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PPT课件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PPT课件


-
24
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
(一)纤溶系统的激活与抑制
内源性凝血时PK分解产生激肽
纤溶酶原激活物 释放酶
tPA和uPA +
降解纤维蛋白
纤溶酶原
纤溶酶
水解凝血酶、凝血因子 -
纤溶抑制物(PAI-1等)
-
25
纤溶系统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保证血 流通畅,另外,也参与组织的修复和血管的 再生等。
-
15
(二)与血栓形成倾向有关的凝血因子异常
1.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
FⅦ多态性基因R353Q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FⅤ的变异R506Q、R306T可产生APC抵抗,促进血栓的形 成。
2.获得性血浆凝血因子增多:
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吸烟等可使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 ②恶性肿瘤、吸烟、酗酒及口服避孕药等可使FⅦ浓度增高 ③肾病综合征可使FⅡ、FⅤ、FⅦ和FⅧ等浓度增高
-
26
纤维蛋白的降解
-
27
(二)纤溶功能亢进引起的出血倾向
1.获得性纤溶功能亢进 ①器官严重损伤时释放大量纤溶酶原激活物
②某些恶性肿瘤可释放大量tPA入血 ③肝功障碍时合成PAI减少及tPA灭活减少 ④DIC时可产生继发性纤溶亢进 ⑤溶栓疗法时,溶栓药物等可引起纤溶亢进
2. 获得性血浆凝血因子减少 (1)凝血因子生成障碍:①维生素K缺乏。
②肝功能障碍。 (2)凝血因子消耗增多:DIC
-
11
1、血友病
是一组由于遗传性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障碍造成 的出血性疾病。
包括:
血友病A(Ⅷ缺乏症)
血友病B(Ⅸ缺乏症)
血友病C(Ⅺ缺乏症)
血友病A是典型的性染色体(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 病
基础。
-
2
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
-
3
某女,29岁,因停经38周,阴道见红2小时,于2004年8月21日12 Am入院,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产科检查:宫高33 cm, 腹围87cm, ROT已入盆,胎心132次/min。住院情况:产妇于8月22日 凌晨1 AM开始腹痛,4 AM阵发痛加剧送入产房待产。6:30AM产妇 出现阴道流血,胎心减慢到50-70次/min。怀疑胎盘早剥、胎儿宫内 窘迫。经家属同意,7:20AM入手术室抢救,行剖腹产,术中发现, 有子宫不完全破裂,腹腔积血300 ml,血尿100 ml,胎儿娩出已死, 产妇术中情况一直不好,9:50 AM行子宫全切,血压仍不稳,11 AM 紧急抽血化验,PT > 60sec,pt 8万/mm3,TT > 60sec,Fbg < 100mg/dl,3P试验阳性。经紧急会诊,全力抢救,输全血13个,但血 压仍进行性下降,中午12点心跳呼吸停止,继续抢救1小时无效死亡。
-
7
内凝系统
SK
PK


ⅩⅡ
ⅩⅡa
凝血旁路

HMWK
(选择通路)

ⅩⅠ
ⅩⅠa
催化作用 变化的方向
血纤维形成
Ca2+ Ⅸa
外凝系统 磷
ⅠⅩ
PF3 Ⅷ Ca2+

ⅦⅢ

Ca2+ (传统通路) 表
Ⅹa

面 阶
PF3 Ⅴ

Ca2+

Ⅱa
ⅩⅢ Ca2Ⅹ+ Ⅲa Ⅰa

Ⅰa
Ⅰa Ⅰa
Ⅰa
血液凝固机- 制
8
凝血系统
共同凝血途径的三个阶段:
1.因子FX激活成FXa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FII)激活成凝血酶(FIIa) 凝血酶的形成
3.纤维蛋白原(Fbg) 转变成纤维蛋白(Fbn) 纤维蛋白的形成
-
9
-
10
二、凝血因子的异常
(一)与出血倾向有关的凝血因子异常 1.遗传性血浆凝血因子缺乏
主要见于血友病和血管性假血友病。
表现:内出血,创伤后出血不止
-
12
欧洲皇室血友病遗传图
-
13
2、血管性血友病
病因:vW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缺乏
vWF
vWF
GPⅠb-Ⅸ-Ⅴ
platelet
GPⅡb/Ⅲa
actived
-
14
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在维生素K参与下,因子Ⅱ、Ⅶ、Ⅸ、Ⅹ由肝脏 合成,缺乏维生素K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 倾向; •
-
23
(3)APC抵抗
定义 正常情况下,若在血浆中加入APC,由于APC可使FVa
和FⅧa失活,而使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延长。但一部 分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标本,若想获得同样的APTT 延长时间,则必须加入比正常时更多的APC,通常将这一 现象称为APC抵抗。
原因 抗PC抗体、PS缺乏和抗磷脂抗体以及FV或FⅧ基因突变
第十四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邓华菲
-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的与要求
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微血管病性溶 血性贫血的概念;DIC的发病机制;DIC时机体 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出血、休克的发生机制。
熟悉:DIC的分期,影响DIC的发生发展因素。
了解: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血管、
血细胞异常对机体的影响。DIC防治的病理生理
-
16
第二节 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
凝血系统 凝血
抗凝血系统
抗凝
纤溶
纤溶系统
-
17
(一)抗凝血酶-Ⅲ减少或缺乏
AT- Ⅲ可灭活Ⅶa、Ⅸa、Ⅹa、Ⅺa,肝素存在时更强
获得性缺乏
合成减少
丢失消耗增多
E
肠道吸收 肝脏功 蛋白障碍 能障碍
外服 雌激素
肾病患者 丢失AT-Ⅲ
-
18
遗传性缺乏
AT-Ⅲ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约19Kb。由于遗传因素引 起的AT-Ⅲ基因变异,可导致AT-Ⅲ缺乏、异常症的发生。
Vit K缺乏或应用Vit K拮抗剂等 严重肝病、肝硬化等 口服避孕药、妊娠等情况
-
22
遗传性缺乏或异常和APC抵抗
(1)蛋白C缺乏、异常症
PC缺乏、异常症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包括数量缺乏 和结构异常。临床上多发生深部静脉血栓症。
(2)蛋白S缺乏、异常症 PS是APC分解FVa、FⅧa的辅助因子。PS缺乏、异 常症往往可导致深部静脉的血栓形成倾向。
AT-Ⅲ缺乏、异常症 通常可产生反复性、 家族性深部静脉血栓 症。
-
19
(二)蛋白C(PC)和蛋白S(PS)缺乏
蛋白C(肝合成)
凝血酶
激活的蛋白C(APC)
灭活FⅤa,FⅧa


凝血酶
蛋白S
血栓调节蛋白TM
内皮细胞
-
20
动物实验证明,APC可防治 大肠杆菌诱发的DIC。
-
21
获得性缺乏 PC和PS缺乏的原因:
-
4
问题 病人为什么死亡?
-
5
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止血的过程 血管痉挛
凝血系统
抗凝血系统
抗凝
血小板血栓形成
凝血
纤维蛋白凝块形成
纤溶
纤溶系统
-
6
第一节 凝血系统功能异常
一、凝血系统的激活 凝血因子:组织和血浆中直接参加凝血过程的各种物质
FⅠ:纤维蛋白原
FⅡ:凝血酶原
Ⅲ:组织因子,TF
Ⅳ:Ca2+
Ⅴ~Ⅹ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