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家庭功能的变迁毕业论文目录摘要ABSTRACT一、现代中国家庭功能变迁的研究背景 (1)(一)研究背景 (1)1.研究背景 (1)2.国外研究现状 (2)(二)理论基础 (3)1.功能主义理论 (3)2.现代化家庭理论 (4)3.女性主义理论 (4)二、相关概念界定 (4)(一)现代化与社会转型 (5)1. 现代化 (5)2. 社会转型 (5)(二)家庭功能及家庭功能的变迁 (5)1.家庭功能 (5)2. 家庭功能的变迁 (6)三、现代中国家庭功能的基本情况 (6)(一)现代中国家庭的主要功能 (6)三、现代中国家庭功能变迁的影响因素和主要原因 (8)(一)对比分析 (8)1.家庭结构的对比 (9)2.家长权力形式的对比 (9)3.家庭沟通形式的对比 (9)4.家庭观念的对比 (9)(二)影响因素 (10)(三)主要原因 (11)1.外部原因 (11)2. 部原因 (12)五、现代中国家庭功能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相关建议 (13)(一)趋势预测 (13)致谢 (16)参考文献 (17)现代中国家庭功能的变迁家庭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或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结合在一起的亲属团体,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无法完全脱离的归属。
家庭是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社会关系的核心要素,尤其是在由“以家为中心”的传统主流文化主导的中国,家庭成为了社会生活的核心和基础,为家庭里的成员们提供包括生、老、病、死等全方位的保障,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家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
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中心和生产的组织单位,也是社会制度的基础和国家治理的单位,是紧密联系个人与社会的纽带,起着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作用,对于个体而言,家庭发挥着寄托情感、进行生产、提供衣食住行、繁衍后代、保障养老等功能,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家庭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同样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家庭功能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成为社会变迁的缩影,也同样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为研究背景,探讨现代中国家庭功能是如何变迁的,将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代中国家庭功能变迁的研究背景家庭作为社会的单位细胞,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并不是一个静止独立的概念,从古到今,人类家庭一直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变迁。
当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发展时,家庭也从较低的形式逐渐的向较高的形式发展,从血缘家庭到普那路亚家庭,再到对偶家庭,最后到一夫一妻制的现代家庭。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家庭的演变与发展一直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进行的,家庭的各种功能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迁,因此对现代中国家庭功能变迁的研究,也一定要结合其所处的时代,以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为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1.研究背景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起点,中国开始了当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型,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中国正在经历的社会转型实质上是一种全面的结构性过渡,不仅包括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更包括社会结构的转换,涉及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及其方方面面,是一种必经的社会发展过程,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在力量,是一种持续的社会形态过渡,具有漫长的过程。
不断促进中国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
中国在这个过渡时期,社会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是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分化重组、递升跃迁的历史运动,推动整个社会由僵滞走向变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过程。
学术界从不同的学术领域对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作了全面的研究: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甚至后工业社会、从传统封闭性社会向现代开放性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社会转型是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换、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从政治学的视角看,是集权封闭管制导向的传统政治行政体制向分权开放透明服务导向的现代政治行政体制的转轨,是从刚性结构社会向弹性结构社会转化,从伦理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化;从文化学的视角看,是从同质文化社会向异质文化社会的转型,是生存方式与生存模式的转变或重塑,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由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双重社会转化;从哲学视角来看,社会转型又是单一价值社会向多元价值社会的全面转型。
总而言之,由于改革开放的推动,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仍然处于转变之中。
相对于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结构和形态,当前的社会逐渐呈现出分化的、多元的、异质性的特征。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单位也同样在发生着改变。
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与发展,不仅改变了家庭的传统模式,也改变了家庭功能的表现形式,传统社会里家庭担负的一些职能正在逐渐地社会化,这些职能从家庭中转移出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可以直接从社会中获得。
与传统家庭相比较,现代家庭中的一些传统功能正在慢慢弱化,一部分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也衍生出一些传统家庭没有的新元素。
2.国外研究现状(1)国研究现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我国社会也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转型,而社会的转型也必定会促使家庭及其功能的改变。
家庭对于个人和社会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对家庭及其功能变迁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自20世纪70年代,“家庭功能”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对家庭功能的定义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家庭的具体特征来定义家庭功能,认为家庭功能是家庭系统中家庭规则、家庭关系、家庭互动以及应对外界的有效性;另一种主要从家庭完成的任务来定义家庭功能,认为家庭的功能是为家庭成员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并满足其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
在20世纪90 年代,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国家庭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一些改变。
在这一阶段中国城乡家庭呈现出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家庭规模持续缩小;核心家庭占据主导地位,空巢家庭开始增多;单亲家庭日益增加;家庭的生育功能淡化;城市家庭的生产功能复归,而农村家庭的生产功能还在局部发挥作用;家庭的教育功能地位升高;家庭的消费功能明显增强;家庭的养老功能受到限制等。
熊楚汉在《社会转型与家庭变迁》一文中指出:在社会转型这一大背景下,通过对我国家庭基本状况的研究,以及对其原因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得出我国家庭变迁的直接动力来自国家一直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
这种变迁并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预示未来的发展方向:家庭关系简单化;婚姻自由得以充分实现,爱情成为婚姻的首要条件;男女更加平等;家庭的杜会性功能外移;社会对家庭的干预也将逐渐减少。
从本质上讲,我国近几十年的家庭变迁是与中国现代化工业社会相适应的产物,我国传统家庭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在于传统家庭及家庭观念与现代化进程的冲突。
要解决家庭变迁中存在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不应只是批判资本主义,而应该以我国家庭变迁的现实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认真研究家庭的发展规律,从而为我国现代化社会家庭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2)国外研究现状随着20世纪50年代“新社会史的”的兴起和60年代“家庭危机”的出现, 家庭史研究在西方迅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 家庭史学已成为西方历史研究中的一门显学。
家庭演变与西欧社会近代转型和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其引起史家的浓厚兴趣。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在西方的崛起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工业革命,英国的政治、经济、宗教、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化,逐步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型。
因此对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家庭史的研究更是欧美历史学界感兴趣的主题。
哈拉兰博斯和希尔特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家庭功能》一文中指出:默多克根据他对社会的分析认为,在所有的社会中家庭都具有四个基本功能。
他把这些一般功能称作:性功能、繁殖功能、经济功和教育功能,这些功能对于社会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并不是只有家庭才具有这些功能。
可是,家庭在所有这些功能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方面,人们至今还没有设计出其效能可与之匹敌的其他制度。
总之,大部分持功能主义观点的社会学家都认为,在工业化社会中,家庭失去了它的若干功能,但是他们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并没有下降。
更确切地说,家庭已经并且正在适应不断发展的工业化社会,它依然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和基本的制度。
(二)理论基础文着重于现代家庭功能变迁的理论研究,因此以功能主义理论、现代化家庭理论以及女性主义理论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1.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对家庭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问题:①“家庭的功能是什么?”,涉及到家庭对维系社会系统的贡献。
社会若要生存下去并能够有效地运转,就得具有必需加以满足的某些功能性先决条件或基本需求,而对家庭的考察就是看它满足这些功能性先决条件的程度。
②“家庭和社会体系的其他部分间的功能关系是什么?”, 社会若要有效地运转,社会体系的各个部分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良好的适应、协调。
③“家庭的功能对每个成员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涉及到家庭对每个个体所产生的作用。
功能主义者的理论传统和基本逻辑强调:家庭在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和维持社会秩序方面执行着重要功能,但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家庭外在的传统功能趋于丧失,但养育子女的功能、传递爱情以及使子女形成独立性人格方面的功能却趋于集中。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根据帕森斯的观点,家庭的两个功能是初级社会化和人格稳定化,初级社会化是指儿童学习所处社会的文化规的过程;家庭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舞台,成年男女的婚姻是一种支持和保护成年人人格健康的一种安排。
2.现代化家庭理论家庭现代化理论有着浓重进化论和结构功能主义色彩,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曾经在家庭社会学领域占据了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地位,在中国80年代恢复社会学之后,该理论仍然是家庭社会学研究者们的主要分析工具。
现代化理论是一个包涵广泛的理论体系,主要容是说明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涉及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是有某些既定特征的,以这些既定特征的出现为标志,表明社会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该理论认为“现代化”这种转变是“有益”的,理论的核心畴是“传统”和“现代”,并以此为基本框架展开分析。
它关注和强调技术对传统社会的影响,关心的是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及转变过程,并将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主要视为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