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障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中的合法权益

保障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中的合法权益

保障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中的合法权益
马克思说过:“文明国家的一个最微不足道的警察,都拥有比氏族社会的全部机关加在一起还要大得多的权威”。

警察的权威,不仅是因为有法律赋予的权力,更是因为警察的权力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得到经常的、充分的发挥。

然而,在我国大力推行依法治国的今天,却经常发生公然挑衅警察权威、侵害警察权益的事件。

于是,保障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中的合法权益问题,正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重视。

一、现状:
在欧美发达国家,警察的执法的确如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神圣不可侵犯。

比较起来,中国警察往往就没有这样的“福气”了。

现实中的残酷数据却让每一个穿警服的人无法轻松起来。

据统计建国以来全国有9000余名民警牺牲,10余万名民警负伤,仅仅在2004年,中国就有400余名警察因公殉职,6000余名警察负伤,真可谓“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

2004年底,芜湖市公安局110处警大队接群众报案,称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被几个青年勒索,110民警迅速赶往现场调查处理情况。

而几个青年不但不予配合,甚至叫嚣:“110算什么?今天打的就是你110”。

说罢几人当众围殴处置民警,导致民警身体多处软组织受伤。

还有些人混淆是非,恶意诬陷、诽谤公安民警。

如2004年11月12日晚,李宁酒后乘坐出租车拒付车费,居然当着处警民警的面殴打出租车驾驶员。

民警将李宁带到派出所教育后,又驱车将李宁送回家,但李宁回家后在芜湖市人民政府“市民心声”互联网上,以网名“木木木头”名义发了一个“狮子山路滨江派出所干警素质太太差!”的帖子,捏造其被处警民警拉上警车打耳光达五分钟之久的事实,造成1500余人浏览该帖,40余人跟帖,在社会上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面对种种侵害,我们的民警又怎么样呢?在众多侵害警察执法权益的事件中,我们的民警只能够采取克制和理智的态度,始终把维护人民警察的形象放到比生命安全更重要的位置。

原因
1、少数民警素质不高,影响了形象,丧失了威信
2、过分强调私权,导致警察公权的弱化。

3、、警察权益受侵害人是人民警察队伍走向成熟、走向规范过程中所暂时承担的代价和牺
牲。

对策
1、立法确立“警察特权”。

这里的“警察特权”非指社会上素称的警察耍特权,而是指法律上规定的“警察特权”:即法律应该对警察在执法中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特别保护。

在世界许多国家,对侵害警察执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及其制裁措施,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但是,在我国,对警察执法权的法律保护远远不够。

2、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理解、支持警察工作。

群众需要警察的保护,而警察同样需要群众的保护。

在广大遵守法律法规的群众的保护下,在整个社会的关心与支持下,警察才会在执法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自身权益的安全与保障,才能更加有力地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尊严。

3、“娘家撑腰”。

当一个人(包括警察)的权利受到侵害,他该向谁求助?公安机关作为警察的“娘家”,应当成为民警依赖的主要渠道。

芜湖市公安局“人民警察正当执法权益保护委员会”早已正式启动工作,纪检、督察部门坚持“查纠”和“保护”两大职能并举,在对民警的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查处,同时,对失实的举报、投诉进行查证以澄清事实,对诬告、陷害民警的行为进行查处,维护民警正当的执法权益。

4、规范规章制度,为民警执法创造良好环境。

长期以来,人们都比较注重人民警察执法权力的行使和人民警察在执法中对公民权利的维护,却很少关注对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

实际上,随着社会转型,各种矛盾凸显,警察合法权益受侵犯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

在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形势非常严峻、常态犯罪与非常态犯罪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有效地维护正常的警务活动,重塑警察权威和保障警察权益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