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绪论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绪论

“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 社会,有的吃,有的穿,还有美女陪着睡!”
“人在教室心在外,读书不如谈恋爱。老师怒问为什 么,为了子孙下一代。”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 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 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
“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 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 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问题 2.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认识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揭 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实践
1. 教育现象 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感知、可以认识 的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等。 2. 教育问题 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积累到一定程度,被人 们议论、评说,企图去分析原因、解决其中的矛盾和疑难 时,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3. 教育规律 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 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4. 教育实践 即具体的教育行为。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教育学与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教育学的任务; 3、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5、明确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 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纳: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 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 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 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 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 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亚米契斯:教育是 “爱的教育”。
教育现象 (之一 ):义务教育的年限
1998年的《世界教育报告》则显示:在有数据可查的 171个国家中,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非洲的平均 年限已达7.2年,北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年限为 10-12年。
实行13年义务教育的国家:荷兰 实行12年义务教育的国家:比利時、德国、 实行11年义务教育的国家:以色列、英国 实行10年义务教育的国家:加拿大、美国、法国等 实行9年义务教育的国家:中国大陆、韩国、俄罗斯等
教育现象 (之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校在校生总数与相应年龄段 (18~22岁)人口的比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表明了 一个国家或地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综合水平。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002年~2003年度数据的 130个国家(地区)统计,世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为 31.3%,国际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的有加拿 大、芬兰、韩国、俄罗斯等,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更是超过了80%。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学?)
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 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这里集粹 如下: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 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 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 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 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一) 教育的含义
1. 广义的教育:
凡是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 成和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分类
2.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
在学校中,教育者(教师)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 受教育者(学习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二)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02年,为15%,2004 年达19%,2005年达21%,年达2006年达22%, 2010年600万人。
教育问题
为什么我们不办10年或11、12、13年的义务教育? 为什么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比较低?
教育规律
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水平受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教育现象 (之三 ):灰色童谣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 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 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 的自由。”
作为教育工作者,弄清楚什么是教育这个问 题,对于认清教育的本质、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 责、找准前进的方向是大有好处的。这并非什么 咬文嚼字、钻牛角尖。因为没有理性的自觉,是 不可能在实践中做个自觉而清醒的教育者的。
“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 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 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
教育问题
为什么学生对学校生活这么不满和厌倦?
教育规律
教育促进适应并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
教育现象 (之四):都是乱改成语惹的祸
“我衣衣不舍地看着小猫被抱走……”前不久,徐 女士在检查孩子作业时发现,女儿错将成语“依依 不舍”写成“衣衣不舍”。可当徐女士指出错误时, 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立马反驳道:“街上的广告牌 都这样写的,怎么会错呢?” 衣衣不舍`````服装店 鳖无所求`````口服液 见伊思迁`````房地产 有杯无患`````磁化怀 默默无蚊`````驱蚊器 咳不容缓`````咳嗽药 码到成功`````发动机 净如人意`````去污剂 骑乐无穷`````摩托车 码到成功`````发动机 无所胃惧`````胃药 一气喝成`````可乐 随心所浴`````浴霸 饮以为荣`````饮料 终身无汗`````空调 无读不丈夫```书店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 注油。”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 基础。 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 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 展。”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 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 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 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 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