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目标导航】
1.能围绕着观点搜集材料,使其言之有据。

2.使用材料时,确保材料的准确性,经得起推敲。

3.确保材料的丰富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实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实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一、议论类文章中的论据,需要平时多积累。

要做自己的“书记官”,注重生活,关心时事,多读书看报、勤动笔、多积累。

比如,在自己的练笔本中开辟一个“素材库”专栏,把平时生活或阅读中发现的典型事例、统计数据、名言警句、精辟见解等,即时摘录下来,并按内容实行分类。

二、《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

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

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很多于600字。

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而有的人却说,如果连自己的“忧”都没有处理好,怎么去“忧”天下?对此你怎么看?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写一篇议论文。

很多于600字。

【新课导入】
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以前说过:“空袋子难以直立。

”这句话本是他作为科学
家的角度,说明只有理论而没有实验的论证是不行的。

推而广之,论据是议论文中支撑论点的有力依据,议论文中论据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议论文的成败。

只有言之有据,才能使议论文有理有据,有较强的说服力。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议论文中的论据。

【写作要求】
1.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

2.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既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3.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

【技法点拨】
(一)围绕着“写作实践”第二题。

1.围绕着题目要求,确定本次写作的话题就是“诚信”,然后围绕着这个话题先摆明自己的观点。

2.围绕着“诚信”选择事实论据,包括讲诚信的历史或现实事件;也能够选择道理论据,包括名人名言、警句、古诗名句等。

3.要学会围绕着论据实行分析,能够从事实或道理论据中发散引申,能够很好地为论点服务。

(二)围绕着“写作实践”第三题。

1.先摆明自己的观点:对材料中所说的忧乐观是赞成还是反对。

2.围绕着自己的观点,选择相对应的材料,最好既有事实论据,又有道理论据。

3.学会对使用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实行分析,尤其注意材料罗列的逻辑顺序,层进式的证明自己的观点准确,让读者值得信服。

4.全文能够采用一般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确保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范文引路】
谈诚信
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

——题记
诚信,最早起源于《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

意思是有才能的人用祭祀来表达诚信,忠心和敬仰。

说明从古至今,诚信是一种令人敬仰的品质。

商鞅任秦公之相时,欲为新法,立三丈之木于南门,招有志之士搬此木于北门,且给予十金,百姓感到奇怪不敢理会,直到五十金,才有胆大者扛起木头,商鞅立刻给五十金为表明诚信不欺,最后百姓开始信任朝廷,变法得以成功。

周幽王却用烽火戏诸侯,只为换褒姒一笑,再也无法令诸侯信任,最终国亡。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情,戏玩“狼来了”的游戏。

前者变法成功,国力日益强盛;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这证明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

汉朝季布,以诚信称于世,有谚语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即得季布一句话,比金子还贵重,季布跟随项羽战败,被刘邦通缉,因得多人保护,使之平安渡过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被人诚信以待,多一份诚信,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有曾子杀猪,从小教导孩子诚信,说话算话。

有韩信报恩,虽成为著名将领,封为楚王,但不忘报恩。

画家李若禅烧画来完成对老友的承诺。

华盛顿虽砍一棵父亲心爱的树,却用诚信换得父亲原谅……
现实中有许很多多善良的人们严守诚信的原则,也有很多人违背良心违反诚信。

严守诚信的人虽不是事事顺利,却最终因为他的诚信而获得幸福。

违背诚信的人虽有时能投机取巧受益,却最终会受到命运的报复。

能够说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存有和发展的基石,建立诚信的社会,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从我做起。

请背好诚信行囊,抓牢诚信行囊,人生路上的步履才能更平稳,更坚实。

撒旦的谎言肯定会被揭穿,天以诚信为绷带,医好飞翔的翅膀,诚信不可抛是法宝,更是道德底线。

——后记
本文以诚信的起源开篇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最后得出“能够说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存有和发展的基石,建立诚信的社会”
的结论。

文章行文富有特色,既有题记,又有后记,前后呼应,富有文学色彩。

文中列举的实例较多,都是典故,有较强的说服力。

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习作。

上网利弊,事在人为
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

作为我们中学生,理所理应对其实行追求、探索。

这即使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

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协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钟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详细的、自己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等。

正因为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青睐。

但又有很多人认为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的确,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内部充满各种信息,像反动、暴力、色情,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中学生自制水平有限,实在难以抵御网络的诱惑力。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

这惊人的对比,充分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薄弱。

但网络好像刚出生的婴儿,谁也说不准,他长大后会成为社会的栋梁,还是社会的“蛀虫”?但它终究是需要细心的扶持的,只有经过准确的教育、指导,他才会长大成人,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中学生上网的人数很多,受到不良影响的并非全部,毕竟仅仅一部分,甚至仅仅一小部分。

若干年前,毛泽东以前说:打开窗子,清凉空气进来的同时,苍蝇也可能飞进来,但我们不能为了拒绝苍蝇,就不开窗子,不让清凉的空气进来。

这个比喻很恰当、很形象地阐明了这个道理,谁都不会因噎废食的。

后来我们使用了纱窗,就既拒绝了苍蝇,又能吸收清凉空气了。

所以事在人为呀!上网的利弊取决于个人的行为,只要我们不靠近那些毒害人思想的网站,合理安排好上网时间,自然也就不会受到不良影响了。

如果是用于打电子游戏,不分昼夜,肯定是弊;如果用于学习,那肯定是利。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列举了网络的种种优点,有气势有分量地证明了自己观点的准确性。

接着摆出对立的观点,又通
过两个形象恰当的比喻(自创一个,引用伟人的话一个)驳倒了对方的观点,有破有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1.当堂作文。

2.推荐作文评讲。

(1)同桌互评。

(2)教师点评。

1.布置作业:同桌间互换作文修改。

2.将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贴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供大家分享。

本堂课可结合课本中具体的文题,通过课件展示能够使用的事实和道理论据,让学生实行筛选、加工,经过小组讨论,共同组成一篇完整的议论文,然后在全班内交流展示,共同学习、共同纠错。

这样,学生不但有了动手、动脑的机会,而且还能在交流中了解哪些素材可用,哪些素材不可用,素材怎样组合才最为有效,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和组织议论文写作的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