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之我见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
美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强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是教学活动结果与社会和学生个人需要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高低的一种价值判断。
“有效”首先“有效果”,它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他们在课堂教学后是否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有效”其次是“有效率”,要求学校教学活动减少“投入”,增大“产出”。
意味着人们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的一切付出要符合“经济原则”或“节约原则”。
以“以少求多”、“以最小求最大”成为教学活动有效的目标之一。
“有效”再次就是“有效益”。
教学活动是合乎规律性的特殊的育人活动,更应当强调实事求是,尊重教学规律。
任何违背育人规律、育人宗旨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无效的活动。
只有合乎规律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及美术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但就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我们却发现存在许多的无效的现象或是教学浪费现象:公开教学、示范课、展示课、研讨课等等,从教学道具,到多媒体课件,到相关的教室布置,无处不显示了教师的精心准备,一节课也许可能要花一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来准备,一节课可能要一批人在帮着准备;虽然课堂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安排得天衣无缝,课堂给人的感觉就只有一个“精彩”。
但这样的课堂不一定有效,有时表面看起很热闹,其实学生到底有多少进步、有多少发展,谁也说不清。
这种可谓“高成本”的“豪华课”,教师教学的投入与收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浪费就产生了。
那么再来看看我们的家常课:有些老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几乎没有过程,教师只简单讲解一下相关要求,就让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简单到只限于二个环节:教师简要讲要求,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情感体验,没有内心感悟,只有机械被动按老师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一种是复杂得近乎于“作秀”,一种是简单得近乎于“自习”。
加上目前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美术教学的效果也没有具体的评价体系和衡量标准,仅仅看看学生的课堂作业,一般只作表面的评价:教师批改及时,学生作业清楚、整洁等等。
根本没有涉及美术学科本质内容的评价。
还有就是我们的美术老师眼里只有具体的课时教学内容,没有整体的美术教育教学大体系概念,导致教学活动琐碎,训练目标不明等等,种种原因导致,我们目前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存在着问题,那么如何做,我们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现就个人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教学准备。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
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学时间是固定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比率,就是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
那么如何做就能提高有效教学时间呢?那就是准备。
我觉得这是教师能搞好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第一需要思考和落实的词。
我们准备了吗?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准备什么?仔细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遗憾,无不与我们的准备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科学务实的教学设计,松张有度的教学节奏,是教学有效的主要因素。
当然与教师的自身素质,个人的教学风格也有直接关系。
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准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备的范畴和内容。
公开教学为什么给人的效果好,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准备充分罢了。
二、强化训练意识。
教师要有强烈的训练意识。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会思考、会学习。
老师要形成一套自己的同时又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式的“规范”中自由地学习,自主地学习。
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活动每时每刻,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训练学生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语言,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表现方法包括制作方法,学会想象,学会评价。
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训练要求:美术基础好的,悟性高的,要训练他们学会创新和求异;美术基础一般的学生,要训练他们学会在不断模仿的基础是进行改进和添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训练他们学会临摹或模仿。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
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强调活动适应学生能力水平,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自我意识。
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灵活处理,力求做到分层要求,以适当的目标为导向,针对学生的不同爱好和特长,设计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内容或方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
三、灵活运用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简单地处理和传授,而应该将教材作为一种范例,把它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作为教师要能独具慧眼,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与教材有关的重要资源,并进行收集和整理。
再根据自身和学校的条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处理,有选择地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来不断丰富和拓展以现有教材为依托的具体的教学活动。
这样,就能很好地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据了解,目前我们美术老师一般都会“忠实”地履行教材,按教材编排课序、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
其实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具备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
过分依赖教材,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或是不理会教材意图,随意调换,甚至自行增删教材内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较好的做法是:在理解新课程标准、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的前提下,进行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科学地调整课序,安排授课内容,达到灵活运用教材,优化单元教学设计与优化课时教学设计相统一。
四、充分利用现媒体技术。
现代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从而可以让课堂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资料演示“集成化”。
一改传统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手工板书耗时低效的现状。
学校电教手段的普及,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媒体的运用,对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尤其是美术课堂教学,作为视觉艺术,强调形象性,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可以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五、尝试“长时有效”评价。
为了让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增附加值,让更多的学生关注我们的教学,我们不妨让教学活动来点炒作。
这种炒作就是一种“长时有效”的评价。
六、常用的教学方法。
1、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司空见惯,其理念根深蒂固于每位美术教学老师脑海中,始终困扰着美术教学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美术课的正确认识,想当然认为美术课仅仅只是看看而已,毫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
2 、游戏性教学符合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指导精神,其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3、教育要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化的教育要与科技发展同步。
电教媒体教学方法正是在这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把形、声、光、色溶为一体,它突破时空限制,使美术教学实现传播一体化,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进行视觉情境创造,在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的同时,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
所有的教学活动如果始终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新奇,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
教师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教学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有效,然后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教学富有生机,更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