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表格
图1-7 启发式教学基本设计框图
【说明】
1.“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
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一起共同完成教师事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2.主要活动
启发式教学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的过程,它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环节的活动才能完成。
主要有如下一些活动:
(1)教师启发:目的教育、方法指导、设疑发现、实验启发。
(2)学生探索:预习自学、阅读教材、设疑提问、自做实验。
(3)整理提高:学生作业、实验设计、整理分类、知识小结。
(4)发展深化:复习深化、自我检查、笔试口试、综合运用。
3.读、议、讲、练、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图1-8 掌握学习教学程序设计框图
【说明】
采用“掌握学习”教学,要求教师要按“班级集体教学—诊断性测验—小组或个别补救教学—诊断性测验”这几个环节不断循环地进行教学活动。
“掌握学习”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运用“反馈—矫正”技术,以确保每个学生或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掌握学习”规定的达成目标,从而实现大面积掌握学习教学的教学测评,采用学生所掌握的学习目标,完成单元数目的多少以及熟练程度等方面标准,进行综合的评判。
图1-9 目标教学课堂实施模式设计图
【说明】
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处于实验过程中,国内外都有许多种,各具特色。
我们从当前国内众多的实验模式中抽取其共同的、最能体现目标教学的本质特征的、具有多种应变能力的结构因素和结构方式,组成最一般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形式。
目标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它包括“定标”“实施”及“评价”三个环节。
表1-44 图表式六步单元教学设计表
【说明】
这是根据江西钟俊昆老师实验并总结的“中学语文图式六步教学法”而设计的。
这一方法借助图表分步进行单元学习,将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密切结合并使之构成有机的子系统,掌握中从大处、难处入手,将单篇课文与单元知识训练紧密地组织起来,使之交融渗透,构成一体,求同存异,穿凿联结,以高屋建瓴之
势,有序地、反复地把握学习内容,从而达到意会心领的学习境界,自觉地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生动活泼地发展智力,达到系统的单元教学目的。
图表式六步学习指导法具体表现为借助导读图表分六步进行:
1.充分预习
要求先读课文思考,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而释字解词、断句明意等“基础设施”,要求借助工具书基本完成。
这阶段目的在于感知教材,整体预习,了解单元内容层次,可称之为泛读阶段。
2.认真填表
教师先精心设计导读图表,把为达到教学目的要求而所经的“途站”合理地分布,使文章知识点适度分解,并依之作为学习提纲。
这样学生就能“拾级而行”,把阅读内容纳入轨迹,便于以点带面顺利运转,达到总览全局的目的。
3.扼要释表
学生填表过程中,教师巡视检查,然后针对反映出的具体问题,以简洁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概述分析,加以点拨。
4.逐项剖析
按教师的分析提纲,再修订,并逐项补充材料,进行阐述。
5.全面检查
在学生做题间隙,再巡视检查,具体了解学生熟知情况,从中及时反馈信息,或讨论指点,以致能灵活做好教学统筹安排,使教师教更有目的性、针对性,与学生的学构成互动关系。
6.总结提高
一方面让学生或师生共同探知各篇文章的特色,又归结共同点,使之成为知识体系。
表1-45 高中语文第一册散文单元“六步法”教学导读图表(实例)
表1-46 “三阶段七环节”“互动式”教学模式表
【说明】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中介(教材、教学手段和其他媒介)的交互活动行为的发展规律为主线,同时反映其余学生认知过程、情绪过程的对应关系的教学结构框架。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三阶段”即启动阶段、联动阶段和能动阶段。
“七环节”即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
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表1-47 “学会参与”教学模式的构成表
【说明】
“学会参与”教学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的机会。
“学会参与”教学模式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为主线,同时力求反映其余学生认知过程的对应关系,故称为“双过程模式”。
该模式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逐步加深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准备参与、初步参与、充分参与、深入参与和综合参与。
五阶段又包含了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行为状态和情绪状态发展的七个环节:准备、唤起、投入、开展、内蓄、深入、拓展。
各阶段、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