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简介:
1.工业工程定义
最具有权威性的和今天被广泛采用的美国工业工程学会(SIE)于199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评价。
《美国大百科名书》(1982年出版)对IE的解释是:工业工程是一个组织中的人,物料和设备的使用及其费用作详细分析研究,这种工作由工业工程师完成,目的是使组织能够提高生产率,利润和效率。
工业工程专家Philipe Hicks博士指出: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设计一个生产系统及该系统的控制方法,使它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具有特定质量水平的某种或几种产出,并且这种生产必须是在保证工人和最终用户的健康和安全条件下进行。
从上可看出,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2.工业工程研究范围:
美国国家标准ANSI-294(1982年修订版),把IE分为17个分支:生物力学,成本管理;数据处理与系统设计;销售与市场;工程经济;设施规划;材料加工(含工具设计。
工艺研究,自动化等);应用数学(含运筹学,管理经济学,统计质量控制,统计学);组织规划;生产规划与控制(含库存管理,运输路线,调度和发货等);实用心理学;方法研究作业测定;人的因素;工资管理;人体测量;安全;职业卫生与医学。
3.现代IE的基本工作内容及特点:
1)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如果用一名话来表明工业工程师的抱负的话,就是生产率。
2)I E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
3)注重人的因素是IE区别于其它工程学科的特点之一
生产系统和各种组成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和不确性最大的因素。
I E为实现其目标,在进行系统设计,实施控制和改善的过程中,都必须充分考虑到人和其它要
素这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发人为中心行设计。
4)I E 重点是面向微观管理。
为达到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的目的,IE重点面向微观管理,解决各种管理问题,从制订作业标准和劳动定额,现场管理优化直至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直辖市和管理改
善,都需要I E发挥作用。
5)I E是系统优化技术。
I E所强调的优化是系统整体的优化,不单是某个生产要素(人,物料,设备…….)
或某个局部(工序,生产线,车间…….)的优化,其最终目标是追求系统整体最佳的效
益(最少投入,最大产出)
特别指出的是:生产系统的优化不是一次性,I E所追求的也不是一时的优化,而是经常地研究系统的优化,对系统不断地更新,以使其适合新的工艺。
新的管理
方式,永远获得更高的综合效益。
一)在人的身体各部位凡是能具有进行动作能力的部分,不管何部位都希望全面能活用:
1 脚部或左手能操作的事,不必使用右手。
2 尽量使两手同时作业,也同时结束动作。
3 双手不要使其同时静止,手空闲时须动脑想另一工作。
二)动作量节约原则:
多余的动作量,不但浪费时间及空间更会消耗体力。
1 尽量使用小动作来操作工作。
躯体的运作依序为腕部-----前腕部------手腕部------手指;能使用小运动应使用小运动。
2 材料及器具应放置于伸手能及的范围内,并尽量放在近手边。
3 小单元的协作次数应尽量减少。
4 工具应予以简化,易用。
5 材料及零件应使用易拿取之容器。
6 工作物长,或重,体积大时应利用保持工具。
三)动作法改善的原则:
能动的部位使其全部活动,可以节约的能量可以省去的徒劳动作也尽量除去,而动作的方法还是有改善的地方。
1 动作能予以规范化。
2 双手可反向运动,而不可同向动作。
3 利用惯性,重力,自然力,等尤其尽量利用动力装置。
4 为了减少疲劳作业椅及工作台的高度应适当。
方法研究的分析层次及分析技术
作
业* 以材料加工过程单位* 以加工,检验,搬运*作业要素*动作单元*基本要素
划为基础的作业划分作业单位为基础要素以作业单位所以一个作业要素以单位动作所
分为基础的作业划分所包含的一系所包含的一系列包含的一系列
列动作为基础的动作单位为基础动作要素为基
动作划分的动作划分础的动作划分
操作分析
流程分析动作分析
流程分析的改善对象:
1,基本原则:
1),尽可能取消不必要的工序
2),合并工序,减少搬运
3),安排最佳作业顺序
4),使各工序尽可能经济化
5),找出最经济的移动方法
6),尽可能减少在制品的贮存
2,考虑下列因素,有无工序,操作可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1),不需要的工序或操作
2),改变工作顺序
3),改变设备或利用新设备
4),改变工厂布置或重排新设备
5),改变操作或贮存的位置
6),发挥每个人的技术专长
3,考虑下列因素,那些搬运可以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1),取消某些操作
2),改变物品存放的场所或位置;
3),改变工厂布置
4),改变搬运方法
5),改变工艺过程或工作顺序
4,考虑下因素,有等待可以取消或缩短时间
1),改变工作顺序;
2),改变工厂布置
3),改变设备或用新设备
5,考虑下列因素,有无检验工作能取消,合并,简化
1)它们真的必需?有何效果?
2)有无重复?
3)能否用抽样或样资料统计控制?
三动作分析简介
(一)定义
动作动作分析是研究人体各种动作的浪费,以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动作。
即: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删除无效协作,使操作简便有效,以提高工作效率。
目的:发现操作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标准的操作方法,确定动作标准时间。
(二)动作分析的方法
1,目视动作分析:目视观测寻求动作改进。
2,动素分析:人完成工作的动作可由17个基本动作构成,将工作中所用的各个动素逐项分析以谋求改进。
3,影片分析:通过摄影机,分析动作。
人作业基本动素的简介:(17种动素)
1,伸手:空手移动,伸向目标。
改善点:能否缩短距离
能否减少方向的多变,特别是突变
能否使工具对象移向手边
2,移物:手持物从一处移至另一地方
改善点:能否减少其重量
能否应用合适的夹具
搬运方向的突变是否可以取消,各种在障碍物能否搬去
是否身体的有些动作可以取消
双手的动作能否与手的动作相调协
3,握取:利用手指充分控制物体。
改善点:可否一次握取多件或减少握取次数
工具,对象可否预先放好
能否用其它工具替代手的握取
4,装配:两个以上的物体的组合的动作
改善点:能否用夹具,固定器
能否同时装配数件
工具是否达到最有效的速度及送进
能否用自动设备
是否可用自动工具,以减少人的装配时间
5,使用:利用器具或装置做的动作
6,拆装:对两个以上组合的对象,做分解的动作
7,放手:从手中放掉对象
改善点;能否取消此动作
能否在运输途中放手
放手后,手或运送的位置是否对下动作或下移动有利
8,检查:将产品和所制定的标准作比较的动作
改善点:能否取消或与其它操作合并
能否同时使用多种量具或多用处量具
检查物与检查者眼睛的距离是否合适
9,寻找:确定目的物位置的动作
改善点:对象给予特别标识(标签,颜色)
良好的工作场所布置
对象,工具有固定的位置,并放置于正常的工作范围
10,选择:在同类对象中,选取其中一种
改善点:是否可取消此动素
工具对象能否做标准化和互换使用
能否作标识,以利选择
11,计划:在操作进行中,为决定下一步骤所作的考虑
12,定位:将对象置于所需的正确位置而进行的动作
13,予定位:对象定位前,先将对象安置到予定位的作业
改善点:对象能否在运输途中正
工具能否悬挂起来,以便一伸手就右拿到
14,持住:手握物并保持静止状态
改善点:能否用夹具持物
能否用磨擦力或粘着力
15,休息:因疲劳而停止工作
改善点:肌肉的运用与人体动作的等级是否合适
温度,湿度,通讯,噪声,光线,颜色以及其它工作环境是否合适
工作台高度是否合适
操作者是否坐立均可
重物可否用工具装卸
工作时间长短是否合适
16,不可避免的停顿
17,故延:可避免的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