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肥料
• 复合化:无机复合,有机无机复合,生物有机复合,农药、 激素、除草剂复合;
• 长效化:一季只用一次肥。 • 多元化:大、中、微量元素; • 功能化:改土、促根、抗倒、壮秧、返青、缓控、除草、
杀虫、灭菌; • 低碳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第二节、新型肥料的类型及特点
一、新型肥料的类型
按形态分: • 固体肥料:缓释肥料(SRF) 控释肥料(CRF)长效肥 • 液体肥料:清液型、悬浮型和泥浆型叶面肥料 • 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气肥。 按功能分: • 养分型:含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 功能型:具有除草、杀虫、防病、抗病、光合、刺激等功能 • 兼用型:既有养分的特点,又有一定的其他功能。生物肥料
4.草酰胺(OA)
白色粉末,N31.8%,不吸湿,工业生产成低。 施用后矿化快,可形成碳酸铵,局部pH升高,NH3浓度大而挥发损失。 在玉米上和硝酸铵效果相同。
(二)包膜缓释肥料
1.硫衣尿素(SCU)
N34.2%,氮素释放与环境温度、湿度密切相关,温暖潮湿快,低温干 旱慢。在很多作物上施用比水溶性氮肥优越。
2.涂层尿素
黄色颗粒,海藻胶膜包被。可以延缓脲酶对尿素的酶解速度,从而延 长肥效。
3.长效碳酸氢铵
用钙镁磷肥和白云石粉造粒,表面形成微溶于水的磷酸镁铵薄膜,防 止NH3挥发,控制氮的释放。主要在水稻上施用。
4、多肽尿素
多肽尿素是一种淡黄色、无嗅、粒状结晶体。 其制取是在尿素形成过程中,在尿液中加入金属蛋白酶、聚天冬氨 酸或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经蒸发器浓缩造粒而成。也可以将多 肽增效剂直接与熔融的尿素混合,然后在尿素造粒塔造粒。其中多肽 的重量含量为0.01%~1.5%,尿素的重量含量为98.5%~99.99%。
关于我国新型肥料类型、特点及 发展趋势、发展前景的研究
植物营养专业 胡宁 指导教师:高强副教授
新型肥料
种
发 展 趋 势
类
类 型 及 特 点
、 性 质 及 施 用
技
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发 展 方 向 与 前 景
术
第一节、我国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新型肥料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1、必然性
含氮量36-38%,其中水溶性氮10%左右,热水溶性氮15%左 右,热水不溶性氮13%左右,N活度系数(AI)55, AI 的 大小反映冷水不溶态氮转化为有效氮的速度。
AI =
冷水不溶氮-热水不溶氮 冷水不溶氮
×100%
冷水溶性氮为25℃,热水溶性氮为98-100℃
脲甲醛在土壤中被微生物逐步矿化,首先分解为尿素和甲 醛,偏酸性时易矿化。甲醛的暂时残留对土壤微生物和植
1.脲甲醛(商品代号UF)
以尿素为基体 ,加入甲醛化合而成的直链聚合物
H2N– CONH –CH2OH
H2N– CONH ·CH2NH –CONH2
一甲撑脲
一甲撑二脲
U/F(相对分子质量比)在1.25~1.5:1,肥料
中2/3氮是非水溶的。U/F﹥1.6,产品会吸潮,
U/F<1,成脲醛树脂,失去肥效。
• 肥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物资,保持和提高地力,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停止使用化肥,全 球作物产量将减产50%。
• 我国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提高单产是增加粮食 总产的唯一途径。
• 发达国家的化肥消费比例下降,占总产量30%,发展中国 家化肥消费比例上升占总产量70%;
• 新型肥料的开发是保证肥料提高单产的重要手段,新型肥 料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农业高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
3. 脲异丁醛(IBDU)
白色粉末,无吸湿性,N32.18%。AI为96,水溶性很小,易被微生物
水解为尿素和异丁醛,无残毒。温度越高,pH值越低,水解越快。在 水稻上的肥效相当等氮量的水溶性氮的104-125%。也适合在牧草、草 坪、观赏植物上施用不必掺入速效氮肥,但在禾谷类作物和蔬菜上使 用需掺入一定量的速效氮肥。日本压制成34㎜×34㎜×20 ㎜的“砖 片”肥料,主要用于林业、绿化、及果树、茶树等,养分供应能持续 3-5年。称“超缓效肥”。
二、新型肥料的特点
按照作物的 需肥强度提 供养分,提高 肥料的利用率
降低施肥 作业成本 (减少施肥次数, 便于机械施肥)
特点
减少肥料 在土壤中 的固定作用
可以减少 肥料的淋 溶和径流损失
第三节、新型肥料的种类、性质及施用技术
一、缓(效)Hale Waihona Puke 氮肥(一)合成缓溶性有机氮肥
施用后在环境因素(如微生物、水)作用下缓慢分解,释放养分供植 物吸收的肥料。
物有副作用。
施用效果与施用技术:
等氮量脲甲醛施与棉花、小麦、谷子、玉米等作物上,当季氮吸收 量和产量不及尿素、硝铵和硫铵,但后效长。作物生长前期应配合速 效氮肥施用,烟草和果树是很好的氮源。
2. 脲乙醛(代号CDU)
白色微溶粉末,无吸湿性,N28~32%。随温度和酸度增加而溶解度增 大。对不断刈割的牧草效果良好,特别适合果树、蔬菜、草坪、糖料 作物、马铃薯、烟草等。
多肽尿素的产业化生产工艺,与普通尿素生产工艺比较,无新增废 水、废气、废渣排放,符合环境保护标准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作为无毒、无害、无残留属环境友好型产品,多肽尿素真正实现了施 肥成本降低,尿素含量不变,施肥方法不变,节约肥料、能源、水资 源,提高化肥利用率、农作物产量、农作物品质和增加农民收入。在 为农民提供高性能尿素的同时,也为节约国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打下了基础。
二、发展新型肥料的目的
1、化肥不合理使用带来的问题: • 土壤板结 • 肥料利用率下降 • 农产品品质下降 • 环境污染严重
2、发展新型肥料的目标
减少碳排放 有利于环境保护 提高农作物健康水平
提高土壤肥力 方便农民使用 提高肥料利用率 提高农产品质量
3、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
• 高效化:不仅有效地满足作物需要,而且还可省时,省 工,提高工作效率。
2、必要性
• 我国农业已进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阶段,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我国 政府支持新型肥料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是促进肥料品种 多元化、提高施肥效益、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 我国农业的集约、清洁、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 的战略意义。
• 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与农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随着人口 的增长,人类对粮食和农产品需求量增多,只有加快新型 肥料的发展速度,才能保证农业生产沿着高产、优质、低 耗和高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