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石鉴赏调研报告——来自远古的斑彩石一.概述斑彩石(Ammolite)是一种稀有的发乳光的有机宝石。
它主要见于洛基山脉的东坡,成分来源是菊石的化石残骸。
[1]斑彩石的商品名为Calcentin或Korit。
而当地的印第安土著部落黑脚族则称之为Aapoak(Kainah语里小而会慢行的石头的意思,源于石的色泽)或Iniskim (水牛石)。
斑彩石是一种为数不多的有机宝石,其他包括琥珀和珍珠等,斑彩石是20世纪以来全球新发现的最重要的三种宝石之一。
[2][3]二.物理化学性质类别化石,矿化菊石外壳组成碳酸钙,与少量的方解石,黄铁矿,二氧化硅等颜色灰色至褐色,与主要红到绿的晕彩。
构成为不均匀颗粒状莫氏硬度 4.5 - 5.5光泽油腻润泽比重通常为约2.70折射率通常1.52 - 1.68双折射 0.135 - 0.145斑彩石的摩氏硬度只有4.8,表面色层软脆,并且越接近地表面的斑彩石颜色越暗淡,多呈暗红或是褐色。
斑彩石除主要成分文石以外,还有少量的方解石,石英,黄铁矿及其它矿物和一些微量元素,其中包括:铝,钡,铬,铜,铁,镁,锰,锶,钛和钒。
它的晶体是斜方晶系。
其莫氏硬度是4.5-5.5,并且其比重是2.60-2.85。
斑彩石的折射率为如下:α1.522; β1.672-1.673; γ1.676-1.679; 双轴负。
在紫外线光,斑彩石可以发出荧光芥末黄色。
[4]与宝石通过反射和折射展现美丽不同,斑彩石(ammolite)是通过对光线衍射而产生的美妙且奇丽的虹彩,美丽程度丝毫不亚于欧泊,主要以红色绿色晕彩为主,而且颜色变化的块度、明显程度是其他拥有类似光学效应的宝石所不能及的。
斑彩石拥有人类能想象的自然界所有的色彩,在每平方厘米上会有无数种颜色组合。
与大多数化学元素致色的宝石颜色成因不同,斑彩石的颜色变化与自身的微结构有关,主要由细小的文石小板堆积层对可见光的干涉作用形成,属于特殊结构导致自身颜色的变化,表层越厚越容易形成红色到绿色变彩;表层越薄,越容易形成蓝色到紫色变彩。
高品质的斑彩石或有强烈而明亮的单色,或包含了一系列明亮的色彩。
低品质的斑彩石则颜色较暗淡,分布范围较窄。
一般而言,红、绿相比蓝色或紫色较为常见,有一些特定的色调如深红,紫罗兰和金色是非常罕见的。
三.起源形成与产地斑彩石事实上是来自远古的化石,7500-7000万年前,斑彩石的产地是一片温暖的浅海,海中生活着相当数量的各种鹦鹉螺,由于落基山脉频繁的造山运动使得火山时常喷发,常常将数米厚的火山灰落于海面使得浅海中的生物大量迅速死亡并被掩埋。
年深日久,该地区的火山灰足足有四公里厚。
随着之后的地壳运动,浅海区的地层才逐渐回到接近地面的位置。
而当年深埋其下的鹦鹉螺则因为丰富的铁、镁元素和火山灰的封闭作用,演变为今天全球独一无二的螺类化石——斑彩石。
市场上目前能见到的斑彩石多来自马达加斯加和北美地区,但国际上承认的真正的宝石级别的斑彩石,都来自北美的阿尔伯达、加拿大及其周围发现的斑彩化石。
这一地区的斑彩石的色彩最为艳丽,才被认为是宝石。
比如产在马达加斯加的另一种小型化石,在深色的底色上也会局部有少量变彩,很多商人会声称这样的化石也是加拿大斑彩螺化石,但其实该级别的化石离斑彩宝石还有很大距离,不仅产量大很多,而且在美观度和价值上也差异巨大。
[5]1908年,一名国家地理调查队的成员在阿尔伯达圣玛丽河沿岸发现斑彩螺的矿化化石。
而直到1981年才发现了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高质量斑彩宝石。
国际珠宝联合会(CIBJO)于1981年正式承认斑彩宝石为宝石。
四.品种与品质分级首先,从外观和用途来分,我们可以将斑彩石划分为以下三类:1.斑彩螺是完整的斑彩螺,非常罕有,是收藏中的极品,珍品,千金难求。
2.斑彩石首饰最上层的斑彩石,用来作首饰,采自碎了的斑彩螺。
3.斑彩石样本或摆件是采集到的碎石斑彩,未经处理,或者表面涂有一层环氧树脂,以保护其免受侵蚀损坏。
其次,从斑彩石的加工处理方法来分,有以下几类:1.天然宝石(Natural)这种宝石是直接从斑彩石原石切割下来并进行抛光打磨的。
它可能是纯净的斑彩螺外壳,也可能是附有底石(底石就是与螺壳粘在一起的泥沙,淤泥,一起成为化石)(不是人为地重新把宝石与某种物质粘贴在一起,那应该被称为“双层宝石”)。
有一种非常罕见的情况,那就是当斑彩螺外壳足够厚,在把它的底石磨掉之后,这时双面的斑彩石就产生了。
这种斑彩石被称为是特级双面宝石(Imperial)。
天然宝石最好是用于不容易受到撞击的首饰上,如吊坠,耳环等。
2.双层宝石(Doublet)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天然宝石附在它本有的底石上,为了保护它,上面加一层覆膜,虽然从侧面看上去,它是三层,但仍被称为双层宝石;另一种是没有覆膜,天然宝石,处于某种原因(也许它本有的底石出现裂痕),被粘在新的底石上。
3.三层宝石(Triplet)首先一层非常薄的斑彩宝石被粘在新的底石上,然后宝石上面加盖覆膜。
如果是遇到上面所说的特级宝石,则在宝石的上下各加一层覆膜,从而成为三层宝石,而宝石的两面斑彩都可以清晰地呈现并受到保护。
4.镶嵌宝石(Mosaic)这种是把许多非常细小的斑彩镶嵌在同一块新的底石上而组成一块新的宝石。
5.多刻面宝石(Faceted)这指的是双层宝石或三层宝石上是一层多刻面的覆膜。
由于斑彩石的硬度只有4-5(莫式硬度表),因此常常需要加一层外衣予以保护。
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1.覆膜宝石(Capped Stone)包括双层宝石,三层宝石,以及镶嵌宝石。
覆膜材料有多种。
合成晶尖石(Synthetic Spinel)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这种材料的硬度可以达到8(莫式硬度表)。
石英是第二选择,它的硬度可以达到7。
这些材料的覆膜宝石非常适合于日常使用,如戒指,手镯等。
玻璃或者水晶覆膜材料质地较软,在日常使用中,有可能会在表面留下刮痕。
2.环氧树脂宝石(Epoxied Stone)对于斑彩石,还有一种保护方法,就是使用环氧树脂(Epoxy),也就是涂水晶胶。
它被称为是斑彩石制造业中的“快餐”,因其加工程序简单快速。
环氧树脂同样可以达到保护斑彩石的效果。
不过由于质地较软,不抗刮花。
而且,如果长期暴露于阳光下,紫外线会使得环氧树脂颜色变黄,因此必须再加一层防紫外线的涂料。
品质分级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斑彩石品质分级标准,在商业中,大致一句变彩的程度,将拥有三色变化且颜色变化均匀的划分为AAA级;拥有两种颜色变化的划分为AA级;拥有一种颜色变化的划为A级,因此在斑彩石的分级中,颜色扮有重要的角色。
也有如下的质量分级:AA:专用於最佳的宝石 , 他显示不同角度强烈的多光彩以及最少三个明亮鲜艳的颜色同时均匀延伸。
A+:较小明亮鲜艳的颜色。
其三种主颜色比较不均匀延伸 , 或其中两种颜色非常分明而其它颜色比较少;或其鲜艳的颜色当转动时变微弱。
A :二个或更多明亮颜色 ( 通常为红色、绿色 ),乾净和充满活力。
从不同的角度能展示颜色。
A-:颜色不俗,但较不生动或不明亮 ( 典型带红黄和绿色 ) 。
被指为标准级别。
B :颜色微弱或较不分明,颜色较少及只有固定方位颜色(颜色较暗淡,当石头被转动时也许会消失)然而,这一制度尚不规范,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产地、公司的标准不一。
五.仿冒与鉴定斑彩石,既不容易仿制,但也常常仿制; 然而,一些仿制品具有相性似可能欺骗消费者。
这些包括:拉长石,虹彩长石、黑欧泊。
但常常欧泊是实际上比斑彩石具有更大的价值,事实上,斑彩石常被用作黑欧泊的模仿。
但欧泊具有许多普通玻璃为基础的仿制品。
蓝色和紫色更普遍的是拉长石仿制品,并且与有机宝石斑彩石有光泽上的区别。
可见结构也是相当不同,仿制品的主体是透明的,从某些角度至半透明的,而斑彩石是完全不透明的。
蓝绿色虹彩壳鲍鱼壳是一个可能的模仿品。
由于商业海水养殖,鲍鱼壳是廉价和丰富的。
壳的结构是独特的:蓝,绿,和玫瑰虹彩的蛋白质结构。
鲍鱼壳的光泽是柔滑而非抛光斑彩石的接近玻璃光泽,以及这两种材料的颜色不紧密接近。
然而,一些染色的石英构造成类似斑彩石一个双峰,这些双峰可能最具欺骗性,并且也已经被用于模仿斑彩石。
在放大镜下可以发现鲍鱼双峰会显示染料沿被困在壳石英接口某些区域和气泡集中。
六.文化与历史简介斑彩石,既年轻,又古老;既是宝石,又是化石。
它所依附的主人曾与恐龙同时期活跃在这个地球上,又与恐龙一起神秘地消失,至今它的身上还常常留有恐龙的牙印。
从古至今,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它都被认为是具有宇宙中某种神奇的力量,而被人争相追寻。
虽然历尽沧桑,但它发出的带有奇幻魅力的耀眼光芒却令人惊叹不已,它拥有自然界以及你能想象得出的所有的色彩,并且美丽的虹彩还会在它的身上翩翩起舞。
你只要看它一眼,就再也无法将它忘怀。
它会贵为加拿大的国石,因为全世界只有在加拿大南部一小块狭长的土地上才能寻到它的踪迹;它出现在日皇的结婚大典上,因为人们相信,婚戒用上七千万年的宝石,就象征着要相爱七千万岁,世世代代都会成为夫妻。
神话传说在16世纪以前,当地的印第安土著部落黑脚族(Blackfoot Tribe)就已经非常崇拜斑彩石。
相传在一个严寒刺骨大雪纷飞的冬天,大雪吹走了黑脚族印第安人所有的粮食储备。
眼看黑脚族人就要遭遇毁灭时,伟大的女神就给印第安公主捎去了信息。
在梦里,在女神指引下,公主来到一个五彩缤纷的宝石前,并告诉她:“这块宝石带回你的部落,她的魔力会给你们带来成群的水牛,这样就可以保证你们度过寒冬了”。
经过几天危险的旅行,公主果然在一个洞里发现了这块宝石。
斑斓的阳光照着她似彩虹般的肤肌,显得高贵而富有魔力。
第二天,如天塌地陷之声惊醒了众人。
出门望去,部落不远处的草原上出现水牛群。
族人们对上帝的恩赐欣喜若狂,对女神的礼物感谢万分。
斑彩宝石拯救了黑脚族人,让这一部落繁衍至今日。
从此,黑脚族称斑彩石为“水牛石”(Iniskim)。
从化石到宝石1908年,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的一个团队在阿尔伯塔省(Alberta)南部勘察蜿蜒的圣玛丽河岸时,首次正式记录下斑彩螺化石的存在。
1962年,一群宝石爱好者把斑彩石做成了首饰在Nanton的珠宝展上展出,这是历史上斑彩石被制成珠宝的第一次记载。
从此,斑彩石开始进入珠宝领域。
1967年,斑彩石(Ammolite)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被介绍宣传。
在此之前,它一直被称作“斑彩螺宝石”,“Calcentine”以及“Korite”。
1981年,国际珠宝联合会(CIBJO)在巴黎正式承认斑彩石为宝石。
此后,斑彩石迅速在全世界流行,并被誉为世界上最稀有,最光彩夺目的宝石之一。
内涵与寓意自古以来,斑彩螺因其独特的外形,以及渊源的历史,而被中西方的玄学和神秘主义者视为具备着神秘的力量,暗含着宇宙的密码,具有着非凡的治疗与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