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那些被吐槽的建筑
最 初 的 7 个 连 接 构 件 在两座塔楼顶部的钢结构完成后, 悬臂部分的施工于2007年8月正式 开始,在接下来的5个月内,结构 构件从两座塔楼上逐件向外悬挑 出来。承包商在最初的连接阶段 选择在悬臂内角安装7个连接构件。 在2007年12月8日上午9时左右, 7个构件被吊至适当位置后(在 10mm的允许误差内)用轴承临时 固定后,塔楼慢慢地互相移近。
• 自从库哈斯解放了建筑界的思想后,发现和构建“形状” 也不必完全依靠对program的研究,凭借直觉和艺术天分 也可以做到。库哈斯试图将“形状”直接变成“建筑”, 但随着规模越大,他在建筑学上的短板就显现出来,缺少 技术手段,甚至缺少控制和选择技术手段和细部设计的能 力。缺少细部的“形状”在历经舆论的狂欢后则被趋于冷 静地讨论。“他的房子都不能用”我的荷兰实习生评价道。 不过缺乏手段和细部的“形状”可以被宣言、理论以及照 片掩饰成“建筑”。但不可掩饰的是天分和训练的缺乏。
二、 逍遥——切削、摇摆、旋转、扭曲、 错位、滑移
• 当前的地标性建筑多 采用的新手法是将平 面进行旋转、扭曲、 错位、滑移。例如: 基本平面是方的或圆 的,十分简单。但随 高度的上升,外轮廓 线在不断位移,根据 不同的位移方向和位 移量,立面在微妙的 变幻,产生一种动势 外观,好象是在摇摆、 扭动。再配以顶部或 侧边的切削,使建筑 物显得挺拔峻峭。
好建筑就是看图就产 生“好想住进去哦”的念头
• “建筑是一个人与城市沟通的媒介”,这是妹岛和世的建筑哲学。妹 岛的建筑,简约,冷静,精致,有一种预言又止的暧昧在里面,她的 极简风格,她的磨砂玻璃和纯美的意境充满了日式的精致与淡淡的惆 怅,就象是川端康成的小说“那种寂静的美似乎把时间都凝固了”。 妹岛描述自己的开放透明式设计像一件朦胧的半透明晚礼服,一些半 透明材料的运用和巧妙的空间间隔使得场馆既不存在丧失私密性的危 险,又获取了自然的力量--阳光和空气。在平静朴实的外表下隐藏着 百转千回的心思,这正是妹岛的建筑给人的印象。日本建筑大师伊东 丰雄曾这样评价自己的爱徒:“这是一位试图用极简风格来串联建筑 材料和抽象概念的建筑师。”
很明显地,这是尝试超越“近代建筑”、“科比意”和“多米诺系 统”,接受了“解体梁柱概念”的挑战。世界一流的建筑师尝试借由 对近代建筑的批判思考,来产生新的建筑形式,而其中伊东的仙台媒 体中心是压倒性的存在,对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建筑界造成了冲击。
地震后的仙台媒体中心除了吊顶掉落,结构体系完全没事
日本仙台媒体中心
两大女建筑师的东西对决 Zaha Hadid vs. 妹岛和世
妹岛:对建筑 设计,我是作 为一个场所来 思考的,把它 看作一个人与 人相聚的场所, 我的出发点是 人与人的交流 和相会,让建 筑进入到人的 一种行动中。
被问到自己建筑风格与周边 环境不协调,扎哈回答说,周围 是一泡屎,难道我也要跟屎去 协调吗?
日本建筑大师 妹岛和世 和她的老师 伊东丰雄
• 伊东丰雄打破了框架结构建筑的均质性,呈现出新建筑应有的样子。 通常框架结构都会尽量建出相等间隔的四角柱,而他却分解为许多形 成螺旋状的细铁柱,做出透明柱子的内部(管柱),计划尽量以不规 则的配置方式,形成做为不均质场所的内部空间。这样的管柱贯通了 地板,也具备了设备系统,电梯和阶梯,从屋顶采光和通风……之类, 由纵处得以看见内部的核心作用。
• 思想上没那么犀利的扎哈,一条道地构建“形状”shape, 深化成“形式”form,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style,直 接用风格去构建“建筑”。扎哈还差一步,那就是从“风 格”style到“学派”school。 吊诡的是,从东方到西方,场地、历史、构造、材料、结 构、色彩、文脉、文化、生活等成为设计和教育所涉及的 建筑学内容,而“造型”这个发现“形状”,创建“形式” 的训练则被刻意回避,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学”的短板。 无论如何,就视觉评判而言,建筑也可以归于造型艺术一 类,尽管“建筑”远远不止于此。
Lander杂谈-2 库哈斯的短板
银 河 S o h o
• 望京SOHO
项目由三栋塔楼组成仰视时犹如三座相互掩映的山峰,俯视时宛似游 动嬉戏的锦鲤。其独特的曲面造型使建筑物在任何角度都呈现出动态、 优雅的美感。塔楼外部被闪烁的铝板和玻璃覆盖,与蓝天融为一体。 通过流畅的线条,3座塔楼以及环绕四周的绿化带都被巧妙地融合到 了周边的环境之中,区域内小径连绵起伏,动感十足,为人们提供了 一个绝佳的购物、休闲场所。
伊东丰雄
• 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一生创造出了大量轻盈、通透的建筑,并在今年 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些建筑不再是根据传统建造逻辑建造起来 的厚重体量,而更像工业产品,材料精炼、质感平滑,甚至看似简易, 让人联想到易拉罐等消费品。伊东丰雄由此创造了新的建筑范式,引 领了一种更接近消费时代感官特征的建筑美学! - 不再执著于原有线性或曲面建筑,而是超越原来几何学的模式 过去机械式的美学思考,也转为全新的电子美学形式 - 擅长运用铝板,玻璃等材料表现建筑的轻盈,穿透 - 使自然的光与风,结合数位电子媒体的流动,形成独树一帜的语汇
• 央视大楼位于北京的CBD区域,建筑面积 470000m2。OMA的设计成功地把所有功能安置 在一座建筑内——一个“把各项活动互相连接在 一起的循环”。234m高的大楼外形像是一个三维 连续弯折的循环,内部包含整个电视制作过程所 需的新闻、广播、演播室、行政办公区及公共区 域。大楼的两栋塔楼以10度倾斜、13层楼高的悬 臂在162m的高空处连接,底部则是10层楼的裙房 与3层地下室。公共设施包含一个剧院、酒店及电 视文化中心(TVCC),整个建筑群通过一个专 门的服务楼提供全部楼宇设备服务。整个项目在 包含外部功能媒体园的187000m2场地上进行开 发。
库哈斯针对不同项目能够构建“形状”,有时成功,有时则失败,他 控制不了,因为他“不愿意”或者他没有造型的天分,或者他没有控 制“形状”的能力。 “形状” ”(shape)不是“形式” (form) ,形状是可以即时被发现 的,形式是对相似形状的归纳、提炼和升华,并据此规律和原则能够 产生新的相似但不同的形状。 在“形状”到“形式”的道路,和思想解放的关系不大,是艺术天分 和艺术训练的结果。 “形状”可以直接到“建筑”,“形式”则可以到“建筑”,也可能 无法到“建筑”。 • 其实在“形状”到“建筑”的直接道路,和思想解放的关系也不大, 是艺术天分和建筑学训练的结果。而“形式”到“建筑”,则和建筑 学的训练密不可分。
说说那些被吐槽 的著名建筑
Talk about the Famous Building Spited by Popular
埃罗· 沙里宁
《建筑技艺》 杨永悦
2008.12.9 徐吉昌
新奇特
遭到 网友 吐槽
先说说“大裤衩”
• 雷姆-库哈斯曾经赢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RIBA Royal Gold Medal)、“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和 2010年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Golden Lion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2012年詹克斯奖(Jencks Award)。最近一次获奖:“2013年度高层建筑奖”评选 11月7日晚在美国芝加哥揭晓。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成为 最大赢家,获得“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据说库哈斯当 时也收到纽约邀请,最后选择了央视。 • 雷姆•库哈斯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2003年当我出版最 后一本书的时候,其中有一章叫做‘杀死摩天大楼’,它 基本上表达了我对摩天大楼使用和应用类型上的失望。我 认为摩天大楼本身已经没有那么多的创意了,所以,我试 着发起一场战役去对抗摩天大楼平庸和缺乏灵感的样式。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OMA 的设计理念是将3 个剧院所 有的舞台部分都安排到中心大方块中, 而观众厅则向外突出。将舞台连接起来 让舞台的使用更加灵活, 并增加了以 后进行实验性表演的可能性。 这个充满活力的新颖舞台和座位安 排还包括了一个公共的室内人流环线, 后台的一部分向公众展现出来。 由此设计的中心立方体将是一个12 层楼的建筑, 约55m 高, 50m 见方。 3 个剧院的观众厅从立方体向南、北、 东三个方向延伸近37m, 并支承于地 面的柱子上, 这样为地面提供了更多 的室外公共空间。
现代建筑设计无疑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有的建筑设计在争议中 慢慢被时代所接受,进而成为某种经典,有的设计则始终陷于争议的 漩涡而难以自拔。
•
扎哈
扎哈· 哈迪德 2004年普利 兹克建筑奖 获奖者
Lander杂谈-2 库哈斯的短板
• 库哈斯(200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在program上的创见的确解 放了建筑学的思想,这也帮助他能够在研究program的成果上构建 “形状”(shape)正如CCTV。
Hale Waihona Puke 法国卢浮宫朗斯分馆 妹岛和世
妹岛师从于伊东丰雄。 她(201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袭承了伊东(2013年普利兹 克建筑奖)的轻快、飘逸。 又从库哈斯那里学会了观察 周遭和思考现实的方式。
• 她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她每年差不多只做一个工程,用她的话说 刚可以维持事务所的开支。正是这种求稳、求精的设计态度,使她在 日本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到现在。这一点也 许对今天中国的建筑设计者来说是值得借鉴的。看妹岛的建筑会产生 “原来设计可以带有强烈的个人理解,不必遵循条条框框”的感悟。 轻盈柔弱没有强烈个性的建筑外表,内里是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活动空 间。 多钟可能性、通透明亮、人性化。这三个关键词就是喜欢妹岛设计的 理由。
•
•
“建筑师用严肃的 态度、绞尽脑汁设 计的多数建筑,在 决策者和大众看来 大同小异、不过尔 尔,而那些无中生 有的异域风情和奇 幻图像的建筑与空 间,却受到热烈关 注和追捧,因为它 们是更能让决策人 和大众感知和读懂 的 品位与格调。”
沈驰建筑师在《无关美丑》一文中的评述
对当代社会有着清醒认识的建筑师,从
• 扎哈的问题在于她所运用的形式无法激发人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至 多是一堆有一定冲击力的物体。也暴露了试图仅仅运用人造秩序代替 自然的路子是一条看得到终极的死胡同。这也是西方建筑师的通病。 具有东方背景的建筑师就体现出优势。日本著名建筑师槙文彦曾指出, 当人们进入建筑时,空间给予情绪的感染,使得人们真正感觉到这座 建筑是为自己而存在,建筑的价值便由此而体现。而一切设计方法, 不过是建筑师与人们在感觉上交流的管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