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历史发展
精品文档
二:社会保障对个人的意义
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不防不行,不保不行。 2、最无法抗拒的风险:越好越老,老无 新养。老态龙钟疾未消,更甚俗事败幽 情。 3、人生三大风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 么别没钱。少年、中年、老年香港护照享有全球135个国家免签证,国际平台高起点100%就业率。 2、拥有香港户口的孩子可以享受香港12年中英文免费义务教育。 3、拥有香港户口孩子的亲人享有三个月多次往返香港,自由出入。 4、香港拥有5所达到世界一级的大学,香港宝宝在国内名牌学校免试就 读。 5、香港宽松的人口政策(香港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在香港生二胎不用 罚钱)。 6、拥有香港户口的孩子可终生享受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特惠医疗服务。 7、香港精湛的医疗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 8、拥有香港户口的孩子可为日后节省1000万港元的香港投资移民费用。 9、香港宝宝的内地父母60岁后可移民香港,并享受香港的社会福利。 10、拥有香港户口的孩子申领回乡证后即可自由往返内地,并随意选择 在内地或香港居住
光荣与责任 铁血首相俾斯麦
精品文档
三: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化生产、市场化 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1、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 a、家庭保障力下降 b、社会保障成为必要。
2、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3、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内需不足)
4、市场经济是以应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
5、任何社会中存在的先天性疾病、残障或各种原 因导致的无依无靠者需要社会救助。
二战后兴起了“福利国家”运动,形成了以
救助、保险、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体
系。
精品文档
§1.2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古代: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包含了十 分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中国:孔子——“大同思想”
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康有为《大同书》 孙中山“民生”
(二)西方:
柏拉图《理想国》,之后又出现了诸如:
精品文档
(二)定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 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 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 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 是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 度。
精品文档
社会保障的涵义
国家和社会
(主体)
为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生 存权利,保证社会稳定和 经济发展
对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 活困难的社会成员
贝弗里奇报告,1942年,内容社会保障主要由三项构 成,社会保险+社会救济+自愿保险。原则共计六项。
精品文档
§1.3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慈善事业→1601年《旧济贫法》→1834年 《新济贫法》) 一、社会成员的互济行为 二、慈善事业:恩赐 (一)世俗的慈善事业 (二)宗教的慈善事业
精品文档
三:社会救济:国家介入(社会政策)
(对象:普遍性原则与特殊性原则)
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 的社会制度
它是国家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规定
既实施办法的总称,是经济制度的重要组
成部分
精品文档
社会保障定义的三个要点
1.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或 政府; 2.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 生活需要; 3.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 相应的社会立法。
英国,莫尔《乌托邦》意大利,康帕内拉 《太阳城》;
法国,傅立叶《和谐社会》; 英国,欧文
《劳动公社》
精品文档
大同思想
公元前500多年,孔子在《礼 记》中说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是谓大同。”
精品文档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
“减震器”和“安全网”
市场经济效率高但风险大,社会保障可 以发挥减震器的作用。
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标志现代社会保障 制度的萌芽;
德国: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以及一系 列法令,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标志现代社会保 障制度的建立;
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
1834年 新《济贫法》。 评价:仍属于社会救济精品但文档确立了国家承担最后责任 的原则。 。
§1.4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建立 (标志) 德国:是世界上的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俾斯麦政府:1883《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4 《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5 《老年预残帐保险法》 ◆问题:为什么会在德国收现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 制度。 1、经济上:欧洲工业革命完成,德意志统一后超过英、 法。 2、政治上: a、德国的工人运动:一方面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 很重;另一方面,德国盛产哲学家,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工 人运动。 b、铁血宰相开拓海外殖民地,攘外必先安内。 3、理论上:新历史主精义品文的档理论。
社会保障概论
四川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廖瑜
2012.2
精品文档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历史发展
§1.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
(一)辞源:(Social security ) 1、1935 美国 《社会保障法》 首次提出 2、1941 《大西洋宪法》(Atlantic Charter)两次 3、1944 《国际劳工组织大会》 《费城宣言》 4、1948.12 联合国《人权宣言》 正式被使用
精品文档
二:19世纪初
(一)福利国家理论:办公共福利事业,缓和阶级矛盾。 社会改良思想: 德国,俾斯麦采用新历史学派的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
济。 英国,费边主义者,韦伯夫妇,“福利国家”蓝图。
(二)福利经济学:通过再分配使收入均等化。 庇古:1920年《福利经济学》收入转移:对富人征税补
贴穷人。 (三)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 通论》
(一)15、16世纪法国,官方济贫机构(常平仓:以工 代赈) 2000年泰安磁窑。 (二)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the poor law)
就业保障(强迫劳动)+财政补贴(福利救济) 北洋政府时期:天津、济南设劝业场。 (三)旧《济贫法》的原则 : a、亲属责任原则 (家庭照顾的原则)。 b、教区救助原则(本教区居住三年以上才能得到 救助)。 c、政府(税收)支持济贫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