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作文评改的策略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作文评改的策略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作文评改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3-07-10T17:41:19.420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年6月供稿作者:李银堂
[导读] “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学生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十一中学李银堂)
如何打破常规“精批细改粗评低效”的作文评改教学怪圈,走出一条变苦为乐、轻松高效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创新之路一直是笔者上下求索、认真实践的问题。

现结合日常教学实际与积累的经验,就初中作文评改教学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评改措施与策略,以期与同行商讨。

1 真正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育家叶圣陶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学生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最终目的……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乃为教学之成功。


正是基于上述理论思考,我们提出了学生自主合作作文评改教学范式。

在这一方式下,教师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合作者。

而目前作文教学恰恰忽略了通过评改提高作文能力,注重评定而不是注重对话,师生之间缺少沟通,教师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其结果是越俎代庖。

虽然教师颇下苦功,但学生只能被动地了解自己的作文情况,仅注重教师所给的分数或等第,既不主动探究,更谈不上自我修改,其结果自然是教师费神费力,学生无动于衷,作文教学效率低下。

大胆改变传统的教师“精批细改”的做法,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独立修改的能力。

强调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参与,就是要以学生自主评改为中心,以改促读,以改促写,使阅读、写作、评改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打破学生只写不改,缺少借鉴、反思、改正、提升的“高耗低效”的怪圈。

主体参与还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使之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使学生能够乐于“倾吐”,从而获得“解放”。

2 指导学生自主合作评改的具体方法、步骤
2.1 学生自改。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常用的修改符号”,认真阅读自己的习作,进行自改自评。

在评改过程中不妨借鉴魏书生教给学生作文批改的十个方面的方法:①格式是否正确;②卷面是否整洁;③错别字几个;④有几处病句;⑤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⑥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⑦看文章的选材;⑧看文章的结构;⑨看表达方式;⑩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2.2 同学互改。

自改作文后可以同桌或前后桌同学互相批改。

但必须按学生作文水平高低搭配。

当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时,可以立刻与写作者商量,研究其写作的初衷、意图,达到更有利的批改目的。

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从旁多加指导,并给他们参考样文。

2.3 教师初改。

在学生作文上交后,教师抽取上、中、下三个层次的作文若干篇,仔细的预批改,主要是梳理本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设计本次作文评改导引,把梳理出来的问题融合在修改导引中。

2.4 集体(小组)互评。

下发作文,教师对照修改导引进行指导,学生用红笔按照导引的步骤修改,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①帮助对方纠正自评中尚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统计、更正,填写在作文评改记录里。

②针对对方作文进行局部赏析,对优美的句子或段落评价,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吹毛求疵,并在旁边写出体会、理由。

③依据品评的经验及标准进行互批,写出评语,评出具体等级(满分100分,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评分)。

同学们都想让自己写的评语最中肯,等级最合乎实际,因而,态度十分认真,批阅格外仔细。

由此,品评文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训练和提高。

集体评改是作文评改的关键一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5 教师查评。

学生集体评改后,教师再从每班抽出五分之一检查一下,看同学们的评定是否合乎客观实际,评定的等级能否让被评者心服口服。

对于评定优秀者,给予表扬;对于评定有出入者,找其面谈,指出问题所在。

这种点评,教师初期抽查本数可以多些,待训练成型后,可减到每班十分之一。

2.6 升格示范。

这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评改方式。

学生根据这节课的收获,写好升格作文,要求必须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教师利用多媒体、讲义、张贴、QQ 空间、个人博客或装订成册等形式来展示升格前后的文章,让学生在比较中领悟修改作文的要领,促使学生重视批改,提高批改的效果。

学生通过再次咀嚼品味,真正做到写一次成功一次。

个别基础差韵同学可以让他仿写或再次学习进行三次作文,直到满意为止。

3 指导和推动学生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评改习惯养成
3.1 教师要积极创设愉快、友爱、和谐的班级学习情境。

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评改作文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评改的对象,而且是评改的主体、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这样,不仅启发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掌握了技巧,提高了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而且还学会了合作共处,学会了帮助他人,学会了认识自己和他人等等,创设了愉快、友爱、和谐的学习情境。

自主合作型作文评改法智商、情商、德商并重,是现行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2 教师要积极创建“因材施教”的新模式,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自主合作型作文评改法为在班级授课中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并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育理念丰富了课堂“教师”(包含学生互为人师)的含义。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其“善者”教其“不善者”,互通有无,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这样既利用了身边的教育资源,又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实效。

同时,也使课堂教学评价实现了多元化,即由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评价向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外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换,由单纯的分数评价向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效果的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换;使评价更加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灵活性、导向性、激励性、主动性和发展性。

总之,实实在在开展好学生自主合作互评作文训练活动,是落实语文新课标精神,探索作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这不仅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在作文评价过程中繁重的自批自改的工作负担,而且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综合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