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1.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涵义与价值1.1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涵义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是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2]。
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
其实课程资源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生事物,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利用了很多类型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那些具有开发与利用价值的资源才能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3]广义的科学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科学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科学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科学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4]因此,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可以理解为: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一切人力、物力等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1.2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价值1.2.1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劣势与城市相比,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存在着如下劣势。
(1)社会支持薄弱:在农村,人们基本上把语、数二科称之为“主科”,如果将一个对自然科学知识较为感兴趣且又有所建树的学生和语文数学的尖子生相比,几乎没有可比性,家长、邻居等只会认为他不学无术、不务正业。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之下,学生往往缺乏科学课程意识,科学课根本不在学生自觉学习的“范围”内,学校、教师等更是对科学淡然视之,甚至不为之。
(2)师资条件欠缺:教育教学的分配存在着严重的失衡情况,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师相比,在学历、职称、能力、水平都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农村小学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课堂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当多的农村学校都没有专职型科学教师,而是由语文、数学等学科老师兼任,其结果是敷衍了事,简单应付,阅读科学自然成为主流的教学形式。
(3)材料设备不足: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小学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方面均较差,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在山区的一些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实验设备,没有图书资料。
有些学校即使有设备、材料,但也往往处于设备闲置状态。
1.2.2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优势对于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科学课程来说,农村却有比城市独特的课程资源优势。
农村的田间地头、树林、灌木、草地、池塘、河流等都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农村耕作方式的变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病虫害的防治、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又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5]。
例如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中体现的动植物生长(植物的一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就在农村日常生活中,鸡、鸭、牛、羊等动物的饲养,花生、黄豆、地瓜等农作物的种植等往往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有一定的见识与经验,这些恰恰是城市的学校所没有或难以办到的,科学教师若能充分认识到这一优势,加以开发和利用,将有效促进科学教学。
2.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类型与特点2.1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划分科学课程资源的划分常见的为:按照课程资源分布的空间不同对其进行划分这一分类方法,也就是将课程资源分为学校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与社区课程资源三大类。
学校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等图书资料、实验室、花草树木、生物角、学校建筑等;家庭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家用电器、家居设备、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社区各类工作人员、工厂、农场、植物园、动物园、科技场馆、高校科研院所等[6]。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就是采用这种分法。
而本人认为,农村科学课程资源的划分应根据其特点,分为:2.1.1农村自然环境课程资源自然环境课程资源是指本地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地形、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分布等,它是科学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农村课程资源。
2.1.2农村生产、生活实践资源农村生产生活实践资源是指农民在进行生产活动,或生活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知识,以及他们使用的工具、器械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这部分农村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我们应“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紧贴生活实际,善于从中挖掘科学课程资源[7]。
2.1.3学生和农村村民生产生活中疑难问题课程资源即研究学生和农村村民生产生活中疑难问题的开发和利用。
学生和农村村民生产生活中疑难问题也是宝贵的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一部分资源,是生活化教学的必然要求[5],体现了科学知识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新科学课程理念。
2.2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特点2.2.1地域性: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结合农村的优势和传统,充分利用农村的课程资源,直接反映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地形、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分布等,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农村丰富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基于乡土而又超越乡土,是科学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农村课程资源。
2.2.2生活性:农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科学饲养、种植等科学知识,农民们日常劳作时的工具、器械中所蕴涵的科学原理(如锄头的拿法蕴涵着杠杆原理、稻田抽水机中蕴涵的大气原理等),不仅是学生科学知识的课程资源,也是孩子们进行动手实践的生活“实验器材”。
2.2.3经济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农村含有的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科学饲养等,在这些方面上不仅都可以体现动植物的生长,并且也方便观察,经济实用,还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3.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不足由于广大农村小学在社会支持、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等方面还是远不及城镇小学,科学课程在广大农村小学已有再次面临形同虚设的不为与难为境地,理想与实际问题的差距常使农村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甚积极[8]。
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3.1科学教师资源极其僵乏专业知识结构严重不平衡,科学课教师行为与教育理念分离,相关的培训与教研不到位。
3.2科学课程实物资源等着配购有条件进行课程实物资源配套的学校,那些来之不易的资源却没有很好地得到利用,使用率不高。
3.3社区课程资源处于无组织状态相较于城镇小学,学校、教师并没有开发与利用社区资源的意识,没有进行资源利用的策略性规划,农村课程资源处于闲置,无组织的、即便加以开发利用也是随心所欲的,没有进行结构性,逻辑性的筛选。
3.4家庭课程资源仍未“苏醒”许多的农村家长到目前为止仍旧认为学生到学校听老师讲课、放学在家里做作业,再回到学校考试,考得好就是学会了,不及格或成绩不好就是没有学会。
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学生到学校上课,学习是学生和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学生回到家里家长充其量是监督一下学生的作业问题,而且更多的是语、数的学习问题。
对于语、数成绩外的一切学习毫不关心。
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5网络课程资源启动较慢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许多农村学校还没有接通网络,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普通信息技术和开发网上资源,开展网络教学的要求,小学更甚。
一些已经联网的学校,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存在严重的问题:硬件与软件投资比例不合理;管理维护不好,完全监控不力;人员培训跟不上,网络资源闲置;网络建设缺乏学术界的标准,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没有有效地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并体现学校网络的公共性与协作性;校园网络没有成为教育改革的促进者,不能体现出创造性的优势。
[9]4.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与建议4.1树立正确的科学课程资源观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直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10],教科书就是学生的世界,人们对科学课程资源的认识局限在对教科书的修改、更新、引进上,而忽视本土性、生活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会使教学素材与资源脱离学生的生活,脱离学生的经验,科学知识成为游离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化,枯燥乏味的文字堆积。
新的课程资源观要求变学生的世界为教科书,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均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再是教育专家、学者、编者的特有工作,教师拥有课程权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创造的权力。
此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成为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在科学课程建设中将日显其重要性。
4.2完善科学课程资源管理制度4.2.1改革科学课程资源结构不合理的制度,使之均衡化“改变国家垄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管理的局面,建立国家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比例均衡体制”。
[11]长期以来,国家垄断科学课程的开发与管理,这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机会的需求激增,不符合时代对教育的要求,统一的科学课程方案无法顾及地方、学校和学生、教师的差异,大一统的科学课程决策权限受到挑战。
“随着我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而校本课程开发政策的出台改变了学校、教师在课程决策中的地位。
使校本课程的发展走上了新台阶,国家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趋于均衡化。
”[9]4.2.2改变科学课程资源评价单一化,使之多样化。
长期以来,考试是我国唯一的评价方法,农村小学更甚。
作为不被重视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科学教材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都设计成习题制好答案,让学生背,从而评价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
这样科学课程的新理念难以实现,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评价实际上是教育的管理者对学校教师、学生的主体单一、内容单一,只注重结果(特别是语数)的评价。
对于学校而言,升学率意味着一切;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的平均分是对自己工作的评价;而学生,则从俗语“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中可看出当前评价内容的单一,这样的评价有还不如没有好。
评价是为督促被评价者更有利于工作,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使教育教育工作者不敢懈怠[9]。
4.2.3全面推广科学课程资源改革任何课程改革政策的推行必须有课程资源的支持。
“如果制定政策时没有考虑实施政策所需的资源,而且如果没有必要的资源,学校、教师和学生就会处于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局面”[12]。
因此,农村科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在政策上保证各种课程资源及其责任主体能够得到落实。
4.2.4建立较为健全的师资培养培训制度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都有极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科学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上没有正视农村小学的现状,课程内容或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实效。
4.3遵循农村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4.3.1因地制宜原则“农村小学的科学教育资源优势在于农业、自然等相关领域,这是农村学校科学教育的特色和竞争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