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并发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40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价,分为睡眠障碍组(n=18)及对照组(n=22例),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其发生与患者HAMD 评分、RBD评分关系密切。

结论:合并抑郁、快动眼行为障碍可能是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应早期给予心理、药物等综合护理,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sleep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PD).Method:Forty patients suffered from parkinson diseas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sleep disorder group(n=18)and control group(n=22),according to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sleep disorder in PD were analyzed.Result:The occurrence of sleep disorders in PD is close to the score of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and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Conclusion:Depressi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could b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 sleep disorders.Sleep disturbances in PD should be given early psychology,drugs ca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rkinson’s disease.[Key words] Parkinson disease;Sleep disorder;Nursing帕金森病是(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异常等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在非运动症状中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是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能力的主要因素[1-2]。

近年来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也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因此临床上通过总结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对于研究病情的严重程度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通过探讨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旨在为临床了解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探讨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科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40例帕金森病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2]。

病例入选标准:年龄>18岁,言语沟通能力正常,神志清楚;排除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颅内感染、中毒、长期服用利血平、氟桂利嗪、甲氧氯普胺、锂等有明确锥体外系副作用药物;无肝肾功能不全、心肺疾病;患者或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价所有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根据PSQI总分分为:睡眠障碍组(PSQI总分>7分,18例)和对照组(PSQI总分≤7分,22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具体见表1。

1.2 研究方法1.2.1 运动障碍评定在入院当天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PD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III和Hoehn-Yahr(H-Y)分期评定。

UPDRS III量表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量表。

从智力、精神、日常生活活动、运动检查等方面进行评分,UPDRS分值越高,表示帕金森病症状越严重。

并根据量表中有关震颤、运动迟缓、强直、姿势异常的相应项目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震颤型、运动迟缓型、强直-姿势异常型三种类型。

根据H-Y分期量表将帕金森病分为5期,Ⅰ期:仅单侧病变。

Ⅱ期:双侧轻度病变。

Ⅲ期:双侧病变伴早期平衡障碍。

Ⅳ期:严重病变需要大量帮助。

Ⅴ期:局限于床上或轮椅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1.2.2 认知、情绪、行为、自主神经功能评定由专业护士在患者入院当天采用简明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快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筛查问卷、自主神经症状量表(The Scale for Outcomes in Parkinson’s disease for Autonomic symptoms,SCOPA-AUT)进行评分,分别评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认知、情绪、行为、自主神经功能。

1.2.3 生活质量评定采用PD生活质量问卷(Parkinson’s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39,PDQL-39)量表评定所有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质量。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患者UPDRS评分、运动障碍类型、H-Y分期、MMSE、SCOPA-AUT 评分、PDQL-39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HAMD 评分、RBD评分比较,睡眠障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抑郁、快动眼行为障碍可能是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具体见表2。

3 讨论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帕金森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4]。

现阶段研究表明睡眠障碍是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的非运动类并发症,数据研究表明现阶段,45%~98% 的帕金森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同时帕金森可导致患者蓝斑、红核、黑质等神经元缺失,脑干睡眠调节中枢和丘脑-皮质通路的退行性变性,神经递质的改变(如多巴胺、下丘脑泌素、褪黑素),药物的原因,PD症状如运动异常、抑郁、焦虑等可能参与影响PD患者的睡眠质量,直接影响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5]。

探讨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对进一步稳定病情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6]。

PD患者的睡眠障碍可以比运动症状早出现很多年,但大部分是在PD 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

目前,临床医生主要侧重于PD运动症状的治疗。

相比之下,患者的睡眠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相应的诊断治疗措施也不够完善。

当然,治疗手段的改进不仅需要医患双方提高认识,而且还需要临床医生掌握好各种治疗方法间的平衡。

睡眠障碍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往往早于运动症状出现。

PD患者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片状睡眠、梦魇、夜惊、日间睡眠过多、睡眠发作、不宁腿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7]。

本研究结果发现,PD睡眠障碍的发生与患者HAMD评分、RBD评分关系密切,提示抑郁、快动眼行为障碍可能是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8]。

这与国内许多文献结果一致,抑郁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9]。

RBD 是指发生在快动眼睡眠期的异常行为,发作时患者仿佛经历可怕梦境,表现为多种粗暴行为,危害自身和他人。

其最常见的症状为发声、肢体运动等,其中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讲话、呼喊及上肢抓举、下肢蹬车样动作,少数患者可出现防御及攻击行为。

RBD的确诊需依赖多导睡眠图,目前多通过临床症状诊断。

张长国[10]研究结果发现早期PD患者合并RBD的比率高,RBD对PD患者睡眠质量影响较大。

因此,应尽早诊断及治疗RBD。

赵鹏等[11]研究发现PD患者睡眠障碍与其病程、H-Y分级相关,然而本组研究尚未发现明显相关性,可能与睡眠障碍评定标准不同、样本量较小有关,且本研究采用PSQI等量表评定,具有主观性。

PD合并睡眠障碍不但治疗比较棘手,更给护理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是对所有具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治疗的最根本方法。

首先患者应有舒适的睡眠环境,如室温和光线适宜,舒适的床褥、枕头,卧室内放尿壶及便器等方便PD患者上下床的设施等。

设立专人护理、照顾PD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如固定时间入睡、起床;规律饮食,活动,避免睡前进食过饱、饮用咖啡、兴奋性运动等。

个体化护理及治疗,合理安排治疗、护理活动,尽量避开夜间,对合并睡眠障碍的PD患者可灵活掌握夜间查房时间及次数。

(2)心理护理。

是指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知识,在与患者交流时充分重视语言艺术,与患者谈话时采取认真聆听、缓慢和蔼交谈的方式保持患者情绪松弛,鼓励患者说出心底的担心和需要,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尤其对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患者,积极给予心理疏导的同时,鼓励患者逐步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提高自尊心及自信心。

对合并有RBD的患者,应耐心做好宣教工作,让患者增加对疾病的了解,以及PD相关用药指导,从而减轻或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同时应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尊重患者、普及PD的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

(3)药物护理。

近来发现喹硫平及右旋佐匹克隆也有助于缓解PD患者的失眠症状[12]。

莫达非尼可以促进儿茶酚胺的生成,作为一种促醒药常用于EDS的治疗[13]。

失眠的PD患者对于多巴胺能药物(左旋多巴)治疗敏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