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变动成本法
比较两种方法编制的利润表及税前净利数据,可以发现: (1)采用变动成本法,各年的税前净利均相等。 (2)由于各年产量不同,各年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制造
费用也不相同。
(3)在各年产量变动的情况下,即使各年的销量相同,两 种方法下的税前净利也会出现差异。
第三节 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相互转换
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
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
一、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及基本原理
(二)、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 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 间费用,全部列入损益表,从当期收入中直接扣除。变动 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变动生产成本构成了产品价值的直接基础 2.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从总收入中扣除 3.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成本,会影响当期利润总额
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
三、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变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仅将变动生产成本包括进去 ,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一)产品成本只应该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只有变动生产 成本才能构成产品成本的内容。
(二)固定制造费用应当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在管理会计
中,期间成本是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而是 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时间长短而增减,其效益随时间的推 移而消逝,不能递延到下期,只能于发生的当期计入利润 表由当期收入补偿的成本。
二、税前净利的计算程序 (一)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的计算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1)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税前净利(2) 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 固定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管理费用+固定财务 费用+固定销售费用 变动生产成本=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销货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变动生产成本-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二)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 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则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在全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则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只有非 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三)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的水平不同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一、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 (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应用变动成本法要求首先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 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 应用全部成本法要求首先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 济用途(经济职能)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
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
一、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及基本原理
(一)变动成本法的含义 变动成本法,又叫直线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 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在计算产品成本 时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 变动制造费用即变动生产成本,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即固定 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的产品成本 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构成如图表4-1所示。
两种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差额 =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全部成本法期初 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
=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全
部成本法期初存货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
第三节 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相互转换
(二)两种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的相互转换
很多优点,但仅适用于企业内部,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
“双轨制”:是设两套账,分别按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 法进行成本核算。 “单轨制”:是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套账上进 行成本核算,同时满足内外两方面的要求。
三、利润表的编制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要按照上述(1)、(2) 两步编制贡献式 利润表;而在全部成本法下,只能按上述(3)、(4) 两步 编制职能式利润表。 两种成本计算法在编制利润表方面有三个显著的差别:
(一)成本项目的排列方式不同:
按全部成本法编制的职能式利润表是把所有成本项目按 生产、销售、管理等经济用途(职能)进行排列,而按变动成 本法编制的贡献式利润表则是把所有成本项目按成本性态排 列。
息。
第四节 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结合运用
(二)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成本的计算不精确。 2.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
3.不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第四节 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结合运用
三、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
全部成本法虽有许多缺点,但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企业 还必须按全部成本法对外报送财务报表;变动成本法虽有
比较两种方法编制的利润表及税前净利数据,可以发现: (1)第一年,两种方法所得税前净利是相等的。 (2)第二年,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比按变动成本
法计算的结果多3 000元。
(3)第三年,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 计算的结果少3 000元。
(4)从较长时间来看,两种方法所确定的税前净利应该趋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是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法相对立的概念,当它产
生之后,后者便被称为全部成本法。全部成本法是指在组 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的过程中,以成本按照经济用途分 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 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图示分 别为图4-2 全部成本法下成本构成,图4-3全部成本法下 成本流程。
二、税前净利的计算程序 (二)全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的计算
销售收入-销货成本=销售毛利(3) 销售毛利-期间成本=税前净利(4) 销货成本=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销货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期间成本=非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一)全部成本法的优点 1.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在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和固 定生产成本总额不变的条件下,单位产品成本的高低完全 由当期产量决定。故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从 而可以降低从当期收入中扣减的销货成本,增加营业利润 2.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目的而已 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耗费。
期末存货成本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期初存货量×上期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本期产量×本 期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期末存货量本期单位产品变动 生产成本
假定前后各期单位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不变,则
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销售量 变动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销售量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
二、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流程 在变动成本法下,变动生产成本被视为产品成本,而固定
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与财务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因此, 仅有变动生产成本列为产品存货成本,在产品出售之前, 变动生产成本随存货的变化而增减,在产品出售之后,再 将存货成本转入产品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相配比决定当 期损益。
于一致。
第三节 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相互转换
(二) 各期销量稳定,产量变动 销量稳定意味着各年的销售收入相同,而产量变动则表明 在全部成本法下各期的单位产品成本不同。因为,即使各
期的固定制造费用不变,但产量变动的话,单位产品分摊
的固定制造费用也不同。见书上【例4-5】
第三节 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相互转换
第四章 变动成本法
(Variable Cost analysis)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变动成本法的内容,了解变动成本法的 Nhomakorabea论前提;
2.掌握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3.掌握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计算税前净利上差异的原
因以及两种方法税前净利之间的转换;
4.了解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和应用
第三节 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相互转换
一、两种方法对税前净利影响的举例说明
(一)各期产量稳定,销量变动 首先假定各期成本消耗水平不变。在产量稳定的条件下, 就意味着各期产品单位成本不变,而销量变动表明各期期 初、期末的产成品存货不同。见书上【例4-4】
第三节 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相互转换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二)对固定生产成本的处理不同:
全部成本法把固定生产成本即固定制造费用视作产品成 本的一部分。而变动成本法把本期发生的全部固定生产成本 ,均作为期间成本从边际贡献总额中减除。
(三)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可能不同:
由于两种方法对本期发生的固定生产成本处理不同,可 能导致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不同。
二、两种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和相互转
换 (一)两种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 全部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释
放的固定制造费用+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吸
收的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制造费用=本期发生的 固定制造费用
第三节 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相互转换
全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变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全部成 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全部成本法期初存货 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全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全部成 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全部成本法期初存货 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
第四节 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结合运用
一、全部成本法的优缺点
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直接计 人当期利润表,不会转化为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 而在全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计人产品成本,并要在存 货和销货之间进行分配,使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被期末存 货吸收递延至下期,另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销货成本 计入当期利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