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基因转化-PPT资料

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基因转化-PPT资料

• 诱导物的采用三种方法:1)在农杆菌液体培养基 时加AS,加入时间在制备工程菌侵染液前4-6小时 加入;2)AS加在农杆菌和外植体共培养的培养基 中;3)在农杆菌液体培养基中和共培养基中都加 入AS。
• 含AS的培养基PH值为5.0-5.6时,vir区基因的诱导 达最高水平。
外植体的选择
• 通过对不同外植体转化成功的实例分析, 叶片(叶柄)为35%、子叶为9%、胚轴 为10%、茎为17%。
三、根癌农杆菌Ti质粒转化方法
• 整体植株接种共感染法 • 优点:实验周期短;充分利用无菌实生苗
的生长潜力;避免在转化过程中其它细菌 污染;避免农杆菌在培养基上的过度生长; 具较高的转化率。 • 缺点:嵌合体严重;转化细胞的筛选困难。 • 原生质体共培养转化法 • 最大优点实减少嵌合体产生;缺点是原生 质体再生困难,获得转化株少,操作比较 复杂。
移到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培养。 • 脱菌的抗生素:常用的脱菌抗生素有羧苄
青霉素、头孢霉素等;使用原则是在达到 抑制农杆菌生长的目的后,尽量降低其浓 度。 • 脱菌培养时间:脱菌培养的时间一般需5- 6次继代培养,有的一直使用抗生素,直到
试管苗形成。
• 转化体的选择培养
• 选择压:抗生素加入培养基后,对细胞 的生长产生一种选择作用,即为选择压 。加入的抗生素浓度越大,选择压也越 大。选择压的强度应根据植物的特性而 定,一般浓度范围Km为50-100mg/L; htp为10-20 mg/L ,ppt为5-20 mg/L 。
2)田间取材通过预培养起驯化作用,使外植体 适应于试管离体培养条件,保持活跃的生长代谢状 态;
3)减少外植体转化过程中的杂菌污染率;
• 有利于侵染接种的外植体能与培养基平整接触;
• 外植体的预培养时间和培养效果有明显关系,一般 2-3天为宜。
外植体的农杆菌接种
• 掌握外植体在菌液中浸泡的时间,一般控 制在数秒至数分,以叶盘边缘充分湿润为 度,不要超过30分钟;
• 不同外植体与农杆菌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不同。
• 农杆菌的增殖适度 • 共培养中农杆菌的增殖适度直接与转
化有关,农杆菌增殖和生长状态与其 侵染能力相关。 • 控制农杆菌增殖的方法:
1)调整工程菌的浓度; 2)控制共培养时间; 3)使用抗生素调控农杆菌的增殖 生长。
外植体脱菌及选择培养
• 外植体的脱菌培养 所谓脱菌培养,就是把共培养的外植体转
根癌农杆菌的遗传宿主及内共生原理
• 损伤的植物细胞产生植物酚类作为农杆菌的侵染信号 ;
• 这些化学诱导物通过农杆菌的细胞膜,活化virA和 virG基因,再诱导vir区的其他基因;
• vir基因的活化,作用于T-DNA的加工及T-DNA的转移; • T-DNA进入植物细胞后整合到核DNA上; • T-DNA在植物细胞中表达产生冠瘿碱及植物激素; • 农杆菌Ti质粒上有专一性的冠瘿碱分解酶基因,分解
• 转化外植体的选择原则: 1)以叶片、子叶、胚轴为首选材料; 2)要注意外植体年龄,选择幼年的外
植体; 3)以幼胚、体细胞胚及成熟胚作为外
植体应考虑其转化的最佳感受期; 4)应考虑感受太细胞在外植体的部位

外植体的预培养、接种及共培养
• 外植体的预培养作用:
1)促进细胞分裂,分裂状态的细胞更容易整合 外源DN部分: • 受体系统的建立; • Ti质粒转化载体的构建; • 目的基因的转化。
根癌农杆菌的制备
• 农杆菌的培养、生长状态及纯度对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
• 农杆菌的培养:
1)培养基:目前常用的农杆菌培养基有LB、YEB、 YEM、TY、PA、523等,其中LB、YEB、YEM、523属富 集培养基,是常用的制备工程菌液的培养基;PA和TY 是常用的农杆菌选择培养时的培养基。
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基因转化
学生:贾俊忠 学号:2019103070
一.根癌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农杆菌细胞呈杆状,以1-4根周生鞭毛进行
运动。农杆菌侵染时,细菌通过原有的病斑 或伤口进入宿主组织,但细菌本身不进入宿 主植物细胞,只是把Ti质粒的DNA片段导入 植物细胞的基因组中; • 根癌农杆菌广泛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对单 子叶植物不很敏感。
• 在选择培养条件下再生细胞和转化细胞是 否一致,关系到能否得到真正的转会体, 只有同时具有再生和转化潜力的细胞才有 可能分化成转基因植株。
• 假转化体产生的原因:1)外植体的再生部 位与选择培养基未充分接触,选择压不起 作用;2)转化细胞对非转化细胞的滋养作 用;3)转移T-DNA未整合,只是瞬时表达 ;4)生理性抗性植株。
• 选择的方法及时期
• 根据选择和再生的关系分两种:一种 是先再生后选择,弊端是嵌合体严重, 假转化体多,后期选择纯化困难;另 一种是先选择后再生,转化体少,但 嵌合体少,假转化体少,转化体纯化 方便。

根据选择压加入的时期不同,分为前 期选择、延迟选择和后期选择。
• 选择培养过程中转化和再生细胞的一致性
植物细胞产生的冠瘿碱作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 • 冠瘿碱促进农杆菌的附着及激活tra基因有利于Ti
质粒的接合转移,扩大侵染范围。
• 根癌农杆菌通过基因转化把T-DNA上的基因 导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核DNA上。这些外源 基因在植物细胞中得到表达,致使植物细胞 转化为肿瘤状态,并大量合成冠瘿碱。这些 冠瘿碱又是农杆菌的唯一碳源,有利于农杆 菌的繁殖和Ti质粒的转移,进一步扩大侵染 领域。
2)农杆菌的生长条件:农杆菌培养分为固体平板 培养和液体振荡培养,固体培养一般需2-3天,液体 培养一般需1-2天,25-30度;当细菌增长达对数生 长期,可以稀释培养或储存于4度冰箱;用光密度测
定法测定农杆菌浓度。
Vir区基因活化诱导物的使用
• Vir区基因的活化直接调控着T-DNA的转移,酚类化 合物对vir区基因的活化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诱 导物是乙酰丁香酮(AS)和羟基乙酰丁香酮;
• 菌液浓度对不同植物的外植体有一定差异 ,一般浓度范围OD600=0.05-0.7之间;
• 浸泡后的外植体在滤纸上吸干要适度。
农杆菌与外植体的共培养
• 最佳共培养时间:农杆菌附着后不能立即转化, 只有在创伤部位生存16h之后的菌株才能诱发肿瘤 ,因此,共培养时间必须长于16h,时间过长,由 于农杆菌的过度生长,植物细胞因受到毒害而死 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