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免疫失败的
抢救药物
盐酸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强烈,具有强心、 升压、抗休克等作用有利于机体应付紧急状况, 及时注射可迅速缓解严重过敏反应。所以盐酸肾 上腺素为猪、牛羊过敏反应的首选药和必备药, 使用剂量为1%盐酸肾上腺素1毫升/50KG体重, 皮下注射。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异丙嗪等抗过 敏药物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肾上腺素是作用 最快、治愈率最高的首选药。
疫苗使用不当的原因
合理使用稀释液:有些活疫苗应采用专用 稀释液,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 犬活苗,乙型脑炎应使用专用稀释液稀释, 细菌性活疫苗一般用铝胶生理盐水稀释。 灭活疫苗注射前疫苗宜恢复到常温,自配 稀释液的温度,PH值等都应符合相关标准, 不得含任何消毒离子。
疫苗使用不当的原因
免疫程序不科学!!
疫苗接种反应的分类
4.2异常反应:是极少数动物在接种疫苗后 发生的与疫苗接种有一定关系、程度比较 严重需要诊治的综合症。大体可分为非特 异性反应、精神性反应、变态反应、及其 他原因不明反应等。这类反应临床症状比 较严重,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对症治疗和抢 救,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疫苗接种反应
(一)过敏反应的概念:机体再次接触抗 原时引起的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的以急 性炎症为特点的的反应。或叫有些抗原引 起的机体发生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又叫超 敏反应。属速发型变态反应的一种。
动物方面的原因
3.1体弱动物接种:体弱动物自身免疫机能 下降,接种疫苗易引发接种反应或产生免 疫应答不理想。
动物方面的原因
3.2发病动物接种:发病动物接种仅限于部分弱 毒活疫苗紧急预防接种。活疫苗接种产生保护力 抗体快,同时可诱导干扰素产生,有时可以起到 改善临床症状,临床保护的作用,特别是猪瘟, 蓝耳病初发阶段,弱毒活疫苗接种有时有较好的 效果,但病程后期及一些自身免疫系统与生理功 能受到严重损伤的动物接种疫苗则可能生产严重 接种反应,甚至死亡,灭活疫苗无紧急预防功效。
接种反应的原因
1.2有些细菌在培养过程中会产生外毒素,脱毒不 彻底。如:部分大肠杆菌苗,梭菌苗、口服猪肺 疫疫苗等,这就要求生产厂家注重脱毒工艺的更 新和完善,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
接种反应的原因
1.3有一定毒力的活苗,在注重疫苗的效价 时,也应充分注重疫苗的安全性。 1.4部分灭活苗使用灭活剂用量超标,如甲 醛,石碳酸用量超标,易造成动物接种部 位局部炎症反应。强毒灭活疫苗灭活不彻 底(使用灭活剂失效或实际有效成份含量 不足等)如:口蹄疫疫苗注射后导致过敏;
接种反应的原因
2.3发病和潜伏感染的动物及体弱动物接种 疫苗时易诱发接种反应。 2.4母猪发情期,怀孕期,临产期接种某些 种类的疫苗。当怀孕母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后有千分之一死胎; 所以老幼弱孕不免疫!
接种反应的原因
2.5有些种类的疫苗,不同使用方法也会引 发不同的接种反应;如:猪瘟乳兔组织苗 不宜超免,若确需进行超免应选用猪瘟细 胞苗。
接种反应的原因及抢救措施
动物接种疫苗后有时会出现精神不振,减 食,体温升高,呕吐,严重的甚至出现死 亡等接种反应,造成疫苗接种反应的原因 较多,如疫苗本身的因素,疫苗使用不当, 动物自身的因素等。
接种反应的原因
1疫苗方面的原因 1.1疫苗毒株毒力偏强。弱毒株的培育,既 要考虑保持其免疫原性又要充分减低其毒 力,优势往往二者难以兼顾。如猪丹毒活 疫苗制备可以选用G4T10株也可选用 GC42株。G4T10株比GC42毒力稍强。这 也是猪丹毒疫苗注射应在猪体重达25公斤 时进行的原因。
疫苗自身原因
疫苗自身抗原含量不足,如:猪瘟细胞苗 每头份含毒量应不低于750RID(兔体感染 量)猪丹毒活苗每头份含活菌不低于5亿源自(G4T10株)。疫苗自身原因
3 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也常会导致免疫失败。 减毒疫苗可能会出现返祖现象;可能引发 免疫缺陷个体严重疾病;可能产生对病毒 抗原或鸡蛋抗原成分的超敏反应;可能导 致持续感染。用强毒株生产的灭活疫苗灭 活不彻底、酵母及其产物污染、病毒污染、 内毒素污染等。
抢救药物
针对体温升高,可用解热镇痛药物安乃近 等,同时配合抗菌药如青霉素、链霉素等 可防止内源性继发感染。 针对可视粘膜发绀及全身瘀血等症状,采 取注射强心剂如安纳加、樟脑磺酸钠等辅 助治疗。
疫苗保管
所有活疫苗都应在冷冻或冷藏条件下保存 运输: 所有灭活疫苗均需在2-8℃的环境下贮藏 及运输,严禁冻结。
机体的原因
目前免疫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必须从机体 本身来考虑。特别是免疫抑制病的出现, 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PRRS) 及圆环病毒II型(PCV-2)引起的断奶仔 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等,对猪 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禽类:传染 性法氏囊、传染性贫血等。
药物因素
接种期间使用了免疫抑制药物。如:地塞 米松、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导致免疫抑 制。细菌性活疫苗接种前后2天使用抗生 素对作为活疫苗的细菌的繁殖有抑制作用; 病毒性活疫苗使用前后2天使用抗病毒药 对作为活疫苗的病毒繁殖有抑制作用。
其他主要原因
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 液和内分泌的调节。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 风不良、拥挤、断奶、运输、惊恐等引起的应激 都可使动物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接种疫 苗后不能取得相应的免疫效果,表现为抗体水平 低,细胞免疫应答减弱 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做得好,可减少或杜绝强毒 感染的机会使动物安全度过接种疫苗后的诱导期, 只要环境搞得好,就大大减少动物发病的机会即 使抗体水平不高也能得到保护。
总之疫苗质量,保存,运输,使用不当,猪机体 状况,疫病感染与否,应激,营养。中毒等多种 因素都可导致免疫失败。因此疫苗接种产生良好 免疫应答的最基本前提条件是:猪只健康,给猪 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生长环境非常重要。接种 疫苗是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单纯依赖疫苗接种 就期望得到100%的保护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 合实际情况的,只有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饲 养管理才能更充分发挥疫苗的作用,避免免疫失 败。
动物方面的原因
3.3潜伏感染的动物接种:潜伏感染期的动 物难以识别,接种疫苗易引起接种反应, 有时并能引致发生相应疾病。
动物方面的原因
3.4动物品种方面的原因:某些动物的品种 接种疫苗易发生接种反应,一般情况地方 品种接种反应率较低,外血缘品系接种反 应率较高。
疫苗接种反应的分类
一般反应:是由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引起 的一般不会造成生理和功能的障碍。接种 24小时内接种部位有红、肿、热、痛等炎 性反应。个别伴有体温升高、恶心、呕吐 等全身反应。一般反应不需进行任何处理, 持续一天可自行恢复。
疫苗自身原因
病原的血清型:有些疾病的病原含有多个 血清型,如禽流感和口蹄疫,给防疫造成 困难,如果疫苗株的血清型与引起疾病病 原的血清型不同则难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 果。
疫苗使用不当的原因
正确实施免疫接种;不同品种、类型疫苗的接种 方法不同。猪一般注射免疫接种部位是耳后颈部 肌肉,断奶前仔猪一般使用9号针头,断奶后仔 猪一般使用12号针头。针头长度以25—40mm为 宜,避免把疫苗注射到脂肪层。禽类免疫一般使 用12号针头。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应后海穴注射, 伪狂犬活疫苗(基因缺失苗)即可肌注也可滴鼻 (仔猪)。
过敏反应
(二)症状及大体病变:主要症状是轻者饮食减少、精 神不振、不必处理即自行恢复。重者精神沉郁、步态不 稳似醉酒状,体温升高达40-43℃,唾液分泌增加,叫 声嘶哑,病程后期体温下降。(1)皮肤过敏症状有: 皮肤及粘膜发绀,全身瘀血,鼻盘青紫色,腹下、胸侧、 背部皮肤呈暗紫色。(2)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急促, 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明显,呼吸时站立或侧卧、俯卧, 也见犬坐式呼吸;口吐白沫,重症者吐血沫。(3)严 重者可出现休克症状如骨骼肌痉挛、抽搐、患畜僵直或 休克、呕吐、腹泻、烦躁不安、昏迷、循环衰竭导致猝 死,而且死亡较快,一般在出现症状后30分钟左右死亡, 不超过1小时。
接种反应的原因
2疫苗使用方面的原因 2.1没按使用说明要求接种规定日龄的动物,如 仔猪副伤寒疫苗只能接种1月龄以上的猪。 2.2有些品种个别批次的苗接种方法有明确要求。 如猪肺疫活疫苗,注明只能口服接种的就不能用 于肌注。口服猪肺疫疫苗如果用于肌肉注射很可 能在注射部位发生肿胀和溃烂。
其他主要原因
免疫疫苗种类多:同时注射多种疫苗或间 隔时间短引起的相互干扰,往往使免疫达 不到应有预期效果。应该说愈来愈明显! 遗传因素:动物对疫苗产生的免疫应答在 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因此,不同 品种,甚至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动物,对 同一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强弱也有差异。 (包括过敏)
其他主要原因
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分析
免疫失败
疫苗注射后,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仍然 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亚临床感染或持续 感染,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免疫失败。
免疫失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 疫苗自身原因: 1疫苗的质量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因素,弱毒苗接 种后在体内有个繁殖过程,因此接种的疫苗中必 须含有足够量的有活力的抗原。灭活疫苗接种后 没有繁殖过程,因而必须有足够的抗原量作保证, 才能刺激机体产生坚实的免疫力。油佐剂灭活疫 苗的性状必须稳定,良好的油佐剂灭活疫苗呈均 匀的乳白色,粘稠度适中,若出现油水分层现象 时,应废弃,否则影响免疫效果。
过敏反应
剖检见喉头、气管粘膜充血,气管内充满 大量泡沫,肺充血肿胀,、间质增宽、瘀 血,切面可见大量含有泡沫的液体流出; 上呼吸道粘膜水肿、喉头水肿、心肌出血, 粘膜出血,脾肿大等。但有个别急性死亡 猪无剖检病变。
抢救措施
过敏反应须早发现、早抢救。这就要求疫 苗注射人员不但要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等应 急药品,而且注射疫苗后要观察至少10分 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