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1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电子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教材、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环节
师生活动
导入
一、从《手与反光球》艾舍尔(荷兰)出发,引入本课题。
讲授新课 二、讲授新课(板书: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播放课件 (一)、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出发,引导学生对月夜一个
求细节的高度真实。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
第三组:引导学生欣赏比较《草地上的午餐》和《乡间音乐
会》。(田园生活)
图片欣赏 《草地上的午餐》马奈,注重表现光,色彩,空气,展出时
引起轩然大波,受到“有伤风化”的指责。《乡间音乐会》乔
尔乔内、提香,表现的是一种浪漫、享乐、诗意的情调,也
是当时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用一种放松的姿态斜倚
形体 强调人体的丰满和健壮 追求形体的简洁合和组
特征
合,体块很有力度,并且
融入了一些原始雕塑的因
素。
总结
精神气质 一种沉思内省的气质 具有一种原始而又粗旷的
感觉
作品内涵 借这一位女性——母亲 具有一种原始而又粗旷的
拓展与延
的形象来象征地中海, 感觉,追求一种形式上的

因为地中海也是西方文 美感。
师:让我们来欣赏中西两位画家就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月
华图》和《星空》并对这两件作品进行比较。
1、提示学生注重画家表现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不同?
2.把握画面的情感内涵
3.画面的形式分析
两幅图片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
比较分析 相同点: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
不同点如下表格:
作品
月华图
通过互动交流的学习方法完成了课题的学习,懂得如何去用
自己的目光来观察这个美丽的世界。虽然我们不是美术家,
但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的同时,我们也能懂得用多个角度的
去发现美、欣赏美。
板书设计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一、《月华图》和《星空》
二、分组讨论课本的三组绘画作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组:《阿诺芬尼夫妇像》和《高士图》
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
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
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现出
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
课题:追求美术家的视线
总课时编号:01
课时:1 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内容试图通过比较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揭示美术作品相同和不同的地
方,以此来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了解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
同角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
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星夜
区别
材质
水墨
油画
构图
空虚
饱满
笔触
轻松
急促、运动感
色彩
单纯
丰富
意境
孤寂、冷漠
狂躁不安
4.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两位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环境
设计意图
学生讨论 和背景之中?他们的视线在哪里?
做答
5.小结:面对同样的主题,美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以
小结
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这组作品主要强调个人态度和心理
感受的不同。
(二)、分组讨论课本的三组绘画作品,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
三组讨论内容如下:
比较内容
图甲
图乙
图片展示
创作主题
所属国家、年代
创作思想
材质
构图
色彩
笔触
第一组: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阿诺芬尼夫妇像》和《高士
图》;
1.提问:这两幅以婚姻家庭生活为话题的作品,在不同时代
不同社会文化中的艺术家是如何表现的呢?他们的视线在哪
里呢?
2.完成“思考与交流”。请学生作答。
作品《阿诺芬尼夫妇像》中采用了不少中世纪美术惯用
的寓意象征的手法,请同学阅读课本中的“思考与交流”中
提出的问题,并讨论他们分别象征着什么呢?
(象征内容:鞋子象征结婚;小狗象征对爱情的忠诚;新娘
的白头巾象征纯洁;绿色长衣象征生育;红色的帐幔象征和
谐的生活;吊灯和白烛光象征上帝之光;壁上的圆镜象征基
督教宣扬的天堂。)
第二组:《小考佩尔圣母》和《圣母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作品。
1.提问:在这两幅作品中,拉斐尔和丢勒的着眼点在哪里?
图片展示 《小考佩尔圣母》拉斐尔,讲究构图的完美,人物也是高度
典型化、理想化的。《圣母子》丢勒,虽然吸收了一些意大利
的绘画因素,但主要属于北欧的绘画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
方,以此来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了解美
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同角度,教师加以适当的讲解。
(三)、集体完成“活动建议”
1.观赏图片:《地中海》、《斜倚的女人体》,找出艺术家的
思考
视线在哪里?并比较二者的不同。
比较《斜倚的女人体》和《地中海》
作品名称
地中海
斜倚的女人体
题材
女人体
女人体
姿态 低头沉思
全班交流: 将小组比较内容归纳整理,形成口头报告,由代
表向全班发表;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了解
在各组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加以适当的讲解,围绕着
“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和“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两方
面,结合表格内容进行作品介绍。通过学生的比较美术作品
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慢慢的揭示美术作品相同和不同的地
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讲授 举例 启发
联系实际 生活观察、体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
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
明的摇篮。
四、拓展与延伸:
总结
1.你对本课教材中哪幅作品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正是能够以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的眼
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手法表现出
来。正是在观察事物时,人们总是带有个人的主观因素,于
是,同一个物象在不同人的眼里会呈现不同的面貌。难怪世
界会如此精彩纷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和同学们之间
基本的了解。
思考
思考:如果让你来画一幅以“夜”或“月夜”为主题的作
品,你打算怎么画?
夜晚,在每一个的眼里,感觉也并不见得一样,就像刚
刚从你们口中讲述出来的情境都是不一样的。在我们感受自
己的情感时,来看看大画家——梵·高、金农他们又是怎么
(播 放 课 样来诠释夜空的。(展示不同画家的不同夜月的作品)
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