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摘要】本文指出了我国会计人员存在的一些职业道德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了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措施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特定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
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职业道德来源于职业实践,会计亦如此。
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取决于会计职业的产生,它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总结出来的,用以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之间、会计人员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职业道德,是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的统一。
会计人员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改革,从会计工作的角度,对投入产出进行可行性论证,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参与单位的预测和决策,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一、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极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沦丧,主动违法犯罪。
有的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
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欠。
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缺欠表现在进行会计职业活动中,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表现是:第一,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恰恰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
第二,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日益淡薄。
他们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就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
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领会会计职业道德的要领,这是
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
第三,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拖拖拉拉、频于应付差事。
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
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在不少单位是司空见惯的。
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历史造成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我国建国以后的十多年中虽然在经济工作中也出现过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但在总体上社会风气是健康的。
五十年代浮夸风和“文化大革命”中实用主义、颠倒黑白、弄虚作假思潮的影响在延续,遇到市场经济环境,又迅速膨胀,使会计信息服从所谓的“政治”需要,会计人员无力阻拦,随波逐流,表现出职业道德的滑坡。
2、利益驱动的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
如物质利益原则就恢复了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利益原则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但是物质利益原则也表现出其本身所固有的两重性。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剥削阶级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所以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就是这种价值观念变化的一种负面效应。
例如,在下岗失业和违反原则作假账的两难选择中,多数会计人员选择了按单位负责人意见作假账,表现了追求最基本的自身经济利益,这反映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失范。
3、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苍白无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这一时期,对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要求,散见于各种财务会计行政规章制度中,上述这些规定中明显地体现了国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但是都还没有将这些内容明确为职业道德,也没有明确提出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和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1996年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明显的转机,第一个突破的是199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专门以一节的篇幅,明确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实现了在会计规章中使会计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单独成文和单独规范。
第二个突破是遵守会计职业要求,第一次写进了根本大法,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39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这些虽然都表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逐步发展进程,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4、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完善之处尚多。
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目前我国尚处改革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程度不高,仍存在企业经营者的权责问题、政企分开问题。
权责不明确,企业经营者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受利益驱动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政企不分,使企业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经营者,一些政府部门经常干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企业的领导仍由政府干预,政治色彩浓厚,使企业领导不能专心发展企业,更注重自己是否能提升,势必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5、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目前,企业内部监督控制有着局限性,内部监督不到位,会计人员不独立,受单位领导指使被迫做假账。
社会监督仍处于起步阶段,会计事务所虽然脱钩改制,但仍缺少标准的执业制度,政府监督大于社会监督力度,职责交叉,经常重复检查,企业领导又是政府指派,使检查与被检查藕断丝连。
企业领导同时管理会计与审计,内部审计不是处于董事会领导下。
6、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会计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又出于主观故意,主动而为,反映了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
其形成的原因,固然也有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
在会计大中专学历
教育中,系统的职业道德课程几乎没有开设。
而在参加工作以后,会计人员后续教育规定中有职业道德内容,但实际从未见过职业道德培训。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