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的基本概念


第15页
1.2.4 测量标准的传递
电子测量原理
国家 标准
Ⅰ 级 Ⅱ 级 Ⅲ 级 工作 标准
中国计 量院
中国测 试院
国家标 物中心
授权基准 实验室
大区国家计量中心 省级计量所
市(地)计量所 县(区)计量所
国行国
家业防
专计计
业量量
计中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 站
工矿企业、商店、研究院 所、医院、学校等
第16页
电子测量原理
相关学术刊物:
IEEE MI、“仪器仪表学报”、“电子测量”、“计量学报” 等。
课程简介
电子测量原理
第一部分测量总论及误差理论,介绍测量计量的 基本概念、技术方法及系统组成,误差理论和数 据处理等(童玲)。
第二部分基本电参量测量,包括时间频率(田书 林)、电压、阻抗等(邱渡裕)
第三部分时域测量,以示波器为背景介绍时域信 号波形的采集、显示及应用技术(叶芃、曾浩)。
f0=200kHz 则 F=f-f0=20Hz~20kHz
f0
覆盖系数从1.1扩展到100第034页
F=f-f0
1.5.1电子测量中的变换技术(续)
电子测量原理
(4)倍频 ①倍频器是频率综合技术中的乘法器。 ②差频倍增法

mfx mfs m( fx fs ) mf
③用倍频法减小测量误差。
第7页
1.2 计量的基本概念
电子测量原理
1.2.1 计量的定义和意义
定义:计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测量,是在规定环境、用规定
的设备、由专门的人员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而进行的有一定 精度要求的测量。
➢计量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统一性、准确性和法制性。
第8页
1.2.2 单位和单位制
根据定义而令系数为1的量称为单位。 单位是表征测量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0
-v
+v
x
s
第25页
电子测量原理
1.3.3 减少误差的复合式比较(续)
第26页
电子测量原理
1.3.3 减少误差的复合式比较(续)
2.替代法
➢ 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一已知的标准量去替代未 知的被测量,通过调整标准量而保持替代前后仪器的示 值不变,于是标准量的值等于被测量值。
-v 0 +v
又是对两个同类量值进行比较的基础。
英呎——feet
电子测量原理
第9页
1.2.2 单位和单位制(续)
1.国际单位制(SI)的组成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
电子测量原理
第10页
电子测量原理
1.2.2 单位和单位制(续)
国际单位制词头表示使单位增大或缩小的十进倍数。
例:5.4X10-9s=5.4ns

-v 0 +v
K1
K2
xs
K1
K2
xs
r
(a) 偏转法
(b) 零示法
替代法的测量原理
第27页
电子测量原理
1.3.3 减少误差的复合式比较(续)
3.交换法
➢ 通过交换被测量和标准量的位置,从前后两次换位测量 结果的处理中,削弱或消除系统误差。
➢ 特别适用于平衡对称结构的测量装置中,并通过交换法 可检查其对称性是否良好。
➢ 衰减器——用来降低测量系统中的信号电平 用途:使大的信号进入仪器的测量范围,或者通过降低信号电平来控制 失真,或改进阻抗匹配,或对信号源去耦等 分类:电阻式、感应式、吸收式、回转式、截止式、电调式等。
第31页
1.5.1电子测量中的变换技术(续)
电子测量原理
(2)阻抗变换
➢ 电子测量中,特别是在微波测量中,当将不匹配的负载 与传输线连接时,或将特征阻抗不同的传输线进行连接 时,信号传输中将产生强烈反射。
1.3 测量的间接比较与直接比较原理
1.3.1 基于比例变换的间接比较法(偏转法) 1.比例变换的原理
(1)三种类型的子变换: y f3 f2[ f1A(x)] f (x)
被测量 x 非电变换 y1 信源点 (传感器)
y1 =f 1(x)
电量变换 y2 (测量电路)
y2 f2( y1)
被测量与标准量直接进行比较
① 需要一个具有比较功能的装置,要求比较的范围宽、灵 敏度和分辨力高;
② 需要一个与被测量同类的可变标准量参与比较,要求标 准量准确且可细微调节。
比较电路
x 被测量
s
y
标准量
第20页
电子测量原理
1.3.2 基于差值示零的直接比较法
2. 差值示零的平衡调节
(1)零示法原理: x s
第33页
1.5.1电子测量中的变换技术(续)
电子测量原理
(3)变频(混频)
➢ ①进行频率的加减运算。
➢ ②获得很宽的频率覆盖范围。
➢ ③获得高增益,提高测量仪器的灵敏度。
➢ ④实现中频或低频替代,以提高测量精度。
➢ ⑤实现频率的精密测量。
例:f=200.020kHz~ 220kHz
LC振 f
荡器
➢ 为了保证良好的传输,必须在传输线与负载之间或不同 特征阻抗的传输线之间接入一种阻抗变换的双口网络, 改变阻抗的大小,实现阻抗的匹配。
➢ 在信号源的功率放大器输出电路中,也要求负载阻抗匹 配,常用变压器等进行阻抗变换,以保证最佳功率传输。
➢ 电子测量仪器输入端具有很高输入阻抗,输入跟随器则 是实现了输入通道从高阻到低阻的阻抗变换。
对称差动的桥式结构



x 时r,1 s

r2
r1 r2
xs
激励源
x
s
r1 y=0 r2
(b) 对称桥式结构
第23页
1.3.3 减少误差的复合式比较
电子测量原理
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在比较中可采用各种减小测量误差 的方法,如微差法、替代法、对照法。
(1)微差法
➢ 在零示法中,要仔细调节标准量S 使之与未知量x相等,
第6页
1.1.2 广义测量的定义
电子测量原理
广义地讲,测量不仅对被测的量进行定量的测量,而 且还包括对更广泛的被测对象进行定性、定位的量化。
➢例如故障诊断、无损探伤、遥感遥测、矿藏勘探、地震源 测定、卫星定位等。
➢而测量结果也不仅仅是由量值和单位来表征的一维信息, 还可以用二维或多维的图形、图像来显示被测对象的属性特 征、空间分布、拓朴结构等。
1.1.1 狭义测量的定义
➢测量是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定量信息而进行的 实验过程。
测量结果=测量数值×测量单位,即:x {x} x0
第5页
电子测量原理
被测物体的重量从度盘上读数,因为,弹簧秤度盘上 的刻度是事先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的结果。
(a) 天平直接比较
被测物体的重量等于标 准砝码的重量
(b)弹簧称间接比较 图1-1 测量的比较原理

1 2
(
Rs1
Rs2 )
第29页
1.5 电子测量中的基本实现技术
1.5.1 电子测量中的变换技术
电子测量原理
1.量值变换
量值是指电压、电流、功率、阻抗、时间等电参量 的幅值大小。
量值变换即指把它们的幅值按比例地增大或缩小。
把量值处于难以测量的边缘状态(太小或太大)的 被测量,按某一已知比值变换为量值适中的同样参 量进行测量。
第12页
1.2.3 基准和标准(续)
电子测量原理
2.标准 将基准复现的量值按不同精度级别依次传递到工作
计量器具上去的实物或装置,简称标准。 计量标准的准确度等级在工作基准之下,工作计量
器具之上。 按精度高低又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
第13页
1.2.3 基准和标准(续)
电子测量原理
第14页
1.2.3 基准和标准(续)
电子测量原理
(3)校准: 校准是指被校的计量器具与高一等级的计
量标准相比较,以确定被校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有时也 包括确定被校器具的其他计量性能)的全部工作。
(4)量值的传递: 指一个物理量单位通过各级基准、
标准及相应的辅助手段准确地传递到工作中所使用的测量 仪器、量具,以保证量值统一的全过程。
第11页
1.2.3 基准和标准
电子测量原理
1.基准 ➢ 基准用来复现某一基本测量单位的量值,在一定区域 内拥有该量值最高精度的实物或装置。
(1)一级基准,又称主基准和国家基准 ➢ 具有最高精度的基准。
(2)二级基准,又称副基准 ➢ 副基准的量值精度由主基准确定,用以代替主基准向 下传递或代替主基准参加国际比对
通过量值变换,可增加测量范围,提高测量分辨 力和精度。
第30页
电子测量原理
1.5.1 电子测量中的变换技术(续)
(1)信号放大与衰减 信号放大是为了将微弱的被测信号,放大到足以进行各种转换处理,或 能驱动指示器、记录器。
➢ 测量放大器——是指在测量系统中用来放大微弱电压、电流或电荷信号 的放大器。要求低漂移 结构原理:差动直接耦合式、调制式(斩波稳零)和自动稳定式三大类。 还有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高共模抑制比放大器、电桥放大器、电荷放 大器、程控增益放大器、隔离放大器等。
这通常很费时间,有时甚至不可能做到,
微差法:标准量S与被测量x 相差了一微小量 ,
再用仪器测出 ,即求得待测量x

x s
第24页
电子测量原理
1.3.3 减少误差的复合式比较(续)
微差法进行测量时,测量误差公式:
x s x s x
优点:测量速度快和测量准确度高。
电子测量原理
《电子测量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