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美术活动儿童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请

《小学美术活动儿童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请

《小学美术活动儿童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请选题缘由:《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参与合作、强调情感体验,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当地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小学生的临摹能力较强,但创造能力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归结起来有几个因素。

一、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

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

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由此选了这一课题来研究。

研究设想:本课题研究设想:1、如何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作激情,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

2、在教学中如何创造轻松活跃而亲切祥和的课堂氛围,充分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师生互动,把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提高美术教学水平和美术作品质量。

《小学美术活动儿童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选题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限2000字内)一、本课题选题意义:1、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努力培养小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重点研究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力。

2、有利于提升研究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科研意识。

二、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主要指标表现在:(1)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出别出心裁的形象,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2)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并获奖。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主要指标表现在:(1)将美术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有机整合,对学生进行指导,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2)提高参与研究老师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研究内容设计教师要灵活结合《标准》、教材、师生特点,对以下教学研究策略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不拘泥于某一种模式,重在实效,并鼓励走出各具特色的美术教学改革之路。

1、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研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就美学而言,孩子们从很小的年纪就对某种事物的“好奇”产生极大兴趣,并且带着极大的热情去讨论这些问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例如:投影从视觉上激发;课堂上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

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同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譬如说,叫二年级的小朋友画透视或写生,是不符合逻辑的。

美术教学也同于其它科目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在乐趣中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

2、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研究。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

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教学的根本任务。

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的未来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

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作用的。

3、小学新课程中美术学习评价方法的研究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过单调刻板,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孩子们对评价提不起兴趣,麻木。

现在我通常用几种方法: 、尽量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学生在评价作业时有对比,有参考。

、用几分钟时间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作自我评价。

、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评论,老师评论。

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一般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挖掘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多激励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

不光评价作业的效果,更主要评价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的表现。

4、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研究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实践证明: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只能教出画匠;而创作性的教学却能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力。

孩子的潜力是无可估量的,教师的任务已不只是教他们技巧,方法;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探索掌握方法。

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

美术本身就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小学的美术教学,不仅要以提高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不断地录求新的创作理念为主,而且让学生自由思考,畅所欲言,多留给他们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四、研究思路:遵循方向性、主体性、发展性、民主平等性、活动差异选择、创新的原则,进行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准备在研究前期,针对小学美术活动教学和学生的美术素质现状开展调查。

2、文献研究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专著,增强教师对实施本课题研究的自觉性及课题研究意识。

3、个案研究法:选择不同班级、原有基础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建档分析。

4、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不断地阶段交流、总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并把研究成果变成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本课题主要采取以下具体研究措施:(一)调查分析1、调查准备。

主要围绕我校小学生美术素质现状情况进行调查。

2、调查实施。

按不同的调查方法组织具体的实践操作,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

整理调查资料。

3、调查分析。

分析我校小学生美术素质现状,找出目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改革评价1、评比:老师以月为单位,结集优秀习作。

全班同学参与投票,评选出本月最佳作品,作者为本月赛“擂主”,将优秀习作展示于教室内供全班学生学习欣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比赛和美术作品评比;最后算出各位小作者各月赛的总积分,第一名为最后的“总擂主”。

2、奖励:对各位“月赛”的“擂主”及最后的“总擂主”授予“小小画家”或“创作能手”等荣誉称号,并奖励结集的优秀习作留为纪念。

3、总结:在每一次月赛后,分期对本月“个性化美术创作”作出总结,由两部分组成:擂主的创作经验和老师相关的创作心得。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800字内,本页不够可加页)完成本课题的保证条件我们利用本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既能方便开展座谈、调查、问卷工作又能通过自己的课堂后进行反思。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文献资料。

课题组成员负责各自的工作任务,定期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共同完成该课题。

1. 学校保证学校校长向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对本课题的研究做直接、有效的筹划、组织和协调、领导,无论从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还是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障等,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

学校成立了信息中心,自己制作各种精美的师生展示光盘和各类课件。

为教师查阅资料,开展网络教研,采用灵活的方法手段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在准备阶段我们采取措施与家长沟通,利用“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家长学校开课、家访等形式,引导家长了解学生的潜能、个体差异问题,并讲明研究的目的、意义,具体指导有关策略的使用方法,征得家长对研究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2. 物质保证学校有多媒体、美术、多功能教室,还为课题提供必要的时间、经费。

在物力、财力、人力上,学校无条件的支持。

3. 制度保证课题组制定了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同时要求课题组成员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组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差异性研究,实施差异性教学。

定期开展说课、听课、评课活动,探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反思,及时交流。

深入学习,结合实际,提升理论,撰写论文。

4. 人员保证课题组成员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力量,承担这一实验课题研究的三名教师,都富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乐于钻研,教学成绩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