂得史料可作为揭示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的证据; 能透过史料的表述、评述,知晓作者的情感、态度 与价值取向。
(5)史料性质的判断:
懂得史料还可按性质分为“原始史料”与“非原始 史料”、“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明了两者间的 区别,正确汲取和整理其中的主要信息;
懂得因对象和问题不同,史料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会 发生变化。
(6)史料的比对归纳:
通过归纳和比较,发现史实间重大或主要特征的异 同点;
懂得证据链对于认识历史的作用。
(二) 诠释评价的思想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上˙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 如何用不同词汇表明
证据的信度与效度
●半坡遗址中还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 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这些(炎黄时期的)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的社会 发展水平。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 江等地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骨笛、 船型陶壶等。这些发现,印证 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 社会发展水平。
下的文本内涵挖掘
仅从史学思想方法的角度来看
原始的文献史料要读出字里行间背后的 意味——由显性信息到隐性信息
名家史论须窥破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取向——由理解结论到理解过程
史学专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多半蕴含 文学——由思想方法到史学观念
四 两个误区:教条加上形式
误把教材中的历史认 识等同于绝对真理
(6)反思的基本路径:
懂得辨别史料性质、检验思维方式有助于认识历史 真相。
三 历史传统:文本内藏玄机
(一) 统编教材文字表述的
优秀传统
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打击下,隋王朝摇 摇欲坠。
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个地跨 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公元8世纪,阿拉伯国家成为—个地跨 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二) “文史不分家”观念
的判断
诠释评价的 思想方法
我们 如何认识
逻辑与历史一致 的追求
(一) 集证辨据的思想方法
(1)区分表述与评价:
懂得历史记载、著作和教材中的内容都是作者认识 的结果,能指出其中含有价值判断或观点的表述。
(2)获取史料的途径:
懂得文献检索和调查访问是获得实物、文本、口传 等史料的基本途径。
(3)史料的一般分类:
的视角重在
A.经济状况
B.文化传统
C.政治形态
D.自然环境
(4)评文明成果视角:
从基本特征、主要贡献、创新意义、社会影响的 视角,解释与评价优秀文明成果。
近代以来,人类创造了改变整个世界的文明成 果,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思想,乃至日常生活 等方方面面,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时代。
文明成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 到衣、食、住、行,以及学习、娱乐、休闲等每一 处细小的地方。请选择其中一个或一种成果,从主 要贡献(或创新意义)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史论 结合地简述你的看法。
误把解读教材文本等 同于“教教材”
解读教材文本≠“教教材”
揭示、反思包括教材在内 的文本结构的内在逻辑及表述 背后的意蕴——你能看得明白 吗——历史理解的本质不只是 理解前人认识及表达历史的结 论,而是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 及其思想方法,穿透其情感、 态度与价值取向。
五 若干实例:窥破文本内涵
(一) 历史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