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修复学第五章固定义齿课件

【精品】修复学第五章固定义齿课件

二. 影响固定义齿固位因素
(一)上下颌牙的排列关系 (二)基牙受力的运动方式
1. 颊舌向运动:当固定桥受到均衡的舌向或颊向合力时,
则两端基牙受第一杠杆作用形成颊侧或舌侧旋转运动,其 支点位于两基牙根尖1/3与中1/3交界的连接上。此时,固 定桥保持较好的固位。
2.近远中向运动:当固定桥受到近中方向的斜向力时, 两端基牙以支点为中心向近中倾斜移位,根尖向远中移位 由于受到邻牙的限制,固定桥向近中移位量很小。
二. 固定义齿的优点
收不超过根长的1/3。 (五)基牙的位置
基牙的轴向位置基本正常,无过度的倾斜或扭转错位, 不影响固位体的预备及基牙的共同就位道。
四. 咬 合 关 系
缺牙区的牙槽嵴顶粘膜至对颌牙有正常的的合龈距离, 邻牙无倾斜,对颌牙无伸长。
五. 缺牙区的牙槽嵴
1.一般在拔牙后3个月,待创口完全愈合,牙槽嵴吸收基 本稳定后制作固定义齿。 2. 缺牙区牙槽嵴吸收不宜过多,特别是前牙区。
1. 固定义齿的稳定性与义齿受力时产生的杠杆作用力有 关。 2.固定义齿的固位体和基牙牙体预备面的密合度与固定 义齿的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
第六节 固定义齿的设计
一. 基牙的选择 (一) 基牙的选择
1. 牙冠 2. 牙根:(1)牙根的长短和形态;(2)牙周膜的面积
(3)牙槽骨的健康情况; (4)基牙无松动 3. 牙髓:最好为活髓基牙
三. 桥体的设计
桥体是固定义齿修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一)桥体应具备的要求
1. 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 2. 形态和色泽应符合美观和舒适的要求。 3. 表面光滑有良好的自洁作用,符合口腔卫生要求,有利 于口腔软硬组织的健康。 4. 长短、宽窄、形态应与基牙和固位体的条件相适应。 5.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化学性能稳定和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性。
修复学第五章固定义齿
第一节 概 述
一. 固定义齿的定义
固定义齿是修复牙列缺损中所缺失的一个或几个天然 牙,恢复其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一种修复体。它主要是 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作为基牙,在基牙上制 作义齿的固位体,并与人工牙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粘固 剂将义齿粘固在基牙上,患者不能自行取下,由于其结构 与桥梁相似,又称固定桥。
(二) 桥体的类型
1. 按桥体龈端与牙槽嵴粘膜接触关系可分为: (1)接触式桥体;(2)悬空式桥体
2. 按制作桥体所用的材料不同分为: (1)金属桥体;(2)非金属桥体;(3)金属与非金属 联合桥体
(三) 桥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桥体的合面:指上前牙的切嵴和舌面、下前牙的切嵴及 后牙的合面。当基牙条件不够理想或桥体过长时,应适当 减轻桥体的合力,来减轻基牙的负担,主要措施有: (1)减小桥体合面的颊舌径;(2)适当减小桥体合面的 牙尖斜度;(3)加深桥体颊、舌沟和添加副沟;(4)加 大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的舌外展隙 2. 桥体的龈端:是指桥体与缺失牙区牙槽嵴粘膜接触的部
二. 固位体的设计
(一)固位体应具备的条件
1. 固位形和抗力形
2. 就位道 3. 材料性能 4. 保护牙体组织 5. 保护牙体活力 6. 固位体边缘密合度
(二)固位体的类型
1. 冠内固位体:它是指嵌合在基牙牙体洞形中的各种嵌 体,包括两面嵌体、三面嵌体、多面嵌体等。此类固位体 一般适用于基牙已龋坏,去龋后将洞形略加修整,可获得 固位体的外形;缺牙间隙窄,咬合力小的患者。
4. 基牙的共同就位道 (二)基牙的数目的确定
1. 以牙周膜的面积决定基牙的数量:基牙的牙周膜面积的 总和应大于或等于缺牙牙周膜面积的总和。 2. 以合力的比值决定基牙的数量:桥基牙合力比值总和的 两倍,应大于或等于固定桥各基牙及缺失牙合力比值的总 和。
总之,选择固定义齿来修复牙列缺损时,不能单纯的 用数字来确定基牙的数目,应结合牙弓的实际情况,综合 分析,然后确定基牙的数目及位置。
六. 年 龄
一般认为固定义齿修复的适宜年龄为20~60岁。
七. 口 腔 卫 生 八. 余 留 牙 的 情 况
在选用固定义齿修复时,除视基牙的条件外,还需复的生理基础
1. 牙周潜力:是指在正常咀嚼食物的合力仅为牙周
支持力的一半,而在牙周组织中尚储存另一半支持力,这 部分支持力称为牙周潜力,又称牙周储备力。
分。在恢复桥体龈端时应注意: (1)固定桥修复的时间;(2)桥体龈端的形式;
(3)桥体龈端与牙槽嵴粘膜接触的密合度 (4)桥体龈端的光滑度 (5)桥体龈端应选用对组织相容性较好的材料制作 3. 桥体的外形:是指桥体的唇颊面和舌腭面。在制作时, 注意以下问题: (1)唇颊和舌腭侧的外形凸度 (2)邻间隙形态 (3)唇颊面颈缘线 (4)桥体的大小 4. 桥体的色泽 5. 桥体的强度:指桥体的抗弯强度。
3. 垂直向的运动:当固定桥受到均衡的垂直作用力 时,两端基牙同时向根尖向移动。此时力的方向沿基牙长 轴传递,此力有利于基牙牙周组织健康,对固定桥的固位 无影响。
三. 固定义齿的稳定性 固定义齿的的稳定性是指固定义齿在咀嚼运动 中,在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咬合力时,仍能保持
平衡,无潜在的翘动的现象。
影响义齿稳定性的因素:
2. 牙周膜面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基牙承担合力
的大小取决于基牙牙周组织的面积和健康状况。临床上常 牙周膜面积来衡量邻近缺牙区的天然牙是否能作基牙和选 择基牙数目的依据。
3. 牙槽骨的结构: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持基牙,承受
由牙周膜传递而来的合力。
第五节 固定义齿的固位
一. 固 位 原 理
1. 摩擦力 2. 约束力 3. 粘结力
2. 冠外固位体:是指覆盖于基牙表面的部分冠和全冠。 部分冠临床上常采用3/4冠,临床常作为前牙或前磨牙的 固位体;全冠包括金属全冠、金属烤瓷全冠、金属树脂全 冠,是理想的固位体,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固位体,它的
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前牙和后牙的固位体,尤其适宜基牙 牙冠变色、釉质发育不全、牙冠部分缺损的患者,金属全 冠由于美观的原因一般只用于后牙。
3. 根内固位体:即桩核冠,它一般适用于牙冠已有大 面积的缺损,根管充填完整,根尖周围无病变的患牙。
(三)固位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提高固位体的固位力 2. 固位体的固位力大小应与合力的大小、桥体的长度、桥 体的曲度相适应 3. 基牙两端固位体的固位力应基本相等 4. 各固位体之间应有共同就位道 5. 尽量选用全冠固位体 6. 基牙牙冠缺损的固位体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