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体育课的分层教学总结

初中体育课的分层教学总结

初中体育课的分层教学总结
张合立
为一名体育教师,面对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我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新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分层教学,力争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关注学生的差异
因为身体的原因,体育课上有的学生跑得没有别人快、跳得没有别人远、动作做得没有别人好看等等,这些最直观的差异在每节课上都会体现出来。

体育教师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

我们在课堂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组练习,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目标的内容。

例如跳高的练习可以设置不同的高度,快速跑可以有不同的起跑点但终点相同,跨栏跑可以有不同的栏高进行跨栏练习等。

可以按性别分组,按体能分组,按兴趣分组,考核评价可以有不同的标准等等,体育教师着重关注学生的进步程度。

二、分层教学的目的
新课标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等。

新课标要求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实施平等教育,强调在教学中对不同素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差异性为各类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各层次都协调进步的目的。

这充分展现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化发展的策略,达到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会学能力的目的。

这为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
面向差异,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的测验、考查以及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对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平时还要作好记录,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分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把素质好的学生分在A组,其余的学生分在B组。

在实践中,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对A、B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形式,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对A组学生采用启发点拔,让学生探究创新学习;对B组学生教师要详细讲解,分解动作难度让学生逐步完成任务。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获得成功感受的可能,达到各自的目标。

例如:对A组学生来说,跳远技术在掌握蹲踞式动作后,再学习挺身式;在技巧中掌握前滚翻技术后,再学习鱼跃前滚翻。

而B组学生则力求达到教材规定的要求即可(即学会蹲距式跳远及前滚翻即可)。

又如学习跨栏跑时,A组学生要求栏间跑是跑三步然后过栏;而B组的学生则要求栏间跑是跑五步然后过栏。

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自主选择练习组和相对集中练习组。

自主选择练习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已喜欢的项目。

如:篮球、排球、乒乓球、跳绳等。

相对集中练习组就是在每节体育课中由教师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

通过分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在发展耐力时,课本要求完成变速跑1200-1500米,那么从量和强度来说,要求A组的学生应大于B组学生。

具体的实施方法可以是这样的:A组学生成一路纵队,采用交替领跑的方法,完成
1500米变速跑;B组的学生成一路纵队,采用“弯道走——直道跑”走跑交替的形式,完成1200米变速跑。

实践表明,这样既克服了A组学生“吃不饱”,又解决了B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分层教学的层次目标
如何使各层次的学生能真正从练习中有所收获和进步,练习手段的设计和运用至关重要。

而练习手段的设计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而定,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1、差生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理论的知识,初步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基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中等生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较为流畅地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教学中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优等生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运动技术内涵的理解,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结合运动技术的改进,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分层教学的评价
分层教学的评价可以反馈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

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

教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中的“亮点”,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对完成练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增强自信、品尝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评价侧重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态度和学习进步程度。

2、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方法,既找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拼搏。

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对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3、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教师应采用竞争评价的方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拼搏。

评价的重点以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为主。

六、结论
新课标提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而“分层教学”恰好能达到这一目的,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教学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分层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3、分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分层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