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墨烯/ Fe3O4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磁波吸收性能摘要:为扩展石墨烯的应用领域, 对磁性功能化石墨烯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进行研究。
在氧化石墨与 Fe3O4 粒子的悬浮液中添加还原剂水合肼, 微波辐照反应制备石墨烯/Fe3O4 复合物。
采用 X 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 Fe3O4 的分布状态进行了测试表征。
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了材料在 0 1 1~ 18 10 GHz 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
利用 Cole -Cole 图解释了复合材料的介电特性。
利用计算机模拟出不同厚度材料的电磁波衰减性能。
结果表明, 当石墨烯和 Fe3O4 粒子以质量比 10B 1复合得到的吸波剂材料的匹配厚度在 2 1 0~ 2 1 5 mm 变化时, 反射损耗小于- 20 dB 的频率覆盖 6 1 5~ 817 GHz。
调节 Fe3O4 粒子的相对含量, 复合材料的反射损耗最小可以达到- 4917 dB。
复合材料的强吸收特性预示了其作为电磁波吸收材料的潜在应用前景。
石墨烯自出现以来, 其独特的力学、电学、光学及磁学性能便引起了广泛关注。
石墨烯具有的特殊二维片状结构有利于对电磁波的吸收, 以此为基体负载铁氧体形成石墨烯/ 铁氧体复合材料, 可以发挥以下优势: 首先, 石墨烯的电导率和热导率高, 比表面积大, 质量轻, 这些性能有利于电磁波的吸收和衰减; 其次, 铁氧体粒子的引入可以增强石墨烯的铁磁性, 使复合材料兼具磁损耗与电损耗, 有利于实现电磁匹配; 最后,铁氧体的反射率损耗一般发生在较低频率范围( < 10 GHz) , 而石墨材料的反射率损耗通常位于高频区, 因此, 两种材料的复合还有利于吸收频带的拓宽结论通过在微波还原 GO 的过程中添加Fe3O4 粒子, 制备出了石墨烯/ Fe3O4 复合材料。
(1) Cole-Cole 图显示, Fe3O4 粒子与石墨烯复合后, 粒子与石墨烯形成界面使得复合材料具有多重介电弛豫。
(2) 反射损耗的计算结果表明, 单一的 Fe3O4粒子在匹配厚度为 2 10~ 4 10 mm 时不能实现有效吸收, 与一定量的石墨烯复合后, 反射损耗能够降低到- 20 dB以下。
其中以 GR-Fe3O4-10 B1 为吸收剂的材料在匹配厚度在 2 10~ 2 15 mm 变化时,有效吸收频带可以覆盖 6 15~ 8 17 GHz; 以 GR-Fe3O4-10B2为吸收剂的材料在厚度为3 15 mm、频率为 417 GHz 时的最小反射损耗可以达到- 4917 dB。
石墨烯/ Fe3O4 复合材料强吸收的特性以及石墨烯作为基底的广泛适用性为研究新型吸波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石墨烯/Pd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于以氧化石墨为前驱体合成石墨烯 / 纳米金属或纳米金属氧化物,并研究其物理与化学性质[5-7]。
金属钯具有良好的亲氢性,在氢气储存、加氢反应催化剂、燃料电池及化学传感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纳米金属颗粒与炭材料之间存在溢出效应,故这两者的复合有望提高材料的储氢能力3结论1)以氧化石墨和具有良好插层性质的Pd(en)2Cl2为前驱体,能通过化学还原法成功制备出石墨烯 /Pd复合材料。
2)石墨烯/Pd复合材料具有中孔性质,其BET比表面积达230 m2/g,钯纳米颗粒的粒径为2~6 nm,弥散地分布在石墨烯的层间及层的边缘。
3)纳米钯颗粒能阻止石墨烯重新堆积形成石墨结构,其支撑石墨烯层的作用是形成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关键。
已有研究表明,石墨烯 /Pd 复合材料在氢气贮存、加氢加成及传感器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14]。
三石墨烯/SnO2/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纳米结构和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特性,成为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理想载体,如纳米复合材料分散的基体.提出了一种以石墨,苯胺,四氯化锡为原料制备石墨烯/二氧化锡/聚苯胺的新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紫外-可见光谱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氧化锡纳米粒子原位吸附在石墨烯的表面,有效地避免了石墨烯片的堆叠,聚苯胺加入后可大大提高二氧化锡的电化学性质。
石墨烯,具有一个原子层厚度的二维结构,因其化学稳定性、高电导率、大比表面积而成为电化学储能材料的理想碳材料.石墨烯纳米片还被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材料进行研究.如果锂可以黏附在石墨烯的两面,那它的储能容量为774mAh/g.但是,石墨烯片很容易堆叠成多层,从而减小表面积使其物理化学性能大大降低.近年来,人们通过将纳米粒子附着在石墨烯表面来降低石墨烯片的堆叠.纳米粒子可以是金属纳米粒子(如Au,Pt等),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如TiO2,SnO2等).石墨烯基材料的完美性,有望应用到传感器、超级电容器、锂电池、催化剂等领域.但是这些复合材料都是通过纳米粒子和石墨烯的简单混合得到的,限制了纳米粒子的均匀分散和石墨烯片的有效分离过渡金属氧化物(SnO2,Co3O4,Fe2O3,NiO,CuO等)因其高容量而被研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中,SnO2最为引人瞩目,在这个可逆反应中,二氧化锡的理论比容量是782mAh/g[13].但是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迁出过程中,二氧化锡纳米粒子很容易发生体积膨胀,从而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因此采用石墨烯表面负载SnO2的方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这样不仅降低石墨烯片的堆叠度,也提高了SnO2的储能能力.为了提高电解质离子的转移,通过在石墨烯表面附着导电聚合物,不仅可以进一步拉大石墨烯片的层间距,而且聚合物链的运动使电解质离子更好地迁移.层间距拉大的石墨烯更好地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14].在此,提出了一种简便合成石墨烯/SnO2/聚苯胺的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石墨烯/SnO2/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二氧化锡,聚苯胺很好地附着在石墨烯上形成三明治状的复合结构.聚苯胺和二氧化锡的附着可以有效地解决石墨烯的堆叠问题,石墨烯和聚苯胺的介入又可以很好地抑制二氧化锡的体积膨胀问题,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学性质,使得这种材料成为一种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可以期望将此方法应用到石墨烯基其他金属氧化物中,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四石墨烯 /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TiO2颗粒由于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优良的光学、力学和电学特性,被应用于诸多工业领域。
其中锐钛型 TiO2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尤其是当颗粒尺寸降到纳米级别时,催化能力更好,在催化降解环境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碳材料在催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被广泛用做催化剂的载体,也可以直接作为许多反应的催化剂[5 ]。
由于石墨烯是构建众多碳材料包括石墨、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和类富勒烯材料的基本单元[6 ],具有独特的二维表面结构、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质以及很高的比表面积,可将某些具有催化活性的材料负载在石墨烯表面使其成为新一类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
结论采用溶胶- 凝胶法成功制备出石墨烯/ TiO2光催化复合材料。
在紫外光照射下,以甲基橙光催化降解体系为研究对象,石墨烯/ TiO2复合材料用量为2 g/L、紫外光照为3. 5 h、目标降解物初始 pH 为5 时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
在同等条件下,石墨烯/ TiO2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效果比单一锐钛矿型 TiO2的效果好。
五石墨烯/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采用 Hummers 法制备氧化石墨,再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稳定的氧化石墨分散液。
分散液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后,氧化石墨烯还原氯铂酸产生大量铂纳米粒子,铂粒子被牢固地锚在氧化石墨烯片上,最后将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铂复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在 Ar/H2气氛中于 800 ℃下热裂解制备出石墨烯/铂复合材料。
形貌与纳米结构分析表明,氧化石墨已被彻底还原成石墨烯,铂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间。
电化学阻抗研究进一步揭示复合材料的电子转移阻抗明显小于石墨烯,呈示铂纳米粒子掺入石墨烯片层大大改善了导电性。
石墨烯/铂复合材料应用于对苯二酚的电化学检测,检出限达 1.6×10-7mol · L-1,这说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
结论利用氧化石墨烯和氯铂酸的原位氧化还原反应不仅实现了氯铂酸的彻底还原,而且所形成的铂纳米粒子被均匀地锚在氧化石墨烯片层上。
结合高温固相还原,成功开发出高性能的石墨烯/铂复合材料。
新的方法具有简便、绿色和高效等显著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以满足催化剂和电化学传感器需要为目的的铂、金、钯等贵金属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
六石墨烯 /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摘要:本实验以细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 Hummers 法制备氧化石墨,经超声波振荡得到氧化石墨烯,加入水合肼回流制得石墨烯材料。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锐钛矿型TiO2及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
在紫外光照射下,分别以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及锐钛矿型 TiO2为催化剂,在甲基橙溶液中进行光催化降解,结果显示,石墨烯/TiO2光催化性能明显高于相同条件下的锐钛矿型 TiO2. TiO2颗粒由于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优良的光学、力学和电学特性,被应用于诸多工业领域。
其中锐钛型 TiO2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尤其是当颗粒尺寸降到纳米级别时,催化能力更好,在催化降解环境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1, 2 ]。
碳材料在催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被广泛用做催化剂的载体[3, 4 ],也可以直接作为许多反应的催化剂[5 ]。
由于石墨烯是构建众多碳材料包括石墨、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和类富勒烯材料的基本单元[6 ],具有独特的二维表面结构、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质以及很高的比表面积,可将某些具有催化活性的材料负载在石墨烯表面使其成为新一类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
本课题以石墨烯为载体,利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石墨烯/TiO2光催化复合材料。
同时,以甲基橙光催化降结论采用溶胶- 凝胶法成功制备出石墨烯/ TiO2光催化复合材料。
在紫外光照射下,以甲基橙光催化降解体系为研究对象,石墨烯/ TiO2复合材料用量为2 g/L、紫外光照为3. 5 h、目标降解物初始 pH 为5 时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
在同等条件下,石墨烯/ TiO2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效果比单一锐钛矿型 TiO2的效果好。
七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摘要:通过Staudenmaier法制备了完全氧化的氧化石墨(GO),并通过高温热膨胀制备了单层石墨烯(graphene)。
用FT-IR和TG对GO的氧化程度、含氧官能团进行了表征,用SEM和TEM对天然石墨(NG)、GO和graphene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