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初步构想
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初步构想
建立全国湿地监测点 根据全国湿地分布情况和湿地监测网点 布局原则,湿地分类采用《全国湿地资源调 查与监测技术规程》(试行本)的分类标准, 将全国湿地划分 大类 种类型,各类型 是: )近海及海岸湿地。其中包括 种类 型,它们 是 浅 海 水 域、潮 下 水 生 层。珊 瑚 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 海滩、潮间盐 水 沼 泽、 红 树 林 沼 泽、 泻 湖、 河口水域、三角洲湿地。 )河流湿地。其中包括 种类型,它 们是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泛 洪平原湿地。 )湖泊湿地。其中包括 种类型,它 们是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永久性 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湖、水库。 )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其中包括 种类型,它们是藓类沼泽、草本沼泽、高 山和冻原湿地、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内陆 盐沼、地热湿地。 湿地在中国分布广泛,将全国湿地分成
5 湿地生态环境评价办法与监测技术方法 5.1 湿地生态环境评价办法
为综合评价全国湿地生态环境现状,所 选湿地监测指标基本上都能定量描述,并通 过专家打分系统,即下级指标对上一级指标 贡献,分层逐级综合,专家给出各个打分区 域对应的湿地状况,由此湿地实际状况得到 整体反映,湿地的发展变化趋势得以预测。 全国湿地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公式如下:
本文链接:/Periodical_lyzygl200002011.aspx
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建设的初步构想
张阳武,陈学军,吴 琼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
摘要:中国湿地资源极其丰富,在国民经济和生活生产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同时,湿地在
调节气候、参与全球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侧重探讨建立全国湿
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办法,研究监测网络站点设置原则和监测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 . 湿地保护与合理 利用指南[Z].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
[2]中 国 科 学 院 . 中 国 生 态 系 统 研 究 网 络 建 设 项 目 报 告 [R]. 1993
[3]林业部 .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第二稿)[Z]. 1997 [4]黄锡畴,等 . 中国沼泽研究[M]. 科学出版社,1988 [5]陈宜瑜 . 中国湿地研究[M].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林业资源管理
同时应属同类湿地中功能效益发挥比较好, 以及在开发利用价值方面具有代表性; ) 多样性原则。选择站点必须是湿地结构比较 完整且较复杂、资源配置合理,尤其是生物 多样性丰富,具有明显保护价值的湿地; ) 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结合原则。应考虑选择那 些基本保持原有状况,生境类型没有明显改 变, 以上的区域未受人为明显的干扰, 或者正在或将要受到破坏威胁的湿地作为监 测站点。同时,加强对正在恶化湿地的监测 与管理,达到监测与治理有机结合,使湿地 的三重效益同时得到发挥; )现有监测站 点和新建站点相结合原则。为了减少人力、 物力的浪费,应充分利用现有不同部门、不 同网络、不同系统的监测站点、定位站,并 充分利 用 各 湿 地 类 型 自 然 保 护 区 的 技 术 力 量。
林业资源管理 FORESTRY RESOURCE MANAGEMENT 2000(2) 3次
参考文献(5条) 1.陈宜瑜 中国湿地研究 1995 2.黄锡畴 中国沼泽研究 1988 3.林业部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1997 4.中国科学院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项目报告 5.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 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指南 1994
年第期
八个主要分布区,即东北湿地区、华北平原 与山地湿地区、长江中下游湿地区、杭州湾 以北滨海湿地区、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区、 云贵高原湿地区、蒙新干旱地区湿地区、青 藏高原湿地区。
根据上面网点布局原则和湿地 分 类 系 统,在每一个分布区首批建立国家级湿地监 测站、这批站点获得的数据能够反映全国湿 地基本概况,为了获得更加详实的全国湿地 数据应该建立省级湿地监测站。
定位监测研究较少,尽管一些部门已建立了
若干个监测站点,但各站点多是独立的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
网络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定期提供动态监测
数据与监测报告,分析变化原因,提出全国
性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为国
家湿地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充分
在湿地调查和定点监测的基础上,确定 和完善全国湿地监测技术体系,逐步建立湿 地监测分类专家系统,包括数据库、动态模 型的建立,以及 GIS 和多媒体技术的现代化 湿地信息管理系统。以省为总体,汇总各省 湿地监测信息,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管理系 统。
6 小结 我国根据监测目的和站点布局原则已初
步确定了第一批 50 个国家级湿地监测站, 同时也初步提出了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 系和综合评价办法,但其在科学性和实用性 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完善。第二批 和第三批湿地监测站点应加快建立,确保监 测网络覆盖全国所有重要类型湿地。
林业资源管理 2000 年 第 2 期
41
(
: ’
:
;
,
,
,
)
, ,
,
;
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初步构想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张阳武, 陈学军, 吴琼, ZHANG Yang-Wu, CHEN Xue-Jun, WU Qiong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
Dm
G =!!i""iXi Xi 为湿地监测指标因子;"i 为监测因子 权重; " 为湿地监测指标权重;m、D 分别为 监测因子和指标的个数。 为掌握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情况,分析 影响其现状的主导因子,制定有利于湿地三 重效益发挥的决策方针,从而使湿地生态系 统更加健康发展,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 续发展。 5.2 监测的主要技术 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遥感技 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态环境监测的各个方 面。卫星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卫星接
引进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发展等。
" 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意义
我国政府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
理利用 极 为 重 视, 尤 其 是
年加入《湿
地公约》以后,为履行公约的义务和应尽的
责任,做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为掌握我国
湿地类型、分布以及结构和功能等,我国首
次进行了宏观湿地资源调查。目前我国湿地
由于对湿地保护认识不够,人类违反自 然规律的开发利用活动,使湿地资源和生态 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湿地生态功能, 湿地面积迅速减少。目前,湿地受到的威胁 的种类和程度日益加大,估计 的重要 湿地受到中等程度或更严重的威胁,而且随 着经济和人口的增加,威胁会继续加大。威 胁主要来自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围垦和开 垦、泥沙淤积、 环 境 污 染、 水 利 工 程 建 设、
收地面反射光谱后将它以数据信息的形式发 回地面,数据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以图像的 形式表示出来,或者直接对数据信息进行分 析,得到关于地表物状况的信息(例如植被 类型、生物量、土 壤 类 型 等 )。 湿 地 生 态 环 境监测采用遥感技术为主,同时进行大量实 地调查,将面上宏观监测与定点网络监测定 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使两种方 法相辅相成,对实地、湿地生态环境进行全 面准确的监测。
引证文献(3条)
1.赵惠.张海英.李娜娜.杨桂芳 中国湿地遥感研究现状与趋势评述[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2)
2.陈丹红 辽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工程构建与配套机制研究[期刊论文]-辽宁林业科技 2007(2) 3.姜明.吕宪国.刘吉平.杨青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进展与展望[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05(5)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监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我国湿地现状 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生产力很
高,在提供人类必需的动植物资源、维持生 态平衡和水平衡、调节气候、降解污染、提 供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和保存生物多样性等方 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一个湿地资 源极其丰富的国家,湿地类型多、面积大、 分布广,有天然湿地 万 ,以稻田和 池塘为主的人工湿地 万 ,及绵延海 岸湿地。
发挥湿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收稿日期:
林业资源管理
年第期
湿地定位监测内容及其指标体系 一般 而 言, 监 测 就 是 数 据 采 集、 储 存、
分析处理这一过程在时间上循环与反复。因 此,湿地定位监测工作量大,涉及的内容广 泛,监测数据应具有连续性、可比性,即信 息的空间和时间序列兼有。
湿地定位监测内容 湿地监测涉及自然环境因子、湿地生物 多样性动态变化情况、湿地开发利用和受威 胁情况、湿地管理变化情况、湿地周边社会 经济发展情况,及不同湿地类型特有的专项 指标。 湿地监测指标 自然 因 素 指 标: 湿 地 面 积、 水 质 级 别、 湿润指数、沼泽化、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指标:植物种的数量、植物 种群数量、指示植物种的数量、指示植物种 群数量、水禽种数及主要水禽种群的数量、 兽类种数及种群数量、两栖类种数及种群数 量、爬行类种数及种群数量。 社会经济指标:经济效益。 人为 干 扰 指 标: 保 护 区 级 别、 征 占 面 积、污染程度、湖泊富营养化。 湿地自然因素是湿地目前状况 潜 在 表 现,也是决定湿地发展最重要因素。湿地生 物多样性指标是从根本上反映湿地现状和发 展趋势,也是湿地自然因素的外在表现,是 湿地生态系 统 的“指 示 剂”,能 够 完 全 地、 比较直观地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并预 示其发展趋势。湿地受威胁状况指标和湿地 保护与利用指标是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的正负 两方面的干扰,从湿地生态系统现状来看, 人为干扰是湿地发展的决定因素。湿地退化 根本原因是严重人为干扰,人为干扰程度决 定了湿地现状。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点建设 监测网点布局的原则 )典型性原则。设立湿地监测站点必 须是某个湿地类型中具有典型定义的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