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末论文作业:浅谈当代世界发展热点问题

期末论文作业:浅谈当代世界发展热点问题

浅谈当代世界发展热点问题2012年5月27日浅谈当代世界发展热点问题【摘要】当今世界正朝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方向高速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变革中。

各国积极谋求快速发展。

和平、合作、发展汇成时代洪流,推动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进步。

但随之而来的政治、经济、资源等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

【关键词】政治局势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国际反恐环境保护一、政治格局的演变一战前夕,西欧国家是世界格局的中心地带,美国逐渐崛起,在世界格局中不断冲击西欧国家的霸权地位,但还没有取代西欧国家在世界中心。

二战之后,在二战中崛起的美国已经上升到世界的主导地位,成为世界格局中的最强大的一支力量。

而苏联在饱受战争破坏之后,开始了计划经济改革,是苏联的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并与美国开始争夺世界把霸权的地位。

美国和苏联占据了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建立了雅尔塔体系,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丧失了。

80年代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战后维持40多年的两极格局终结。

苏联失势,美国失去了唯一的对手成为主导世界的超级力量。

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崛起,一些老牌西方国家,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依然表现强劲经济实力。

90年代以来,中国变化令人瞩目,印度、韩国等东南亚新兴国家在不断强大,冲击美国的单极霸权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各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自身实力也在不断壮大,逐渐形成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避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

我国在这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经济,壮大自身实力,“不断地分析国际形势,确定对外战略、制定外交政策,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捍卫国家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争取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

”1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历经工场手工业时期,以地中海区域为世界经济交流中心;蒸汽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确立,生产水平效率大大提高,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征,资本主义出现飞跃式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受战争破坏,经济衰退,开始失去世界经济霸权,世界经济中心从此转移到纽约,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实力大增,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二战结束后,出现电子信息时代,日本和西欧在美国扶持下凭借较好的科技实力,利用最新科技革命成果,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崛起,资本主义各国经济高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发展形成了两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这是当今世界经济中两股平行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潮流。

1世界经济在全球化的驱使下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科技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以经济为中心、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市场化成为各国的改革方向;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日趋加剧。

世界经济运行面临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资源能源价格高位震荡、贸易壁垒增加、货币政策环境趋紧等问题和挑战。

地区热点问题持续、恐怖主义活动、地震等自然灾害频仍也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成本和风险。

这些问题都对世界经济长久的发展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需要各国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携手面对。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通过改革开放、加入WTO世贸组织,与世界市场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

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映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面对当今世界共同的发展问题,如人口膨胀、人口老龄化、虚拟经济泡沫问题、金融危机等,都需要我国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改革和变革生产关系要遵循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则,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道路。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期趋势,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特点,努力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的特点,努力增强我国参与能力;准确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准确把握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点,努力发展壮大自己。

”2三、资源开发与利用资源开发与利用值得是人类有目的把自然物质和能量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转换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经济活动过程。

3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产都离不开资源的利用。

首先要提到人类的生命之源——水资源的现状。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快,许多国家陷入缺水困境,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

然而,水资源开发的多部门性,各部门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政出多门,阻碍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水、旱灾害愈演愈烈,使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水对人类未来的重要性,在人类可持续发展实践中,世界各国需要携手努力,共同寻找出一条人类发展困境的破解之道。

其次是土地资源。

地球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不适于耕作或栖息。

海平面以上的土地大约有20%的地区太冷,20%的地区太干旱,20%的地区太陡峭,10%的地区没有土壤,总共有70%被称为严峻的环境,没有居民或者居民很少,人类很难在这类地区长期居住。

其余地区,特别是海拔低、地势平缓、亚热带或温带气候、自然条件有利这四方面具备的地区,才是人类主要的栖息地。

而世界上有一半人口集中在5%的土地上,其中主要包括世界最富饶的河流冲积平原和沿海平原。

这些适于人类栖息的土地也正是人群居住用地,工业交通用地,农、林、牧业用地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用地相互交错争夺的地域。

它的总的发展趋势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不断被排挤,农、林、牧业用地也趋于缩减,而城市的工业占地和交通网占地则日趋扩大。

但是,为保全生物圈基本结构的稳定,人类又必须保留一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用地。

这就使土2选自《半月谈》3地资源越发紧张,越来越显得不足。

以我国举例来说,我国土地总面积大,人均量小,人均占有土地只占世界人均数的29%,人地矛盾尖锐。

在所有土地面积中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土地资源后备力量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走的是土地粗放型利用模式,既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又出现土地资源破坏的问题,大量土地资源投入未能产生出应有的效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我国在土地保护利用问题上积极推进政策调整,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作。

最后是对于工业发展极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同时也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

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中国等,都属于矿产能源大国,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动力。

当然,由于矿产资源本身的不可再生性,如何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重大问题。

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是,资源总量较大,矿种比较齐全;人均资源量少,部分资源供需失衡;优劣矿并存;查明资源储量中地质控制程度较低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

但由于技术、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并未能完全将矿产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起来。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应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资源利用率,与其他国家加强可续研究的合作,共同开发利用,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

、国际反恐“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

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

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

”4近年来发生了如“911恐怖袭击”事件,是恐怖组织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反恐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诸如阿富汗“基地”组织、车臣非法武装、武装伊斯兰组织等,不断制造事端,反人类反社会,严重影响周边国家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引发社会动荡;极大地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一些国家世俗政府形象,造成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等。

如何彻底解决恐怖主义问题,是摆在人类发展体面前的重大问题。

在当今,恐怖主义盛行并不偶然,从它的产生、发展到引人关注,与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均有着复杂的关系。

首先,恐怖主义泛滥,是宗教冲突加剧的结果。

在这几年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又称“伊斯兰复兴运动”,是教斯兰教中一股极端保守的宗教势力。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西方文化开始渗透进了一些穆斯林国家,诸如基督教等各种非伊斯兰的宗教的教义也得以进入这些穆斯林为主的国家;这时,那些极端的原教旨主义分子对此无法接受,他们极力反对非穆斯林文化的异端邪说,号召全面实现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伊斯兰化”。

其次,在许多国家不断存在着恐怖主义得以滋生的新土壤。

在不少国家,贫富悬殊,社会不公,种族岐视,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加上经济的衰退以及失业等原因,许多年轻人希望与现实抗争而不断以恐怖事件来宣泄。

此外,许多民族矛盾并未获得很好的解决。

在巴以之间,由于以色列新政府推行的是强硬的对巴路线,因而巴以之间的相互报复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导致处于弱势群体的巴勒斯坦少数激进组织以自杀性恐怖事件来报复以军士兵的狂轰烂炸。

在西班牙北部地区,由于巴斯克分离分子一直要求成立一4个独立的国家,因而在未得到满足之后,屡屡制造诸如爆炸等恐怖事件。

在斯里兰卡以及印尼,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最后,不能不提到,高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知识的普及,也是新型恐怖活动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自90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恐怖分子也开始采取高科技手段来制造恐怖暴力事件,从而使人们更加难以防范。

恐怖主义对人类的社会建设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倡导和平的发展环境,对于危害人类社会的行为应坚决抵制。

五、环境保护随着人类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的脚步也不断加快。

由于过度不加保护的索取,以至于人与自然产生了极大地矛盾,主要表现在当今人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上,例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