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l 交易的无担保性
同业拆借市场上的资金拆借大都是信用拆借,不需要借款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 这是因为同业拆借的期限大都比较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参与市场拆借的主体一般 仅限于实力较强、信誉较高的或是相互之间有其他业务往来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双方知己知彼,且都不愿意失去信誉。
l 高效率、分散的市场
在同业拆借市场上拆入的资金是“立即可用的资金”,在极短的时间内,资金可以在 不同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转移和调动。这是因为在发达国家同业拆借市场有 一套高效率的交易机制和结算机制。
然而,由于市场建立时间不长,管理缺乏经验,整个市场比较混乱,出现了违章拆借、 拆借资金资本化的现象,违背了建立拆借市场的初衷。于是,从1988年下半年到1991年上半 年,人民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举行了整顿,并与1990年出台了《同业拆借管理试行办法》。 通过三年整顿,拆借市场的混乱状况有所扭转。
(2)1992年-1995年的快速发展和第二次整顿
1997年-2004年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
与此同时,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由下图可以看出,2000年市 场加权利率为2.42%,2003年利率为2.89%,虽然04年利率有所下降2.64,但总体趋 势是在波动中上升。
2000年-2004年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3)拆借期限进一步缩短
成员的发展情况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
(2) 交易量有所上升,市场利率在波动中上升
下图所示的是自96年以后,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情况。由图可以看到,在经 历了1998年的大幅度下降后,市场规模在逐步扩大。1998年市场交易量仅989.58亿元 ,2003年底则高达22220.33亿元,是98年的22倍。
由下图可以看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期限在逐渐缩短。如:1998年,20天以内 的拆借市场仅占市场全部的42.94%,其中,期限为1天、7天和20天的拆借分别为5.91% 、22.51%和14.52%。到了2004年,同业拆借的期限明显缩短,20天以内的拆借市场仅 占市场全部的97.37%,期限为1天、7天和20天的拆借分别为20.36%、74.82%和2.19%, 这说明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准备金头寸调剂功能在逐步加强。
(3)年以来的规范发展与第三、四次整顿
第三次整顿始于1996年。人民银行为了转变宏观调控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拆借 市场。统一的拆借市场由一级、二级网络构成。一级网络设在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其交易主体包 括15家商业银行总行、全国性的信托投资公司和在行政上挂靠各地方人民银行的35家融资中心 。二级网络以各地融资中心为核心,其组成部分包括商业银行的地市级分行和当地的信托投资公 司、信用社、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财务公司。这两级网络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同业 拆借市场框架基本形成,并为我国人民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利率市场化提供了条件。
二、我国同业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l 一、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成长历程
(1)1984-1991年的起步阶段和第一次整顿
1984年,人民银行专们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并要求各专业银行交纳存款准备金。同年 ,人民银行颁发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若干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 和《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明确要求各专业银行通过横向资金融通来调节资金 头寸,我国正规的同业拆借市场就这样产生了。随后,国务院、国家体改委等有关部门陆续 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鼓励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在各部门的鼓励和促进下,同业拆借市场得 到了迅速发展。交易量从1985年的120亿元猛增到1991年的2972亿元,增加了20多倍。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经济建设的热潮。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在这段 期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交易额飞速上升,1995年达到了万亿元的历史高点。
但与此同时,市场内违规行为愈演愈烈。拆借市场的进入资格形同虚设,交易主体良莠不齐 。拆借利率被肆意拉高,拆借期限不断延长,有的长达5年,于是人民银行不得不开始又一论的 整顿。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5年上半年,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对拆借种类、期限、数 量、用途以及交易主体等方面做了更详细的规定。通过这次整顿,市场违规行为大大收敛,拆借 市场运行开始步入正轨。
二、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现状
(1)交易主体不断增加
近几年,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在不断走向规范的同时,市场交易主体也在逐渐增加 。从下图可以看出,1996年市场成员只有55家,到2000年发展到了465家,截至2005 年3月,市场成员已有1037。这其中不仅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总行和分行,外资 银行,还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公司和信用社在内的非银行 金融机构。市场交易成员的扩大,尤其是成员类型的增多,为活跃同业拆借市场的交 易创造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但是自从两级网络建立后,拆借市场上的资金基本上是资金相对充裕的国有商业银行流向资 金相对短缺的地方融资中心。而这些融资中心相对分割、准入不严,且交易方式落后,隐含着风 险。于是人民银行与1998年对拆借市场进行了第四次整顿,撤销了二级网络,禁止融资中心再 做自营业务,同时谨慎地扩大了拆借主体,新批了160多家交易主体。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 真正形成。
l 功能
l 是金融机构进行头寸调剂和准备金管理的主要渠道 l 是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l 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窗口和传导机制
l 特点
l 交易的批发性
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都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无个人和企业参与其中,因此, 一次交易额都比较大。在美国,联邦基金市场的交易额一次至少10万或50万,一般 为100万到500万美元,大银行之间的拆借可以到达上千万甚至上亿美元。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建设 的重点和难点
2020年4月27日星期一
➢ 同业拆借市场的内涵与功能
➢ 我国同业市场的成长历程与 现状
➢ 我国同业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 和发展
一、同业拆借市场的内涵与功能
l 内涵
l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及经法人授权的非法人 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行为。目的在于调剂头寸 和临时性资金余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