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子宫肌瘤诊疗常规[1]

子宫肌瘤诊疗常规[1]

诊疗常规
一、子宫肌瘤
【概述】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子宫肌瘤,主要是由于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多见于30~50岁妇女,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

【诊断标准】
1、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部分患者可触及下腹部包块,伴白带增多、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不孕、继发贫血等症状。

2、B超提示:子宫肌瘤。

【纳入标准】
1、无基础疾病、合并症及并发症。

2、年龄:≦50岁
3、妇科检查:子宫大小≧子宫妊娠10周≦子宫妊娠14周大小;活动度好,无压痛。

子宫旁未触及包块。

4、无盆腹腔手术史。

5、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辅助检查任何一项检查异常者。

3、术中发现:其他部位有病变或术中出现并发症者。

4、宫颈肌瘤和阔韧带肌瘤者。

5、术中病理诊断为非子宫肌瘤者。

【诊疗常规】
1、腰麻联合麻醉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2、药物
术中、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止血药物以及对症治疗。

3、术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白带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全导心电图、B超、胸部正位片(DR)、血脂、血糖、电解质、乙肝五项、艾滋病抗体、丙肝抗体、梅毒抗体、TCT、病理检查。

【出院标准】
1、刀口Ⅱ/甲级愈合。

2、体温、血象正常。

【质量标准】
1、平均住院天数12天。

2、疗效标准:平均治愈率≧99%,病死率﹤1%。

3、切口感染率﹤0.5%。

二、人工流产
(一)诊断依据
停经史,早孕反应有或无,尿妊娠试验阳性,妇科检查子宫增大,盆腔B超示宫内有妊娠囊。

(二)术前准备
1.血常规妇科检查如需要行白带检查。

2.B超明确胎囊大小。

3.有合并症者查心电图,肝肾功能等以便评价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三)人流负压吸引术:适于10周的妊娠
1.人流钳刮术:适于11—14周妊娠。

2.术时常规检查吸出物是否与孕周相符。

(四)治疗
1.术后予抗炎治疗,促子宫收缩药物治疗。

2.嘱其避孕1个月,禁性生活;10天内禁盆浴;7—10天门诊复查。

四、宫颈癌
【病史采集】
1. 浸润前期的宫颈癌,可无症状,或仅有分泌物增多,粉色白带等宫颈糜烂的表现,部分患者可有接触出血(性交、阴道检查等)或排便后出血。

2. 浸润癌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或米汤状的恶臭分泌物,晚期可有腰骶部疼痛、尿闭及肾功能不全等继发性症状。

【体格检查】
1.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极早期浸润癌,宫颈光滑或为不同程度的糜烂,易有接触性出血。

2.浸润癌可分为:
(1)外生型──菜花样,结节样、质脆、易出血。

(2)内生型──肥大,质硬,如桶状。

(3)晚期癌组织坏死脱落成溃疡空洞型。

三合诊检查根据浸润程度可扪及主、骶韧带增粗,无弹性,甚至为“冰冻骨盆”。

【辅助检查】
1.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提示癌细胞存在。

2.碘试验:不着色者为阳性,在该部位取活检。

无阴道镜时可借助该试验发现异常部位。

3.阴道镜检查:临床可疑或细胞学检查异常而又无明显的子宫颈癌体征时均应进行阴道镜检查,以协助定位,提高活检检出率。

4.子宫颈活体组织检查:这是最可靠和不可缺少的方法,有钳取法、
子宫颈管刮取法及子宫颈锥形切除法等,前两种常用。

5.其他辅助检查:如胸片、静脉肾盂造形、膀胱镜、直肠镜、同位素肾图等视病情选择。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1)适应证:0~Ⅱa期,年轻、卵巢无病变者可保留卵巢。

术式选择:
1)宫颈锥形切除术:适用于早期宫颈癌的诊断或确定病变范围,CIN患者需保留生育功能且术后可随访者。

2)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宫颈原位癌。

3)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宫颈癌Ⅰa期。

4)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Ⅰb~Ⅱa期。

2.放射治疗(包括腔内放射和体外照射)
(1)适应证:各期宫颈浸润癌及不适于手术的原位癌。

(2)禁忌证:
1)骨髓抑制:白细胞<3000/ul,血小板<70000/ul者。

2)急性或亚急。

3)肿瘤泛化,恶液质,尿毒症者。

4)急性肝炎,精神病发作期,严重心血管疾患未获控制者。

(3)治疗方案:
1)原位癌及Ⅰa期,单纯腔内放疗。

2)Ⅰb期以上需行腔内放疗+体外放疗。

3)为缩小肿瘤,减少术中癌细胞播散可采用术前腔内放疗。

手术切除不理想或病检有淋巴结转移应行术后体外照射。

具体实施在放疗科进行。

3.化学药物治疗
(1)适用证:Ⅲb期宫颈癌,局部肿瘤巨大,伴有宫旁团块浸润或病理分级在Ⅲ级以上者,可用化疗配合放疗;Ⅳ期宫颈癌,术时发现髂总动脉分叉以上有淋巴结转移者,宫颈癌放疗或术后复发转移以及晚期宫颈癌均属化疗范围。

(2)禁忌证:骨髓抑制、恶病质以及脑、肝、肾有严重病变者。

(3)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消瘤芥(AT1258)、5-氟脲嘧啶(5-Fu)、争光霉素(BLM)、烈霉素(MMC)、阿霉素(ADM)、顺铂(DDP)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