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古镇
•
•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环境十分幽静。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而 众多西塘风光(20张)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古镇区内有保 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处,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研究价值,为国内外研究古建筑的专家学者所瞩目。 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耀,酒香飘 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浙江省嘉善县。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与上海零距离接壤,距上海市 中心80公里,大虹桥商务区6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濒乍浦港35公里,北接苏州85公里,处 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传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有一户姓唐的大户人家迁到荡边居住,他们看到这个湖荡风景秀丽, 盛产翠鸟和红菱,这两物为吉祥之物,又恰在祥符年问,就以“祥符”两字称呼这个湖荡。这户唐 姓人家,有弟兄两人,在祥符荡边乐悠悠生活,后来分了家。兄居荡东边,人称东唐,弟居荡的西 边,人称西唐。后来哥哥这一房逐渐衰落,弟弟这一房,小辈十分兴旺,就象一棵树,生出许许多 多树、枝,所以,人们把他们居住的地方,在“唐”字边上加个土,叫做西塘。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 年悠久历史。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一九九一年被评为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九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陕西省有同名小镇。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即今市河)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 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至于青墩之“青”的来由,王雨舟在《二溪编》中指“恐与乌接壤故以 青为别。”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朱洪撰并书,吴晔 篆额)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此前无据,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 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当时,镇地置有镇遏使的官职。元丰初年(1078), 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 个怪僻字,竖心旁加个“享”,念“敦”,于是天下念“敦”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 为乌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 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 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 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
•
•
南浔位于浙江省北部,湖州市东部,东北部与江苏省震泽镇毗邻。属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平原,居长 江三角洲经济区腹地。南浔镇是千年文化古镇,浙江省百强镇,全国工业千强镇之一。 南浔镇是南 浔区政府的所在地,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于沪、宁、苏、杭经济圈中心,是浙江湖州接 轨上海的东大门。南浔镇是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南浔镇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统一,充 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 南浔镇是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南浔镇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统一,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 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诗画一般的神韵,而欧陆情调与江南古风的意外并处、相得益 彰,使古镇魅力更加引人入胜。保护老镇区,开拓新镇区,修复小莲庄、嘉业堂……十多年来的悉 心呵护,使南浔古镇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仍得以保有它那份原汁原味。南浔古镇景区现为国家4A级 景区,内有闻名遐迩的江南园林——小莲庄,著名私家藏书楼——嘉业堂,明清水乡建筑——百间 楼,江南第一巨宅——张石铭故居等等。南浔已经成为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大中城市的后花 园,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疗养、观光游览的最佳胜地。 小知识:小莲庄: 面积17399平方米。原为刘氏归榇(Chèn)暂殡寓园,从光绪十一年(1885年)开 始,在池周补植花柳,布置台榭,启建家庙,历时四十载,于1924年完成。因慕元代书画家赵孟頫 (fǔ)湖州莲花庄,而自名“小莲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