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香港大学罗陆惠英教授: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大学罗陆惠英教授: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27
研究数据显示
越是创新度高的个案, 越难持续发展
28
How can ICT-supported transformation become an education epidemic?
Hargreaves, D. (2003). Education Epidemic: transforming secondary schools through innovation networks: Demos.
不幸的是这变革模型不再管用! 改变涉及多层面、有机的联系,並須因时、地济而。
23
越是创新越具对现状的破坏性!
ES001
创新的维度: •学习目标 •教师的角色 •学习者的角色 •评估方式 •与外界连通度 •技术的高、新度
24
Most traditional
研究数据显示
mean innovation score and relat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N=83)
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变革怎样可以成为 教育 ‘瘟疫’ (或是燎原的野火)?
29
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变革可持续发展的
五项生态条件
• 源自国际比较研究及在香港进行的 本地数据分析 • 此转变模型跟传统分阶段系统推进 的模型完全两样
30
生态条件1:政策
跟变革相配合的明确政策方向和压力
31
生态条件2:鼓励和支持策略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大学教育应用资讯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罗陆慧英教授 nlaw@hku.hk
2011年5月29 - 31日
1
GCCCE大会的目的
• GCCCE大会的举行,旨在汇聚世界各地教 育政策制定者、学者、教育工作者、校长 及一线教师,分享有关ICT教育应用的实践 方法及成功经验,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 展,促进教育创新。
添加翅膀的毛毛虫不会 变成蝴蝶。它只会制造 尴尬和不正常的毛虫。 蝴蝶只能通过蜕变而成。
9
信息技术支撑的
教学变革– 要取得成功会遇到什么挑战?
不在于找出那种是实 现新的教育目标的最 佳创新模式, 而是在于.....
10
在你的经历中,在教学、课程中引进 信息技术以改善教学成果所育遇到最 大的困难是什么?
8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Reform本科课改
“Adding wings to caterpillars does not create butterflies. It creates awkward and dysfunctional caterpillars. Butterflies are created through transformation.” Stephanie Marshall (1996)
Provides all students with common learning experiences that • develop their generic and intellectual capabilities • cultivate core moral and civic values of a democratic society
• 创新是濒危物种 -可以很容易灭绝,除非创 新能与环境条件通过互动共同进化 • 参与创新是孤独和危险的—可持续性备受 推动者精疲力竭、晋升、职业变化等情况 的挑战 • 建设创新网络可以广泛取得民眾的支持和 发展网络弹性
33
生态条件4:为学习而建的架构 (architecture for learning)
ICT教育应用经过多年的实践、推动, 到底对教育整体起到了怎么样的作用?
2
不少教育研究文献认为: 信息技术不能令学校教育产生根本变化
3
大纲
• 廿一世纪教育对信息技术的期盼—用以支撑 新的目标,新的教学方法 • 教改、教育创新的最大挑战—可持续性 • 五项使教育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 结論—培育领导才能和建立学习型组织以达 至超越技術的教育创新
21
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教育创新的成功例子, 有吗?
• 有! 从文献上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例子
• 问题是缺乏持续性,并难以推广、转移
• 为什么呢? – 转型是具 性! – 变化是远远超出了技术引进的范筹—它是 多方面的,并涉及 !
22
传统的创新变革模式
• • • • • 开始啟动 探索创新 实践嘗试 把新模式制度化 优化模型,进行广范推行采用
生态条件4:为学习而建的架构 (architecture for learning)
机构学习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0
一个专门为Learning 2.0 计划设计的学习与评估平台
生态条件5:学习信息技术设计
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创新的文物,中介和基础设施
41
42
生态条件5:学习信息技术设计
6
重新构想本科教育
会议讨论的改革范围: •本科课程须超越传统的聚焦于单一学科 •为提高教与学成效的策略:
– 评估 – 学生评价教学 – 教学创新 – 形式多样的学习 – 评估和监测学生的学习经历
7
Adopts an enabling curriculum structure that • assures flexibility for students to design their own combination of disciplinary majors, minors and electives, within and outside their home Faculties • requires students to complete 240 credits over four years (each ‘standard’ undergraduate course being 6 credits)
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创新的文物,中介和基础设施
43
以生态模型研究及指导如何利用信 息科技推动可持续的教育变革
44
/cscl2011
45
/cscl2011
46
47
/cscl2011
机构学习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单环学习—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作简单、短期回应
• 双循环学习 -面对问题时,处理基本假设信念和各种 类替代观点,为组织的持续发展积累优势
Argyris and Schön (1978)
• 需要明确区分机构适应(organizational adaptation)和 机构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iol and Lyles (1985) • 机构学习是更高层次的学习,能提升见解,启发思 维,建立集体意识
• • • • 选择正确的技术? 选择正确的数码教学资源? 说服其他人与您一起实现创新? 创新的实施能持续超过两年?
11
创新可持续性的挑战?
• 教育系统是复杂的 • 创新是‚洋‛ 品种,需要适应当地环境 、文化。 • 在某一情况下取得成功的做法未必能被 ‚转移‛,而必须通过第二个创新循环 来实现 • 须要以生态转变方式来研究和处理教育 上应用信息信技术的现象和问题!
技术的高、新度最 容易达高水平
评估方式改革最 难达到
25
研究数据显示
Correlation matrix of the innovation scores of cases across all regions (N=83)
教师的角色对其他5个维度都 有显着的相关性
26
研究数据显示
教师角色创新性越高, 变革的可持续性越低
生态条件1:政策
跟变革相配合的明确政策方向和压力
37
经费
• 香港优质教育基金提供 • 部分经费给予参加的学校, 作为聘请借调老师( 半职)之用 • 经费使老师有时间参与创新工作的各个方面,
生态条件2:鼓励和支持策略
适当的政策措施以栽培崭新实践的出现
38
计划分2阶段进行
生态条件3:专业连网
教育人员专业战略协作和联网机制
因此,人们认为是突破性的 新品种,其收成结果是比原 来的品种更差
20
以相互进化模式进行创新转换—一 个园区变化的比喻
• 庭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园内各种元 素具有很强的关联互动。改变其中 一个元素, 就会改变整个系统的各 个方面。 • 因此,在现时园林环境下发芽成长 表现最强的品种不一定是现时最值 得大力推广 • ‚最好‛的选择取决于环境条件的 综合设置。
适当的政策措施以栽培崭新实践的出现
例: • 大学里支持课改的教学发展补助金 • 香港中、小学: 政府設立优质教育基金, 电子 学习先导计划等推动发展。
• 纽西兰: 教育部要求校长必须修毕数码领导 课程及显示校内老师有能力推动教学创新 才可取得支持数码学习的资助款项。
32
生态条件3:专业连网
教育人员专业战略协作和联网机制
18
以相互进化模式进行创新转换—一 个园区变化的比喻
转变中的不匹配 绽放的花已为蝴蝶提供食糧 (花蜜),但蝴蝶的‚家‛ 尚未作好春天来临的准备— 毛毛虫还未有能养活它的叶 子!
这时候 蝴蝶的幼虫没有食物,不 能长大为成虫,此新品种因花粉 传播不足而得不到好收成。
19
以相互进化模式进行创新转换—一 个园区变化的比喻
15
以相互进化模式进行创新转换—一 个园区变化的比喻
农作物的种子在改变 了的环境下很难萌芽 、成长。
16
以相互进化模式进行创新转换—一 个园区变化的比喻
有人发现了此农作物的 一个新品种,能在新的 环境下很容易发芽,茁 壮生长。
17
以相互进化模式进行创新转换—一 个园区变化的比喻
可惜,此品种很早便 开花,而这时候其他 植物的新叶还未长出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