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氏菌
其次,由於抗生素只可殺死 99.9% 的病菌, 餘下的 0.1% 病菌需要由患者自身免疫力對付, 故如患者正接受化療、患有先天性免疫系統 疾病,均有機會令其難以應付餘下的小量病 菌,而易令病情死灰復燃。
最常感染部位
鄧醫生強調,因流行病菌各可造成不同部位的感 染,故難以籠統評論哪種較為常見,但可就其常 見部位作出分類。
皮膚感染: 金黃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
腸道感染: 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 呼吸道感染: 肺炎鏈球菌 尿道感染: 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腸桿菌。
五類病菌簡介
金黃葡萄球菌: 約三分一人鼻孔內或皮
膚上帶有此細菌。如個人免疫能力下降, 而病菌接觸到傷口,即可被感染。 可以 引起皮膚感染、傷口感染、食物中毒、尿 道發炎。 免疫能力弱者或會出現肺炎、 敗血症而致命。
本港的十大抗藥性惡菌名單,當中最備受重 視的為對強效抗生素具抗藥性的超級惡菌 「NDM-1」、「Nmc」及「IMP-4」。有專家 表示,這類新型菌種固然需要提防,但一些 已在港落地生根的惡菌,更是不容忽視。市 民如能及早預防,有助降低感染風險。
未服完療程為禍首
養和醫院臨床微生物學及感染專科鄧兆暉醫生 表示,出現這類惡菌,部分原因為病者未服完 療程所需的抗生素即停藥,讓殘餘的病菌可適 應藥性。如此病菌再復發,即需要使用另一抗 生素治理,如又再中途停藥,即可造成惡性循 環,演變成抗藥性。
大腸桿菌: 存在於動物腸道和糞便
內,可因飲用受污染的水或進食未 熟透的食物而感染。 刺激患者出現 腹瀉帶血、發燒、腹絞痛及嘔吐。 嚴重時更可能併發急性腎病、腹膜 炎感染而致命。
肺炎鏈球菌 : 常存在於鼻腔及咽喉中,
又以兒童較為普遍。與患者近距離接 觸可經飛沫傳播。 多只引起鼻竇炎或 中耳炎。 如進入其他器官,則有機會 演變為肺炎、腦膜炎和敗血病。
此外,不少家禽、魚類在飼養時被餵食抗生 素,他們被進食後可與人類基因結合,令病 菌產生抗藥性。「外國曾有研究指,利用類 似抗生素的肥料種植食物,該地區病菌出現 抗藥性的風險亦會隨之上升。」故即使為常 見病菌,亦有機會出現抗菌性問題。
治療難易因素多
但鄧醫生解釋,病菌引起疾病的嚴重性,並非單只取決 於其菌種,或是否具有抗藥性,更與其感染的部位和個 人體質有密切關係。即使為常見的金黃葡萄球菌,如只 感染皮膚則很易處理。「像早前衞生署公布的NDM-1患 者,雖然帶有超級惡菌,但因只感染尿道,只需要口服 藥物即可治瘉。相反如感染心臟、腦部等重要器官,即 使病菌不帶抗藥性,用藥和治療難度亦會大增。」
甲型鏈球菌 : 普遍存在鼻腔和咽喉中。
免疫力差者即可透過飛沫或接觸患者感 染。死性筋膜炎,或引發敗血症而致命。
肺炎克雷伯氏菌: 此菌普遍存在
於自然環境和人體腸道、呼吸道, 如遇免疫力下降即易被感染。 多為 傷口感染或尿道炎。 可以惡化為致 命的肺炎、腦膜炎和敗血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