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
2005 Associated Press Staff
2005 Associated Press Staff
2005 Associated Press Staff
2005 Associated Press Staff
2005 Associated Press Staff
帶著吉祥物上戰場的美軍
美國法院最後裁定,應把埃連遣返古巴與父團圓,當年埃連被美軍 強行從叔 父家中衣櫃帶走的照片,成為了經典。
2000 Rocky Mountain News
背景 • 1999年4月20日於美國科羅拉多州傑佛遜郡科倫 拜高中(Columbine High School)發生校園槍擊 事件。兩名青少年學生—艾瑞克· 哈里斯(Eric Harris)和迪倫· 克萊伯德(Dylan Klebold)配備 槍械和爆炸物進入校園,槍殺了12名學生和1名 教師,造成其他24人受傷,兩人接着自殺身亡。 這起事件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血腥校園槍擊事件 之一。
2006 The Dallas Morning News
2005 Associated Press Staff
背景---伊拉克戰爭 2003年3月20日,以美國和英國為主的聯合部隊在未經聯 合國授權下正式宣布對伊拉克開戰。澳大利亞和波蘭的軍 隊也參與了此次聯合軍事行動。軍事行動是在美國總統喬 治· 布殊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 W· 侯賽因所發出的要求他和 他的兒子在48小時內離開伊拉克的最後通牒到期後開始的。 僅年2003至2005年,包括武裝人員在內,共有15.1萬伊 拉克人死亡。美聯社再作評論說,11萬人死亡這一數字佔 伊拉克2900萬人口的0.38%,倘使這一死亡比例出現在美 國,就等同於死了120萬人,“戰爭何其殘酷”。
2009 Patrick Farrell
• 背景 海地沒有慈悲的一年
• 暴風帶來的洪水在這個已經飽經蹂躪的悲慘土地淹沒了更多的房屋以 及人民。 • 照片記錄了從 Gonaives 被淹沒的街道到 Port au Prince 因為禁不住 洪水而倒塌的學校。最慘痛的代價是鄉村小鎮 Cabaret 有許多的孩童 被湍急洪水從父母身邊沖走。最後經過統計,海地有超過 800 人死亡 以及超過一百萬人無家可歸。
華麗的茶具也被灰塵所覆蓋
2002 The New York Times Staff
2001 Alan Diaz Associated Press
2001 Alan Diaz Associated Press
• 背景 美國 古巴 政治角力的焦點
• 曾引發世紀爭奪戰 1999年11月22日,年僅6歲的埃連被母親帶離古巴,乘船偷渡前往美 國。不料偷渡船途中翻沉,包括埃連母親在內的11人死於海難。 埃連獲救後被送到他 在美國邁阿密的親戚家中。埃連的父親在古巴政 府的支持下要求美國交還孩子,但遭到邁阿密親戚以及古巴流Staff
伊拉克的小朋友們看到美軍的反應
2005 Associated Press Staff
2004 David Leeson and Cheryl Diaz Meyer
2004 David Leeson and Cheryl Diaz Meyer
2000 Rocky Mountain News
2000 Rocky Mountain News
2000 Rocky Mountain News
2000 Rocky Mountain News
2000 Rocky Mountain News
畢業前與畢業後的受害者
1999 Associated Press
創作界獎
• • • • • • 普立茲小說獎 普立茲戲劇獎 普立茲歷史獎 普立茲傳記文學獎 普立茲詩歌獎(1922年開始) 普立茲非小說類作品獎(1962年開始)
• 普立茲音樂獎(1943年開始)
作品欣賞---普立茲現場新聞攝影獎
• • • • • • • •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 • • • • • • •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2002 The New York Times Staff
2002 The New York Times Staff
2002 The New York Times Staff
一片狼藉的世界
2002 The New York Times Staff
2002 The New York Times Staff
2006 The Dallas Morning News
• 背景 風災 New Orleans
• 「達拉斯晨報」(Dallas Morning News)則以一系列新聞照片「刻 劃出(風災後的)混亂與創痛」,獲頒突發新聞攝影獎。 • 這起風災被視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天災。 • 發生在2005年八月二十九日的Katrina颶風橫掃美國墨西哥灣沿岸數 百英里,造成約一千六百人喪生,還有數以十萬計的災民無家可歸。 在New Orleans ,全市有八成比例遭洪水淹沒,帄民時報和太陽先驅 報也身受其害。
背景
普立茲獎也稱為普利策新聞獎(Pulitzer Prize, 台灣報刊譯作「普立茲獎」),是1917年根據美 國報業巨頭、美籍匈牙利人約瑟夫· 普利策 (Joseph Pulitzer)的遺願設立的獎項,七、八 十年代已經發展成為美國新聞界的一項最高榮譽 獎,現在,不斷完善的評選制度已使普利策獎被 視為全球性的一個獎項。
2007 Oded Balilty
當以色列安全部隊正在清空 巴勒斯坦東部Ramallah鎮、 Amona西岸的非法移民時, 與當地居民爆發衝突,一名 猶太人正單獨對抗著以色列 安全部隊。在以色列最高法 院允許警方拆除Amona西岸 的九處非法佔用戶後,上千 名穿著防暴裝備的安全部隊 隨即強制執行此命令,上百 名當地猶太移民卻只能以石 頭抵制安全部隊的這個行動
普立茲作品欣賞
普立茲
• 約瑟夫-普立茲(Joseph Pulitzer,1847-1911),匈牙利裔美國人,美 國報刊的編輯、出版者。美國大眾報紙的指標人物,普立茲獎和哥倫 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創辦人。 • 1878年,31歲的普立茲創辦自己的第一份報紙—《聖路易快郵報》 (St. Louis Post Dispatch),從而開始了辦報生涯。 • 1882年以34萬6千美元向古氏樂(Jay Gould)購得《紐約世界報》 (New York World)。 • 1911年普立茲過世,遺囑中規定:世界報永遠不得出售。後人遵照他 的遺囑,於1912年捐贈250萬美元給哥倫比亞大學,創美國第二所新 聞學院,並從 191年起設立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
2004 David Leeson and Cheryl Diaz Meyer
追擊薩達姆
2004 David Leeson and Cheryl Diaz Meyer
2003 Rocky Mountain News
• 背景 山火 Colorado
• 美國科羅拉多州西部的山林發生大火,火焰吞噬了 2800多公頃山林,燒毀了當地的25幢房屋, 2000多名當地居民被迫棄屋而逃。由於火勢無法遏制, 還將有更多居民被疏散。
2004 David Leeson and Cheryl Diaz Meyer
2004 David Leeson and Cheryl Diaz Meyer
正在稍作休息的美軍
2004 David Leeson and Cheryl Diaz Meyer
2004 David Leeson and Cheryl Diaz Meyer
評選制度
普立茲獎在每年的春季,由哥倫比亞大學 的普立茲獎評選委員會的十四名會員評定, 5月由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正式頒發。
評獎項目
普立茲獎由最初的「為公眾服務優異獎」一項新 聞獎發展至現在的十四項新聞界獎和七項創作界 獎。普立茲也是一個鼓勵美國的獎。新聞界的獲 獎者可以是任何國籍,但是獲獎條目必需在美國 周報(或日報)中發表的。創作界獲得者必須是 美國公民。唯一例外是歷史獎:只要是關於美國 歷史的書都可獲獎,作者不必是美國人。
新聞界獎
• • • • • • • • • • • • • • 普立茲優異公眾服務獎 普立茲普通新聞報導獎 普立茲國內報導獎 普立茲國際報導獎 普立茲調查性報導獎 普立茲釋義性新聞獎 普立茲專業性新聞獎 普立茲社論寫作獎 普立茲漫畫創作獎(1922年開始) 普立茲現場新聞攝影獎(1942年開始,1968年分為現場新聞和特寫) 普立茲特寫攝影獎(1942年開始,1968年分為現場新聞和特寫) 普立茲評論獎 普立茲批評獎 普立茲特稿寫作獎
• 小朋友也趕着去救山火
2003 Rocky Mountain News
• 行鋼線與火災 那個比較危險?
2002 The New York Times Staff
背景 • 九一一襲擊事件(也被稱為「9· 11」恐怖襲擊事件、九一一恐怖攻擊 事件或簡稱9· 11、九一一)是於2001年9月11日由阿蓋達組織發動的、 發生在美國本土的一系列自殺式恐怖襲擊事件。當天早晨,19名阿蓋 達組織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民航噴氣式客機[1][2]。劫持者故意使其中 兩架飛機分別衝撞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造成飛機上的所有人和在 建築物中的許多人死亡。兩座建築均在兩小時之內倒塌,並導致臨近 的其他建築被摧毀或損壞。劫機者迫使第三架飛機撞向位於維珍尼亞 州阿靈頓縣的五角大樓。這一襲擊地點臨近華盛頓特區。在劫機者控 制第四架飛機飛向華盛頓特區後,一些乘客和機組人員試圖奪回飛機 控制權。最終第四架飛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鄉村尚克斯維爾附近墜毀。 四架飛機上均無人生還。 • 作為對這次襲擊的回應,美國發動了「反恐戰爭」
2009 Patrick Farrell
2009 Patrick Farr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