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分层教学的中职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修改后

基于分层教学的中职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修改后

四川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基于“分层教学”的中职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负责人: _____________ 周洪负责人所在单位: _______ 四川省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填表日期: ____________ 2015/7/15 __________________四川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制2015年7月制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中职教育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是缺乏动态开放、发展目标自主调整机制。

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突出的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过程管理整齐划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同时开发,缺乏学习成功激励,“人人成功”的人才培养理念没有得到充分的践行。

目前的中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经历层层筛选而遭到淘汰,基础普遍较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较低,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不强,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目标。

研究在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授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要求的整齐划一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和发展,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是人才培养出现“潮流热”。

当某一领域出现人才紧缺现象,学校功利性地进行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培养进行系统知识体系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技术技能人才根本就不能达到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再者,学校这种功利性的人才培养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剥夺了学生对自己发展目标的选择。

三是出现了人才培养不能突出个性特色。

学校课程安排缺乏与学生发展目标的有效对接,内容泛泛,缺少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训。

四是人才培养规格上把满足市场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对立起来。

要么就是“纯劳动者” 的培养,压缩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要么就是“升学”教育,违背职业教育办学宗旨。

近年来,我校在中职教育中尝试“分类分层”教学的实践,较好地解决上述在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分类分层是相对于整齐划一的传统教学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根据受教育者的目标需求、岗位趋向、个体特性与差异、发展潜能等,分类制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分类实施教学。

(1)“分类教学”的界定。

分类教学是分类管理和分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对专业群的学生在共同的宽基础下,按其意愿逐级分流进行分类培养与指导,实现不同的发展目标,对具有同一发展目标的学生按基础分层次进行教学。

(2)“分类”的界定。

分类是将具有个性发展目标的学生从具有共性培养形式的群体中分离出来,按其确定的发展目标进行培养和教学。

逐级分类的出发点,一是为解决专业宽口径和专门人才之间的矛盾;二是为克服学生发展目标的不确定性的困难,使其得到在发展中不断调整的机会,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3)“分层”的界定。

分层是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品质、认知基础和发展潜能等方面的差异,分层次进行教学。

分类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它是针对不同类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同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和管理,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都学有所得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段界定的理论性和说服力是否权威?这是我不太明确的)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第一,尊重个性,满足不同发展需要。

人的发展目标具有多样性,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具有多样性,分类分层教学就是向学生提供最合适、最优质的教育。

第二,开发差异,教学机会人人均等。

个体间较大的差异性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一个突出问题,试图消除差异,既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更违背了教学机会均等原则,实际上最终也不可能消除差异。

分类分层教学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把学生间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充分发掘差异中所蕴含的潜能,适度地张扬个性,通过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有均等的发展机会和学习成功的机会。

第三,动态开放,发展方向自主调整。

分类分层教学将教学对象按发展目标逐级分流、按学习基础分层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对象进行相应的分类,形成一个开放的、自主的和可以动态流动的系统,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发展目标,选择教学对象类别和教学内容目标,这种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运行中不断改变或调整。

第四,成功激励,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开发。

实行分类分层教学后,各发展方向之间和各层次的学生之间相互牵制小,学习的起点和目标不同,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成功的激励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成功的激励不仅促进再学习和进一步提高,在争取成功和尝试成功中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内驱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得到同步开发。

第五,重视综合素质,突出职业能力,狠抓专业能力。

分类分层教学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杜绝功利性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着眼于职业能力而不是仅仅限于专业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群而不是仅仅针对某一特定岗位的适应性。

总之,通过实施“分类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着力构建在不同类别、层级课程设置,分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用以满足新形势下学生个性差异发展中对因材施教的要求。

二、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大英中职校是国家级重点中职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有开展“分类分层”教学模式研究的各种条件。

(一)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

学校占地230亩,建筑面积78620.51平方米,有教学大楼2栋,实训大楼3栋,校内生产企业4个(年产值超1000万)。

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各类专业实作车间以及形体训练、艺术写生、科技活动等多功能活动室;校园网和闭路电视网覆盖全校,各教室、实训室配有计算机、视频展台、投影仪、音响等数字化的教学设备,充分实现了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全校设备2918台套,工位2999个,总价值1800余万元,同时拥有一大批现代企业使用的先进设备,为学生创造了全省一流实训条件。

(二)丰富的教育资源。

学校是大英职业教育集团牵头组织单位,参与集团的企业有50多家,学校有30多所,给学校提供了丰富教育信息、培训提升、最前沿的专业建设信息教育场所等教育资源。

学校引入四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入校办厂,企业为学校提供了一流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生产实训开发项目。

有一支高水评兼职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企业技术骨干的专家团队,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提高智力支撑。

学校拥有机械、汽修等4个国家示范校建设骨干专业和机械、电子两个省级重点专业,其成熟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模式、校企合作机制引领全校专业的发展。

(三)成效显著的教学改革。

四个重点专业分别创新了“校企共担、三段培养”、“工学结合、理训一体”、“全程式工学结全、校企一体”、“三段分层、台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创新了机械、汽修等4个专业“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的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模式,构建了“先学后做,做后再学”的动态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等课型特别分别构建了“三阶段六环节”的教学模式。

围绕基础文化、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企业实践四个模块,自我、同学、教师(师傅)三元以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为两轴开展自评、互评和师评的“四模三元二轴”的评价体系。

(四)卓有成效的分类分层教学模式探索。

近年来,学校践行了加德纳五、本课题创新点六、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的过程与步骤现学生多样化化发展,多渠道成才专业部指导、督促和协调作用,专业部负责相关专业的教学实施。

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的基础上,制订与分类教学模式和二级管理体制相配套的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①各专业群按宽基础和模块式教学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并制订出相应层次的课程标准。

②二级分流和逐步定向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制度,行政班和授课班组建规定,学生分流、分层的实施办法和操作流程,分流和分层调整的申请、审批、实施细则,学生选课、选模块、选班制度。

③与分层教学相配套的课堂教学常规、实践教学常规、教学评价制度、教师教学业务考核制度和实施细则等。

(2 )制定分类的方法与程序。

分类是分类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分类教学组织的依据,它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类取决于教学对象的分类。

①教学对象的分类:教学对象分类包括按目标分流和按差异分层两条主线,发展目标和基础差异分别是这两条主线的分类基准。

按目标分流是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意向进行两级分流,个人的发展目标意向是分类的标准和基点。

首先是根据宏观目标把学生分为升学和就业两大类,然后再按“学生学习成绩为主,非智力因素为辅”的标准进一步分层,对就业类学生按专业技能基础,岗位职业定向(专业方向)和个人发展潜能分层培养,对升学类可按学习基础和发展潜能分层培养。

这两次分流分别在第二和第三学期末进行,在第三、第四和第五学期执行,学生可以在分流前提出分流申请。

按基础分层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把具有同一发展目标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层次,实行分层教学。

作为分层基点的个体差异,主要指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品质和发展潜能等因素,适当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愿望等。

② 教学内容分类:教学内容分类主要是按照学生的发展目标,适当兼顾学生的层次类别,确定教学内容,分类实施教学。

不同的发展目标既具有共同基础要求,也有各自的专门要求,同时还要为不同目标之间的流动提供可能。

我们按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来确定教学内容。

宽基础部分适合于专业群的各个发展方向,分为四个板块。

文化基础板块(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按知识体系讲究系统性、完整性,在标准上限低不限高。

素质拓展板块(职业指导、创业教育、职业道德、礼仪礼貌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公共能力。

职业专业类板块(专业基础、基础技能)让学生对专业有初步了解,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平台。

活模块是根据不同的发展方向,设定既有相同的教学内容,也有满足不同发展方向(包括升学、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所需要的专项训练。

一个专业所设定的专门化方向一般不超过三个。

③教学目标分类:教学目标分类与学生的学习层次分类相对应,这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期望,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的分类已经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在相同的教学内容中,还需对教学目标按层次进一步分类。

就业类:文化基础课程中数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分为 A 、B 两个层级,其它文 化基础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不分层级,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目标分 A 类(较高类)培养、B 类(基本类)培养,对 A 层学生应有较高的要求, 重在拓宽知识、提高能力、充分发挥潜能,实现较高的发展目标;对B 层 学生以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为尺度,同时在专业 技能课的教学上还要根据实际在实践操作和理论教学之间进行分层流 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