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义

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农村市场体系的核心是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消费品供应及农产品销售,它是保证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物质基础。

没有发达的农场市场体系,就难以保证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资料的供应,难以实现农产品的市场价值,难以有效保证农民利益,也就不可能有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业生产环境、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当前三峡库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市场以现代化通讯及信息技术、物流服务和金融市场为纽带,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各种经济技术合作日益密切,物流作为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间的经贸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大流通,是商品和服务超越国界、突破区域,在全球范围内和生产全过程的流通。

流通为生产提供技术、信息、内外贸易等多方面的服务,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种需求,将其劳动渗透到第一、二产业中并物化于各种物质要素之中。

流通服务业在社会大生产中所占用的时间超过90%,所耗费的成本占总成本的90%,发挥着刺激消费,创造需求和引导生产,实现商品和服务在时间、空间上转移的作用,从而达到满足生产和消费需要,完成交换、实现价值的目的。

著名物流业专家徐寿波提出了“大物流产业论”,指出整个国民经济由生产、物流和消费三大支柱产业群组成。

物流是一个支柱产业群,涉及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设备制造、物流设施建设、物流科技开发、物流教育、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等产业,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流通加工价值的经济活动。

据初步统计,每吨物流周转量对当地物流服务企业的贡献为20元左右,对交通运输的产值贡献为150元左右,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为17元左右,同时带来2000多元的资金流量和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消费,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因此,流通不仅是加速资本周转、节约社会生产成本、减少物化劳动和劳动耗费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的过程。

加快发展流通服务业,培育要素市场,健全完善流通服务体系,有利于从整体上促进经济循环、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资本周转和经济运行节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例如,云南省的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三位,核桃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这些产品都来自农村,
目前已形成大规模的产业群,如果流通服务业不发达、不畅通,产业升级和效益增长、农民增收目标就难以实现。

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搞活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为平台,从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更好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实现各类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业,提高农村三产的比重,将极大地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同时是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

构建稳定的农产品流通渠道,能够促进农产品销售,解决“卖难”问题,带动农民增收。

通过实施连锁经营,增加营业网点,将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有助于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第四,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还是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最佳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