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3.学习量的守恒,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
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
一、学前儿童量概念的教育
(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 2.学习排序的方法 3.学习量的守恒 4.学习自然测量
(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
量的比较主要是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有大小、 长短、高矮、粗细、厚薄、远近、轻重等各种 不同的量,通过比较使幼儿知道量的差异是比 较而言的,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比较方法来正确 区分量。
(1)变换图式 ①长度守恒,如: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1)变换图式 ②面积守恒,如: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1)变换图式 ③容积守恒,如: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1)变换图式 ④体积守恒,如:
积木体积变式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高职高专系列教材配套电子教案
一、学前儿童量概念的教育
(一)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特点
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 测定的属性。它可以分为不连续量和连续量两种。不连续量 也叫分离量,是表示物体的集合元素多少的量;连续量也叫
相关量,是表示物体属性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幼 儿初步认识的是生活中一些连续量,如大小、长短、高矮、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等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 1.等分平面图形。
二等分
四等分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2.等分几何体。 等分几何体的形式可以参考平面图形的等分形式。另外, 还可以从几何体的厚度中去等分。例如圆柱体的蛋糕四等分, 就可以在其横断面(即厚度中)平均分成4份。
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一)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
我国学者从对几何图形命名的角度认为: 幼儿从感知几何形体的外部形状到能用相应的词予以表达, 还需经历由配对→指认→命名的过程。 幼儿对几何图形命名的发展趋势是:几何形体与实物等同→ 几何形体与实物作比较→几何形体作为区分物体形状的标准。
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四)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认识平面图形 2.认识立体图形 3.学习等分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1.认识平面图形 (1)辨认图形 (2)巩固认识图形(通过制作图形和给图形涂色) (3)了解图形关系(通过分割和拼合)
返回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3.数量等分。 如8粒一样的糖分成2份或4份;12粒一样大小的花生分 成2份或4份,让幼儿操作。
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三)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要求
●小班 知道什么是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能根据图形的名称 取出图形并说出名称。
(三)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要求
4.学习自然测量
幼儿在自然测量过程中包括两种逻辑活动:一是幼儿知 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二是逻辑相加,进行易位和替 换的过程,即把每次测量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连接起来,建 立测量单位体系。
幼儿在学习自然测量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掌握测 量的方法,而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幼儿正确理解测量的要领,掌握测量的方法。 (2)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 系。
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二)学前儿童等分概念的发展特点
等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等分的份数
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即整体大于任一部分,任一部分小于 整体。对幼儿只要求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 让幼儿等分几何图形(或实物)时应注意选择具有轴对 称性质的图形,如圆形、等腰(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 方形、椭圆形、等腰梯形、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 等都可进行二等分,其中除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外还都可 以进行四等分。
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一)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
学前期的几何形体认识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认识两 部分。平面图形一般包括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椭圆形、梯形;立体图形包括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长方 体。
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一)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4岁):能分辨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但不能分辨 欧氏图形。儿童的典型行为是用手顺着实物的四周轮廓描摩,把手 指穿入洞中分离它。 第二阶段(4~6岁):是过渡期,能辨认欧氏图形,即区分直线 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和曲线图形(圆、椭 圆)。儿童用眼和手跟随图形的边围,并辨识角。 第三阶段(7岁左右):具有逆向思维能力,能辨识直线形成的封 闭图形。辨识图形时,由某一固定参考点开始,较有计划和系统性。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实践活动】
校内实训:
1.请自定年龄班,设计一个引导幼儿感知和比较量的特 征的活动方案,并说课。 2.请自定年龄班,设计一个引导幼儿学习几何形体的活 动方案,并试教。 3.案例评析:学习教材案例《水、沙、豆——学习量 的守恒》(大班),分析其设计思路与方法,并提出自己的 修改意见。
按物体数量多少的特定规则排序,如: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按物体数量多少的特定规则排序,如: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排序教学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小数量的排序→大数量的排序 。 (2)从按次序排序→按特定规则排序 。 (3)从参照排序→独立排序。
(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2.学习排序的方法 所谓排序,是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按照某种特征上的差 异或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 排序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思维活动,是反映幼儿思 维判断与推理能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
2.学习排序的方法 排序的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种: (1)按次序规则排序,包括:按物体量的差异的次序排 序;按物体数量多少的次序排序 。 (2)按特定规则排序,包括:按物体外部特征的特定规 则排序;按物体数量多少的特定规则排序 ;按物体数量多 少的特定规则排序 。
●大班 1.知道什么是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长方体,能正 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进行分类或排列。 2.能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体验平面图形之间及平 面图形与几何体之间的关系。 3.初步知道等分的含义,会把一些几何形体或有规则 物体分成相等的2份和4份。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整 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返回
(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3.学习量的守恒 量的守恒教育应在认识了相应的量的基础上进行。 幼儿受年龄和思维抽象性发展所限,往往在量的比较 中容易受到外在形式、视觉判断等方面的干扰而不能 很正确地意识到物体的量。可以通过 变换图式 和添加 干扰因素来帮助幼儿感知体验量的守恒。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2.认识立体图形
(1)观察、触摸和认识几何体特征 (2)通过自然测量认识几何体特征 (3)平面图形与几何体以及几何体之间的比较认识几何体 (4)在泥工、手工和建筑游戏等活动中巩固对几何体的认识
返回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3.学习等分 (1)讲解演示 (2)实践操作 在操作材料进行等分学习过程中需强调注意几点: ①选用被等分的物体要匀称,不易碎裂。 ②使用的工具(如小刀、剪刀等)要安全卫生。 ③等分教学中不介绍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概念。 ④等分过程中,要启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有新颖的分 法。
(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 一般可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引导幼儿进行量的比较: (1)调动各种感官感知、比较物体的量 。 (2)运用重叠、并放法比较物体的量。
(3)运用发现法认识物体的量。
(4)运用寻找法描述物体的量。 (5)运用游戏法巩固对量的认识 。
在量的比较教学中需特别注意: (1)量的比较是通过两个(或以上)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 来认识的,因此,比较时一定要准备两个(或以上)物体, 先让幼儿确定哪两个物体比,比什么,不能只出示一个物体 就问幼儿是大是小或是长是短。同时再引导幼儿通过三个 (或以上)不同量的物体的连续比较帮助幼儿认识量的相对 性。 (2)在引导幼儿进行量的比较时,教具的选用很重要。例 如比较长短,应选用粗细相同只是长短不同的物体;比较粗 细,应选用高矮相同只是粗细不同的物体;比较厚薄,应选 用长和宽一样只是厚薄不同的物体,同时还要注意教具的摆 放。 返回
一、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的教育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实践活动】
校外实践:
1.到幼儿园见习小、中、大班三个量概念教学活动,并 进行评课,写活动评析。 2.将校内试教的几何形体教学案例,到幼儿园进行实习 教学,并相互评课,写出活动反思。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拓展练习】
1.测查幼儿园各年龄班孩子量概念发展水平,比较教材 所述,进行调整与补充。 2.测查幼儿园各年龄班孩子几何形体掌握情况,观察、 了解其认识几何形体的发展过程与学习方式。
(2)添加干扰因素,如:
返回
(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4.学习自然测量 所谓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自已的手、 脚、绳、小棍等)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 自然测量通常在 大班 开始学习,幼儿只初步学习 直接测量,一般不使用计量单位,而是学习自然测量。
(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高职高专系列教材配套电子教案
第六单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