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满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制定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从事管理科学研究、解决管理问题和培养人才工作,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身心健康,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具备坚实宽广的管理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经济学等基础理论,熟练掌握系统分析、信息与知识管理等专门知识与方法。
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并能应用管理学范式解决管理理论与实际问题。
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总学分要求为14,包括:学位课12学分,学术交流环节2学分。
硕博连读生课程包括硕士阶段课程和博士阶段课程两部分,总学分要求为37,硕士阶段课程学分要求为25,不再修学硕士学术交流及博士生第一外国语。
详见2012版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部分。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 学术素养与学术道德
崇尚科学精神。
对管理问题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和敏锐的洞察力。
具有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很好地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深入研究管理理论和有效解决管理问题。
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实事求是,学风严谨,避免各种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
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尊重知识产权,严禁以任何方式漠视、淡化、曲解乃至剽窃他人成果。
2. 获取知识能力和学术鉴别能力
掌握知识搜索、逻辑整理和内容分类的技能,具有全面、系统把握本学科研究前沿、热点和难点的能力,能够在理论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获取新理论和新方法。
对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具有很强的学术鉴别能力。
3. 科学研究能力与学术创新能力
具有在对重要管理现实问题和管理前沿发展态势辨析的基础上凝练出科学问题的能力,能跟踪国际前沿并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提出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有效解决问题,并不断进行持续创新。
能在本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上取得创新性成果,为本学科贡献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或者完善已有理论和方法,在创新性地解决重要问题或难题中升华理论和方法。
4. 交流与合作能力
具有很强的学术交流能力,善于对学术问题进行准确、清晰而富有层次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积极准确地在学术期刊、学术网站、学术研讨会、学术咨询等平台发表研究成果,并能够用外文发表学术论文。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 论文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博士研究生应至少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0%,至少精读外文文献20篇。
国内外文献中,最近5年的文献占50%以上。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和研究方向出发,选择对本学科发展或实践需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选题应当具有重要性、创新性、可行性和合适性,应能保证达到博士生培养目标。
为保障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博士生须进行一次正规的开题查新。
查新报告须作为开题报告的附件。
文献综述是论文选题的充分依据,是体现论文原创性的基础,是在广泛阅读各种文献和认真整理加工信息的基础上,对选题领域已有学术成果的全面总结、概括和评价,应当做到客观、准确、系统、全面、思维缜密,能够理性地找到已有成果的局限性或不足,并由此确立选题。
2. 论文研究时间的要求
博士生从事研究工作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三年。
开题报告完成两年以上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3. 论文的规范性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应概念正确、数据可靠、计算或理论推导无误、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文字通顺、图表规范,严格按照《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撰写。
不得编造数据及抄袭他人研究成果。
引用他人研究成果要明确标注。
博士学位论文的内容不能与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内容重复。
五、成果的基本要求
学位申请者须取得满足下述要求的、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方可申请博士学位。
1. 以第一作者在CSSCI/CSCD刊源发表学术论文4篇(详见当年入学培养方
案)。
2. “发表论文”指论文已正式见刊,要求能提供正式刊物或检索证明。
3. “第一作者”包括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情况。
4. 发表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为北京工业大学。
5. 对于发表论文刊源,其目录如有变动,详见当年入学培养方案。
6. 博士研究生申请答辩时未满足在学期间取得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但满足毕业条件,允许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通过者,可先予以毕业,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暂不审议其学位,直至在规定期限(博士生毕业后两年)内满足取得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后,由本人再申请审议其学位。
7. 申请优秀博士论文者,在满足上述第1条件的基础上,再在SCI、SSCI 期刊源发表论文1篇,满足上述条件后,再遵照学校规定办理。
8. 博士生申请提前毕业,在满足上述第1条件的基础上,再在SCI、SSCI 期刊源发表论文2篇,满足上述条件后,再遵照学校规定办理。
六、附则
本标准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按照博士研究生入学当年的培养计划执行。
本标准自2012级博士生开始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