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课件PPT

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课件PPT


• 二是艾滋病病人得到了更好的救治。截止2010年10月底,全省已有2671名艾
滋病人得到了免费抗病毒治疗,150名感染者得到了免费中药治疗,病人病 死率由2003年的45.3%下降到现在的4.75%;
预 防 艾 滋 病

三是综合救助政策进一步落实。全省“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率达100%。民政部门先后对2753户有 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家庭、520名艾滋病致孤儿童实施了生活救助;教育部门免费提供了909名艾 滋病致孤儿童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书本费与杂费,资助了100名考入高中和大学学生的学费。四 是综合防控措施全面展开。全省无偿献血率已达了100%,杜绝了经采供血传播;卫生与人口计生部 门紧密配合,全省所有孕产妇实施了早期筛查,最大限度阻断母婴途径传播;在加大对卖淫、嫖娼 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治理和打击力度的基础上,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实施了娱乐场所100%安全 套项目,降低了高危人群经性途径感染率;全省共开设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46 家, 33个地区开展了吸毒人员针具交换工作,每年交换针具达11万支,严控注射吸毒传播。
国民经济破坏
国民生产总值下降30% 劳动力流失,防艾费用占 到全国卫生支出的60% 农产品损失已达50%,国 民总收入降低25%
预 防 艾 滋 病
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
预 防 艾 滋 病

卫生部29日通报中国艾滋病疫情及防治工作 情况时指出,截至2010年10月底,累计报告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其中病 人13万余例,死亡6.8万余例。
发病机制 HIV在繁殖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杀伤CD4, 从而导致免疫功能受损: 1.感染的直接毒性作用 2.细胞融合 3.“无辜旁立者”损伤 4.干细胞受HIV感染 5.自身免疫的破坏
艾滋病病毒如何危害人体健康
•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杀细胞性病毒,主要在“辅助 性T淋巴细胞”内大量增殖使细胞破坏,而“辅 助性T淋巴细胞”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的破坏直接导致免疫功能衰竭,机体抵 抗疾病的能力逐渐下降,直到完全失去。 • 这样,对正常人来说很小的疾病或者感染,如腹 泻,在艾滋病病人身上却可能无限制地恶化,最 后导致死亡。
预 防 艾 滋 病
《艾滋病防治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457 号 《艾滋病防治条例》已 经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第 1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 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 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六年一月二十九日
预 防 艾 滋 病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十三条
•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 部门应当指导、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职 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 入有关课程,开展有关课外教育活动。 • 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应 当组织学生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
预 防 艾 滋 病

2006年1月29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57号令,颁布《艾滋 病防治条例》,并自3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 下列艾滋病防治关怀、救助措施: (一)向农村艾滋病病人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 毒治疗药品; (二)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适当减免抗 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 (三)向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补筛检测; 询。 (四)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免费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治疗和咨

2009年,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 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09年 底,估计中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 人约74万人,其中病人约10.5万人;2009年 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因艾滋病相关死亡 约2.6万人。
预 防 有所减缓。近几年,随着中国艾滋病 宣传教育、咨询检测和抗病毒治疗等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发现的感染 者和病人越来越多,治疗后病人的病死率显著降低。根据艾滋病疫情
中国不能承受之重
艾滋病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大面积流行的后果 劳动人口急剧减少,人才严重损失 人口比例严重失衡,人均寿命降低 严重影响国民经济
•据统计,目前中国艾滋病患者平均死亡年龄为28岁, 以中国人均劳动年龄59岁为基础,每个青年艾滋 病患者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约47万元人民币;
•以此推算,目前全国艾滋病感染人群达84万(保守
--胡锦涛
预 防 艾 滋 病
不进行教育,艾滋病将会继续横行。 艾滋病得不到有效控制,教育也就无法
发挥其作用。
彼特· 皮奥特
UNAIDS执行主任
预 防 艾 滋 病
警世的悲剧
国家
乌干达 津巴布韦 赞比亚
艾滋病疫情
1/3劳动力感染 住院者中,一半是 艾滋病患者 感染率为25%以上
2010年人均寿命
59岁下降到31岁 70岁下降到40岁 65岁下降到33岁
窗口期血液HIV抗体检测为阴性。
• 潜伏期
从感染HIV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无症状时期, 称为“潜伏期”。
持续时间可短至数月,长至 15 年以上,平均为 5-10年。
潜伏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可能与患者本身免疫 功能、HIV病毒的种类、强度、数量、感染途径、 人体感染HIV后的营养、健康状态等有关。
• 临床表现期
(二)无症状感染 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表现为 抗HIV阳性,CD4计数尚正常。P24抗 原多为阴性。
(三)其他HIV疾病 (CD4计数常<200个/mm) 1.消耗综合征 体重明显减轻(> 10% ),持续发热 (>38℃),疲乏、盗汗、明显衰老。
2.神经性疾病 除与 HIV 感染直接相关的疾病(如痴 呆综合症、无菌性脑膜炎)外,还可以 出现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 等疾病。较常见的有隐球菌脑膜炎、弓 形虫脑脓肿、脑淋巴瘤和卡波齐肉瘤等。 此外还有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 疹病毒性脑炎、外周神经炎。
艾滋病的分期及主要临床表现
吸附
T4细胞 侵入
致 病 机 理
HIV
逆转录
基因组整合 与表达
释放
AIDS可分为三期:
• 窗口期 • 潜伏期 • 临床表现期
• 窗口期
人体感染HIV的最初几周中,病毒在 体内繁殖很快,并刺激机体产生相 应的抗体。从感染上HIV到相应抗体 产生需要1-3个月的时间,平均约45 天,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的发展规律和国际艾滋病流行经验,中国累计和存活的感染者与病人
数量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上升。近两年的艾滋病监测结果表明:艾滋 病疫情上升的幅度有所减缓。年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的环比增长率由 2008年的16.8%降低到2009年的9.3%,2010年1-10月同比增长率 下降了1.4%。
预 防 艾 滋 病
1985年6月,由上海入境的一名美籍阿根廷青
年男性游客因艾滋病住院,治愈无效,死于我国 境内,这是出现在我国的首例艾滋病。 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 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 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预 防 艾 滋 病
“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 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 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 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
数字),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达数千亿元人民 币
预 防 艾 滋 病
人类为了明天的战争
青少年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 青少年也是艾滋病危害最严重的群体
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中,1/3是10—24岁的青少
年,而且每分钟新增加5个青少年感染者
在艾滋病流行的发展中国家,青少年占30%以上的比例
青少年艾滋病防治 —人类与艾滋病之间一场残酷的争夺战
• • • • •
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遗留的孤儿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 教育的,应当免收杂费、书本费;接受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应当减免 学费等相关费用。 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生活困难并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 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给予生活救助

预 防 艾 滋 病
预 防 艾 滋 病
• 艾滋病(AIDS)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的简称,即“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 。
艾滋病病毒(HIV)
• 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 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 HIV病毒是一种能攻击人 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 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 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 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 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 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 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 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
摘自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青少年与艾滋病:危机中的机遇》
预 防 艾 滋 病
工作重点
• 学生群体是一个非常大的基本面 :按2006年 的数据,全国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 校和普通中学,一共是9万6千所;在校学生 人数是1亿2千7百万。如果全国人口总数以13 亿计,那么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口在以上三类 学校当中。 • 学生群体的另一个特点:性活跃。
预 防 艾 滋 病
预防艾滋病时不我待
让我们了解艾滋病预 防常识并告诉 其他人
什么是艾滋病?
•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简称HIV)侵入人体后 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
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预 防 艾 滋 病
艾滋病发源于非洲,1979年在海地青年中也有 散发,后由移民带入美国。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 心,首次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的介绍 了他们发现的五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 1982年正式将此病命名为艾滋病。以后不久, 艾滋病迅速蔓延到了各大洲。
预 防 艾 滋 病
占9.4%。男性感染者和病人占61.7%,女性感染者和病人占38.3%。年龄在
15~44岁之间的感染者和病人占71.3%。 • 全省疫情特点,一是经性传播逐步成为主要传播途径;二是外出务工人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