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地质考察报告韦星林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摘要本文扼要介绍蒙古国矿产资源概况及地质矿业管理体系,对中国企业在蒙古国地质矿业投资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矿产资源地矿管理蒙古国2003年6至9月间,笔者两次赴蒙古国进行地质矿业考察。
在蒙古期间,先后访问了蒙古国地质矿产局、国家地质资料中心、蒙古金矿公司、加拿大蒙古艾芬豪矿业公司(Ivanhoe Mines Ltd)、蒙古小型矿业协会、阿德玛斯矿业公司(ADAMAS MINING CO.LTD)等数十个单位;驱车行程近万km,开展东蒙古和南蒙古地质路线调查,沿途对贝尔赫萤石矿、查布铅锌矿、乌兰铅锌矿、哈马台铜金矿、奥由陶勒盖铜金矿、查干苏布尔加铜钼矿等著名矿产地进行考察,对找矿靶区开展详细地质调查,办理了6 个找矿远景区勘查许可证。
现以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对蒙古国地质矿业状况作一简要介绍。
1 地质矿产蒙古国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
其大地构造格架总体为向南突出的近东西向的弧形构造,由南北两大地块七个次级构造单元复杂拼贴而成。
以贯穿国土中南部的中央大断裂为界,北属加里东地块,南属海西地块。
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各具不同的成矿特征,中央大断裂带是蒙古国地史演变和区域成矿时空定位最重要的地质要素,也是南北地理地貌天然分界线。
中央断裂带北部为山地,发育北西走向的杭爱山脉和北东走向的肯特山脉,是亚洲寒流发源地;东部为丘陵和平原,为一马平川的天然牧场;南部是戈壁,是亚洲沙尘暴发源区,亦是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蒙古国地处中亚东西向巨型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中东段,矿产资源丰富。
据蒙古矿产资源管理局统计资料,蒙古国已发现和评价了800多个矿床,4500多个矿点,煤、铜、钨、金、银、钼、铝、铁、铅、锌、铀、锰、萤石、磷、盐等80多种矿产探明了储量,约150个矿床正被开采。
目前,蒙古最有勘查开发远景的金属矿产是铜、金、铀;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贫乏;萤石、盐、天然碱、磷块岩是其优势矿产。
1.1 铜(钼)蒙古的铜(钼)矿产丰富而且潜力巨大,集中在三条近东西向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火山岩带中,由此形成三条近东西向的铜(钼)矿带,分别称之为北蒙古带、中蒙古带、南蒙古带。
1.1.1 北蒙古带以额尔登特-达尔汗矿集区该区最为重要。
矿集区走向北东东,长达500km,宽200km左右,分布于晚古生代-中生代的陆内裂陷带中。
已发现斑岩型Cu-Mo矿床(点)56处,如额尔登特铜矿、尚德铜矿;矽卡岩型Cu矿点19处;玄武岩型Cu矿点11处;矽卡岩型Fe-Cu矿床(点)8处。
额尔登特铜钼矿带地处古大陆边缘(板块缝合带),受北西西向大断裂带控制,长28km,宽1.5-3km。
矿带内已知额尔登特斑岩型钼铜矿床为蒙古最大的斑岩铜钼矿床,属世界十大斑岩铜矿床之一,铜储量1000万t,平均品位铜0.75%。
矿区曾有古人采矿活动,1963年评价,1964-1970年普查勘探,1971-1972年详勘,1978年矿山投产。
额尔登特斑岩型钼铜矿床其成矿母岩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侵入的花岗杂岩体(245~229Ma,K-Ar法)。
矿区面型蚀变带长2.8km,宽0.3-1.5km。
铜钼矿体为一巨大的细网脉浸染状体,赋存在蚀变花岗闪长斑岩及其周围的花岗闪长岩中,与面型蚀变范围基本吻合。
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正相关,由蚀变中心带向外,随着蚀变减弱,矿石品位降低,即矿化强度由矿床中部向边部和深部逐渐变弱。
蚀变中心为绢云母次生石英岩带,含铜达1%,含钼0.012-0.015%;向外弱硅化和绢云母化带含铜达0.2-0.3%,含钼接近0.01%。
矿化深度大,原生矿一直延深到500m深处仍很稳定,但在边部矿化随深度加大而变弱,在1200m到1100m深处铜含量0.2-0.25%。
矿床具明显的垂直分带,即淋滤带、氧化带、次生硫化富集带和原生矿石带,后二者有巨大的工业价值。
次生硫化富集带矿石量占矿床总量86%,原生带矿石量约占矿床总量10%。
1.1.2 南蒙古带沿蒙古中央大断裂带产出一系列铜(钼)矿化集中区,是亚洲最有潜力的广义斑岩型铜金多金属矿床找矿远景区带。
其中,戈壁矿集区地处中、东、南戈壁三省交界地域,与我国白云鄂博矿集区毗连。
戈壁矿集区分布于晚古生代成熟岛弧构造带,走向北东东,长达270km,宽180km左右。
已发现斑岩型Cu(Mo、Au)矿床(点)49处,已知有查干苏布尔加斑岩铜(钼)矿田、哈马台金(铜)矿田、奥由陶勒盖铜金矿田和哈尔迈泰贡特、纳杯胡达格等铜矿床。
1.1.2.1 奥尤陶勒盖(Oyu Tolgio)斑岩铜金矿奥尤陶勒盖斑岩铜金矿田是澳大利亚BHP 公司发现、加拿大蒙古艾芬豪矿业公司取得重大突破的超大型斑岩铜金矿田。
矿田中心位于东经106°51′、北纬43°附近,在蒙古国南戈壁省中蒙边界北约80km处。
奥尤陶勒盖矿田地处蒙古中央大裂带南缘,汗博格多花岗岩基西侧。
赋矿地层属泥盆系,主要岩性有的碱性玄武质、玄武质流纹岩、沉凝灰岩及凝灰质粉砂岩等;石英二长闪长岩等岩脉与铜金矿化在空间上密切相伴,对成矿起叠加改造作用。
矿田各矿床矿化主岩为蚀变凝灰岩、碱性玄武岩,矿床成因应属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工业类型属斑岩型。
矿田长4.5km,宽2km,面积9 km2,划分为五个矿区,即西南区、南区、东南区、中心区和远北区。
西南区工作程度较高,远北区找矿潜力最大。
据加拿大蒙古艾芬豪矿业公司2003年5月资料,以Cu0.3%为边界,矿田控制和推断的铜资源量1001.04万t,伴生金资源量580.08t。
西南区主矿体呈筒状,直径约250m,垂深超过700m,高品含高品位铜金矿化(金品位>1g/t)主要产于强烈蚀变的斑状玄武岩中。
以Cu0.3%为边界,西南区控制铜资源量169.45万t(Cu0.40%),金301.39t(Au 0.59g/t)。
矿区钻孔结果显示,随深度增加,矿体金和铜变富。
南区地表存在氧化带,铜矿化发育于蚀变玄武质火山岩中。
与西南区相比,热液石英脉、黑云母、磁铁矿少,而后期的绿泥石-绢云母化增多。
推断铜资源量87.71万t(Cu0.39%),金资源量34.21t(Au 0.13g/t) 。
东南区矿体埋藏在200m厚的砂土层以下,矿化体为蚀变火山灰流凝灰岩和其它多孔状火山碎屑岩,与其他矿区比较,特别富含硫化物(含量>10%),未发现明显的金矿化。
由于目前钻孔数量过少,潜在资源量不明。
中心区从地表向下,上部为40-60m厚的无矿砂土层(发育有褐铁矿),往下依次出现次生富集带-席状辉铜矿层、铜蓝带、原生带。
席状辉铜矿层厚20-35m,最厚处达40m。
估计的资源量:铜28.5万t(Cu0.75%);铜蓝带资源量:铜17.5万t(Cu0.7%);原生带铜金体为泥质或绿泥石化玄武质火山岩,推断铜资源量131.00万t(Cu0.67 %),金资源量42.3t (Au0.18g/t)。
远北区位于矿田北侧,通过验证激发极化异常发现的新矿带。
矿体埋深100-200m,矿化主岩为蚀变的凝灰岩和玄武质火山岩,硫化物(黄铁矿)特别发育,包括沿层状火山灰流凝灰岩发育的块状硫化物,具有一定层控特点。
矿区钻孔见矿长度114m-334m,最厚达638m,已有工程Cu平均 1.19%,目前推断铜资源量537.09万t(Cu0.81 %),金资源量55.99t (Au0.07g/t)。
据资料称,远北区是奥尤陶勒盖矿田最有找矿远景的矿区。
1.1.2.2 查干苏布尔加铜钼矿查干苏布尔加铜钼矿田地处蒙古中央大断裂南缘,属蒙古国南部戈壁矿集区的一个重组成部分,位于奥尤陶勒盖斑岩铜金矿田北东50°约160km处。
查干苏布尔加矿田由察日温苏克哈特、新Ⅰ、Ⅱ、新Ⅱ、Ⅲ、Ⅳ、Ⅴ、Ⅵ、Ⅶ、神山十个铜钼矿床、矿化点组成,集中产于查干苏布尔加正长闪长岩杂岩体(面积90平方km)北西部,以内接触带为主,细脉浸染型铜矿化带矿主要受北东向断裂带控制。
在十个矿床(点)中,以察日温苏克哈特矿床规模大、工作程度高,其他矿点资源尚待查证。
察日温苏克哈特铜钼矿床在2000年前是蒙古国第二大铜钼矿床。
矿床于1964年据群众报矿被发现,1965-1968年普查,1978-1982年勘探,至今尚未开发。
矿床产于查干苏布尔加侵入杂岩体北西缘。
铜钼矿化带紧贴岩体北东向构造接触带下盘产出。
在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交叉处矿化最强。
矿化原岩为蚀变碎裂化正长闪长岩。
矿化带主要由石英-硫化物、石英-绢云母-硫化物细脉带组成,地表出现强烈的孔雀石化和铜蓝。
矿化蚀变有钾长石化、绢云母化以及细脉为主的硅化矿体与矿化围岩依样品圈定。
主矿体呈大透镜状,长1900 m,厚20-300m,倾斜最大控制延深420 m。
矿床氧化带深20-30 m ,次生富集带不发育。
矿石工业类型为典型的细脉浸染型矿石,由蚀变碎裂化红色正长闪长岩及少量浅灰色闪长岩组成,主要矿石矿物是黄铜矿、黄铁矿及斑铜矿、辉钼矿,少见方铅矿、闪锌矿。
原生矿石含铜0.3-1.5 % ,含Mo 0.001-0.1 %。
1982年勘探圈算铜金属量118万t,Cu 0.54%,Mo0.018%。
该矿床交通便利,矿山建设工业场地具备,水源地较近,主矿体裸露,矿石可选性能良好,矿床开发万事俱备。
1.2 铅锌集中分布在蒙古东部中央大断裂两侧,以矽卡岩型为主,火山岩型为次。
较重要的矿床有苏赫巴托省的图木尔廷敖包锌矿、东方省乌兰铅锌银矿、查布铅锌矿。
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属矽卡岩型,矿床矿石量770万t,锌11.5%;乌兰铅锌银矿床属火山岩型,矿石量6800万t,含锌2%、铅1.2%、银53g/t、金0.21%。
1.3 金(银)已发现金矿产地300多处,探明储量140t(B+C1+C2)已经开采和正准备开采的有50处,分布在16条金成矿带中,最重的金成矿带有北东走向的北肯特金成矿带、北西走向的巴彦洪戈尔金成矿带、中央断裂带南缘金铜成矿带。
已探明储量的金矿类型限于石英脉型岩金矿床和砂金矿床。
砂金集中于色楞格河流域及肯特山脉、爱杭山脉的山前河谷盆地。
北肯特金矿带是蒙古国工作程度较高而且开发条件最好的金矿带,全国探明金储量的94.6%都集中在此。
矿带呈北东-南西向展布,长400km,宽30-100km,有砂金储量83.1t,岩金储量52.2t。
矿带中有著名的博鲁(Boroo)金矿,距乌兰巴托西北130km,主矿脉带长2.5km,宽800m,深300m,矿床金品位3-4g/t,局部达10g/t,金资源储量40t,可露天开采。
博鲁金矿南东产有扎马(Zamar)金矿,已发现150条矿脉,含金10-20g/t。
巴彦洪戈尔金成矿带位于蒙古国中部杭爱山脉南坡,是蒙古国最有找矿潜力的金成矿带,呈北西-南东走向展布,长250km,宽60-9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