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脑损伤手术操作原则和规范xgx

颅脑损伤手术操作原则和规范xgx

颅脑损伤手术操作原则和规范
手术操作原则和规范(1)
1.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
2.开颅清除血肿+颅骨复位(长时程脑病病人需要去骨瓣减压)
3.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和脑内血肿清除术
4.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高颅压)+尽可能做硬脑膜减张缝合
5.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通常采用单孔钻颅引流术,对于多次钻
颅引流术无效病人,应行开瓣手术。

手术操作原则和规范(2)
1.开放性颅脑外伤清创术(非火器伤)和颅脑火器伤清创术;
2.将污染的、有异物和坏死脑组织及血块的开放伤,尽早、尽可能清除异
物和坏死脑组织及止血彻底的闭合伤,24小时内注射TAT 1500 IU;
3.颅骨凹陷骨折复位术除严重污染和粉碎颅骨骨折外,一次成形复位;
4.颅骨成形术伤后3~6个月行颅骨成形术,感染伤口>1年;
5.脑脊液漏修补术伤后持续1个月以上可采用手术修补。

颅内损伤风险的临床评价
一、轻度颅内损伤风险临床评价
(一)临床表现
1.无症状
2.头痛、头昏头晕
3.头皮血肿、裂伤、挫伤、擦伤
4.未出现中度和高度颅脑损伤的表现标准
(无意识丧失等)
(二)处理意见
1.对症处理
2.必要时可行CT检查
3.非移位的线形骨折无需要治疗
4.可以回家观察
5.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随诊
意识水平改变(包括不易唤醒)
行为异常
头痛加重
言语含糊
一侧上肢或下肢力弱或感觉丧失
持续呕吐
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用亮光照射时不缩小;
癫痫(痉挛或抽搐发作);
受伤部位肿胀明显加重;二、中度颅内损伤风险临床评价
(一)临床表现
1.受伤当时或伤后有意识改变或丧失;
2.头痛进行性加重;
3.外伤后癫痛;
4.年龄小于2岁;
5.呕吐;
6.外伤后遗忘;
7.颅底骨折的征象;
8.多发损伤;
9.严重的面部损伤;
10.可能存在颅骨穿通或凹陷骨折;
11.明显的帽状腱膜下肿胀;
(二)处理意见
1.头颅CT检查:是诊断颅内损伤的首选方法
2.住院治疗
3.回家观察指征(院外观察指标)
头颅CT正常
初次检查GCS大于14
神经系统功能正常
有清醒可负贵的成年人监护病人
病人在必要时能够方便地回到医院急症室
三、重度颅内损伤风险临床评价(一)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进行性障碍;
2.局灶神经系统体征;
3.合并呼吸和循环紊乱;
4.儿童和老年;
5.严重合并伤;
(二)处理意见
1.行CT检查;
2.入NICU治疗;
3.病危通知;
4.必要时急症手术;
5.其他科室会诊抢救;颅脑损伤预后评价
1.颅脑损伤的后期并发症;
2.外伤后不需要常规预防用抗癫痛药物;
3.外伤性脑积水;
梗阻性脑积水外科手术
交通性脑积水选择性手术
4.颅脑损伤后综合征:对症治疗;
5.长期昏迷:无特效方法,积极采用综合催醒
方法;
6.脑功能障碍:无特效方法,积极采用综合方
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