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禁毒知识讲座资料
毒品的四个特征
A.依赖性; B.耐受性; C.非法性; D.危害性; 依赖性和耐受性是毒品区别于毒物的自然
特征;危害性则是毒品的后果特征;非法 性是毒品的法律特征。
三、毒品的分类及常见几种毒品
根据毒品来源毒品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 成毒品。
根据其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毒品可分为:抑制剂、 兴奋剂、致幻剂。
摇头丸
新型人工合成毒品的一种,一般
以 MDMA(3,4-亚甲基二氧甲基
摇 苯丙胺)、 MDA(4,5-亚甲基二
头 丸
氧基苯丙胺)、AM(苯丙胺)及 MAM(甲基苯丙胺)为主要有效成 分。吸毒者食用 摇头丸 后,大脑皮层
受到了药物的控制,在没有音乐的时
候,头会轻微地晃动,有一种疲惫、欲
睡的感觉。但当服用者受到音乐的刺
上的吸毒人员。在很多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抢劫、抢
夺案件非常多,通过大量的收容吸毒人员,有些地区抢劫、
抢夺案件下降到30%到40%,高的地区能够下降70%
3、 吸毒危害社会
全国海洛因吸食者一年所耗费的毒资约3 90亿人民币,相当于建造29座“东方绿舟”,7 8000所“希望小学”,45座“南浦大桥”,7座 “金茂大厦”。
二、加强校园毒品预防教育的措施
(一)借鉴经验,丰富校园毒品预防教育的形式 实行禁毒教育从娃娃抓起,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制定不同的教育 内容,家长承担主要责任是对6岁以下的幼儿,6-12岁的小孩应懂得毒 品是坏东西,学校教师应教育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12-14 岁的初中生学校则设置“生命价值”的课程, 14-16岁的高中生,学校 明确要求他们对社会上美好与丑恶的现象具有“自我明辨”和“自 我确定”能力。学校教师应对毒品预防教育制定长远规划,使学生、 青少年群体在不同年龄段都能正确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1、吸毒损害健康
➢吸毒易引发各类并发症! ➢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破坏-→免疫力下降→并发症(循环系 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或感染传染性疾病→死亡。 ➢吸毒过量易致死,易致自残、自杀 发生频率高! ➢吸毒者的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短10到15年 ➢25%吸毒成瘾者会开始在吸毒后10~15年死亡,也就是说约四分之一 的吸毒者会在30~40岁死于与吸毒相关的问题,因为大部分吸毒者是 在20岁前后开始吸毒的。
五、学校教师教导学生禁毒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型毒品的大量出现,吸毒人数大幅增长,并且越来 越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据报道称:在数以万计的吸毒者中, 85% 以上的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有的l2岁就开始吸毒。由此可见,吸毒 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更触目惊心的是对学生、 青少年群体的侵蚀尤其严重。禁毒宣传教育有多种渠道,学校教师在 青少年吸毒早期预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 用。
一、学校教师加强毒品预防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青少年吸毒人数的不断上升,吸毒者日趋低龄化已成为 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现今的社会中,个人成长的主要基地 是学校,将孩子从家庭引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也是学校。教师的 作用就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社会各个成员系统的传授 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技能和科学知识。当孩子一旦过了学 龄期,家庭的影响便由学校取代了,并且上升到主要地位,成为社会 化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以学校教师为基础,加强毒品预防教育 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校园毒品预防教育的措施
(二)确定毒品预防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1.确定毒品预防教育的教学目标 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正确的交友能力、以及
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和对不良刺激的承受力和抵抗 力,是教师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正面引导青少年的娱乐方式,让学 生养成和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对毒品的抵御能力提 高。
床用于小手术、小儿检查或诊
氯 胺
断操作时麻醉诱导及辅助麻醉。
酮 氯胺酮属于国家管制的一种精
神药物。服用后能导致迷幻,产
生错觉,近年来不法分子常常将
它和冰毒、摇头丸混合在歌舞
厅中销售给吸毒者使用,具有兴
奋和致幻的双重作用。
呈白色结晶性粉,无臭,易溶于水。
四、吸毒有哪些危害
➢ 毁灭自己 ➢ 祸及家庭 ➢ 危害社会
一、学校教师加强毒品预防教育的必要性
③减少新吸毒人员滋生的需要: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在小学和初中的九年时间是每个孩子
的义务教育时间。学校教师在这九年的义务教育时间里面,必须有计 划地开设有关毒品预防教育知识的课程,有效的采取学生善于接受的 方式进行教学,便能使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毒品的 有关预防知识,使得禁毒预防的全民教育能够真正实现。为了减少新 吸毒人员的滋生,就必须在每一位公民走上社会之前都接受毒品预防 教育,从而自觉的远离毒品。
激时,就会随着音乐的节拍不由自主
地手舞足蹈、疯狂地摇头,音乐节奏
越强烈,头晃动得越厉害,感觉越舒服,
甚至有摇断了脖子的记录,故此被服
用者称之为“摇头丸”。
摇头丸同阿片类毒品一样,具有很强
的精神依赖性,不论用何种方法脱毒,
半年内复吸率仍高达95%以上。
摇头丸样式
氯胺酮(K粉)
俗称“K粉”,是静脉麻醉药,临
大麻花粉
吗啡
吗啡(Morphine) 是 从鸦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生
吗 物碱,在鸦片中含量10%左右, 啡 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末状,具
有镇痛、催眠、止咳、止泻 等作用,吸食后会产生欣快感, 比鸦片容易成瘾。长期使用 会引起精神失常、谵妄和幻 想,过量使用会导致呼吸衰竭 而死亡。历史上它曾被用做 精神药品戒断鸦片,但由于其 副作用过大,最终被定为毒品。
根据其自然属性,毒品可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看,可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
1、传统毒品
阿片类:自罂粟中提取的阿片、吗啡、海洛因 及人工合成的度冷丁、可待因、二氢埃托啡等。 古柯类:从古柯中提取可卡因、克赖等 ; 大麻类:大麻饼、大麻烟,以及由大麻提取的大 麻脂、大麻晶、四氢大麻酚、六氢大麻酚等。
可卡因
可卡因是从古柯叶中提 取的一种白色晶状的生物碱, 可 是强效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和 卡 局部麻醉剂。能阻断人体神 因 经传导,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并可通过加强人体内化学物 质的活性刺激大脑皮层,兴奋 中枢神经,表现出情绪高涨、 好动、健谈,有时还有攻击倾 向,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2、新型毒品
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 品而言的,主要指近年来出现并流行滥用的以化学 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 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 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 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毒品)。
冰毒
冰毒 即“甲基苯丙胺” 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故被称为
冰 “冰”(Ice)。对人体中枢 毒 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
用,且毒性强烈。冰毒的精神 依赖性很强,吸食后会产生强 烈的生理兴奋,大量消耗人的 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 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 死亡。还会造成精神障碍,表 现出妄想、好斗、错觉,从而 引发暴力行为。
远 离 毒 品
珍 爱 生 命
目录
一、当前毒情形势 二、什么是毒品? 三、毒品分类及常见毒品介绍 四、吸毒有那些危害? 五、学校教师教导学生禁毒的必要性 六、青少年如何拒绝毒品? 七、法律责任
一、当前毒情形势
毒品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和难题,目前,毒 品问题已涉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30多个 国家、地区存在毒品消费问题;全球吸毒人数超过 2亿,每年有10万人因吸毒死亡,1000万人因吸毒丧 失劳动能力。
3、 吸毒危害社会
➢ 诱发犯罪,破坏社会秩序 ➢ 国民素质下降 ➢ 传播疾病,祸及他人 ➢ 国家财富流失、经济衰退
3、 吸毒危害社会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一些地区抓获的刑事案件犯罪嫌
疑人中,有60-70%的人与吸毒有关,在吸毒人员中,有70%
以上的人进行过其他犯罪活动。2002年全国展开了一次
禁毒的严打专项斗争,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大量的收容社会
1、我国毒情形势
➢截至2015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34.5万名(不含戒 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2015 年,全国共查处有吸毒行为人员106.2万人次,其中新发现 吸毒人员53.1万名。在全国现有234.5万名吸毒人员中, 不满18岁的有4.3万名,占1.8%;18岁到35岁的有142.2 万名,占60.6%。
大麻
大麻(学名:Cannabis),
或称麻、大麻草,是荨麻目大麻 大 科草本植物,特指雌性植物经干 麻
燥的花和毛状体。其主要有效 化学成份为四氢大麻酚(简称 THC),THC在吸食或口服后有 精神和生理的活性作用。人类 吸食大麻的历史长达千余年,20 世纪在毒品和宗教方面的使用 有增加倾向。
大麻叶
2、吸毒祸害家庭
➢ 倾家荡产 家庭失去温暖 全家人遭殃 ➢ 吸毒者为了获取毒资而谋算亲人,或用诡计拉家人下水;有的吸
毒者在毒瘾发作的疯狂中杀害亲人,有的“瘾君子”则是被愤怒 亲人所了结。
2、吸毒祸害家庭
➢ 累及后代 ➢ 吸毒妇女一旦怀孕,会影响腹中始儿的正常发育,易导致流产、畸形,
甚至胎儿生下来就有毒瘾。
二、什么是毒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 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 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 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 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毒品通常分为麻醉药品 和精神药品两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 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一、学校教师加强毒品预防教育的必要性
①针对学生、青少年群体为吸毒易染人群的需要: 当今是一个充满物质诱惑的时代,对于本身就意志薄弱的学生
群体、青少年来说,更容易迷失自我。据调查所得,吸毒人员中在17 -20岁就开始第一次接触毒品,而初次使用的比接触时间年龄还早, 大多在15-19岁之间。残酷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吸毒预防,特别 是学生、青少年群体,开展校园毒品预防教育是每位教师应有的责 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