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河流简介

山西河流简介

山西河流众多。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全省约有24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4000平方公里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8条。

前5条向西、向南流,属黄河水系;后3条向东流,属海河水系。

汾河是省内最大河流,源于管涔山脚下的雷鸣寺,长710公里,纵贯省内中部,至万荣县庙前村附近汇入黄河,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是省内主要农业地带。

沁河发源于太岳山二郎神沟,流经沁源、安泽、沁水、阳城等县,而后切穿太行山流入河南省,汇入黄河,全长450公里(省境内351公里),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省境内9315平方公里),是山西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

涑水河源于绛县横岭关,向南入黄河,全长196公里,流域面积5548平方公里。

昕水河有南、北两支上源,北支源于隰县北石楼山,南支源于蒲县东北南耀山,两支于午城交汇,西流注入黄河,全长134公里,流域面积4321平方公里。

三川河由北、东、南三川在离石县城至交口镇之间汇集而成,流经方山、离石、中阳、柳林4县,流域面积416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

海河在山西境内长400余公里,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23.4万平方公里)的25%,汇水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

桑干河在山西境内长252公里,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

滹沱河在山西境内长3 30公里,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

漳河在山西分清漳河和浊漳河两支,清漳河流经太行山区,在黎城下清泉进入河北省,境内河长150公里,流域面积4043平方公里;浊漳河经长治盆地,在平顺马塔村流入河南省,境内河长223.2公里,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间,纵贯山西南北。

由于河床比较大,流水急,航运困难,灌溉用水不便,但水力资源丰富,是山西可资利用的最大水源。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长710公里,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

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

汾河发源于宁武县东寨镇管涔山脉楼山下的水母洞,周围的龙眼泉、支锅奇石支流,流经东寨、三马营、宫家庄、二马营、头马营、化北屯、山寨、北屯、蒯通关、宁化、坝门口、南屯、子房庙、川湖屯等村庄出宁武后,流经六个地市,34个县市、在河津市汇入黄河。

汾河流域面积3974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养育了全省41%的人民。

据史料记载汾河水资源曾经十分丰富,战国时有奏穆公“泛舟之役”;汉武帝乘坐楼船溯汾河而行;从隋到唐、宋、辽、金、山西的粮食和管涔山上的奇松古木经汾河入黄河、渭河,漕运到长安等地,史书称“万木下汾河”。

直到50年代,在《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歌里,依然生动地描绘了“汾河流水哗啦啦”的喜人景象。

汾河四周九山汇聚,林海茫茫,溪流淙淙,亭台楼榭,风光旖旎,自古以来,就被列入名山大川之列。

《山海经》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

西流注入河(黄河)。

”《水经注》载:“汾水出太原汾阳之北管涔山。

”有史以来,汾源和汾水为三晋悠久灿烂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汾源碱晋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是三晋人民饮水思源,寻根感恩之处,其水之纯净甘醇、景之优美别致,自古享有三晋第一胜境之美誉。

现汾源旅游景点有汾源灵沼、雷鸣寺、楼子山等,为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是三晋儿女依恋、崇敬、向往之地,是全省人民民心凝聚、众志成城的象征。

沁河古称沁水,也称少水,《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遂伐晋,取朝歌。

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

张武军于荧庭,戍郫邵,封少水”,文中的少水即沁河,当指端氏附近河段。

沁河发源于沁源县西北部绵山东麓的二郎神沟,流经郭道镇境后与北源赤石桥河、东源紫红河汇合。

这与《水经注》的记载完全相合:“沁水即少水也,或言出谷远县羊头山世靡谷。

三源奇注,经泻一隍,又南会三山水,历落出,左右近溪,参差翼注之也。

”郦道元在注中把沁河东源紫红河作为正源,所以说沁河发源于羊头山。

羊头山亦称谒戾山,横亘于武乡、沁县、平遥、沁源交界处,赤石桥河与紫红河皆发源于此山,在郭道镇境与正源相汇,故曰“三源奇注,经泻一隍”。

沁河南流经交口村有白狐窑河从东汇入;在河西村有狼尾河从西汇入;在中峪乡龙头催有西川河从西汇入,故曰:“又南汇三水”。

同时又有两岸溪涧不断注入,故曰“左右近溪,参差翼注之也”。

这最后流经大南村出沁源县境。

沁河又南经安泽县、沁水县、阳城县后,切穿太行山流入河南省境。

再经济源、沁阳,在武陟县西营附近注入黄河。

全长456公里,流域面积12900平方公里。

在山西境内长363公里,流域面积9315平方公里。

沁河是山西省内仅次于汾河的第二大河流。

涑水河发源于山西省绛县横岭关陈村峪。

《水经》:“涑水出河东闻喜县东山黍葭谷。

”注曰:“涑水所出,俗谓之华谷,至周阳与洮水合,水源东出清野山,世人以为清襄山也。

”涑水河向西南流经山西省的闻喜县、夏县、运城市区、临猗县至永济市伍姓湖,在弘道园村附近汇入黄河,全长196公里,流域面积5548多平方公里。

涑水河主要支流为姚暹渠,605~607年(隋大业年间)都盐吏姚暹为保护盐池重修而得名。

姚暹渠源于闻喜,流经夏县、运城,绕盐池东侧和北侧至永济入伍姓湖,为季节性河流。

三川河由北川、东川、南川汇流而成,故名三川河。

干流在山西省离石市以上称北川,发源于吕梁山北段西麓方山县的赤坚岭,流经方山县城,在离石市纳支流东川后始称三川河。

再往下游6公里的交口镇汇入支流南川,然后流经柳林县城。

于石西乡西河口村注入黄河左岸。

河道全长176公里,入黄口高程624米。

东川有两个源头,偏北的一支叫小东川,发源于吕梁山脉的骨脊山,流向为东北西南向。

偏南的一条叫大东川,发源于吕梁山西麓的神林沟,经吴城镇,以东南西北流向在车家湾汇合小东川后由东向西流经田家会,在离石市汇入三川河左岸。

南川发源于吕梁山西麓,山西省中阳县刘家坪乡凤尾村界牌岭,以北偏西方向流经中阳县城,在离石交口镇汇入三川河左岸。

三川河干流可分为上中下游三段:由河源至圪洞镇(方山县城所在地)为上游,河道长49公里,比降8‰,河谷较窄,川峡相间。

圪洞镇至离石市为中游,河道长52公里,比降4.7‰,此段河谷开阔,川地平坦,水利条件较好,是当地农业生产基地。

离石市以下为下游,流向转为由东北向西南流,河道长75公里,比降3.8‰。

此段由离石市至交口镇河谷较宽,交口镇以下至柳林县城河谷较窄,河道曲折,川地较少,柳林县城以下至后大成水文站河谷又放宽,平均宽800米左右,后大成以下为峡谷段,河道弯曲,水流湍急。

三川河是晋西汇入黄河北干流左岸诸多支流中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积4 161平方公里。

据实测资料统计,三川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若加上柳林县泉水亿立方米共为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亿立方米,合计水资源亿立方米。

年最大径流量亿立方米,最小年为亿立方米,最大最小比值为3。

多年平均输沙量2908万吨,输沙量的年际变化更大,最大年输沙量达8350万吨,最小年只有461万吨,最大最小比值达18。

水沙年内分配集中,汛期(7~10月)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0%左右,汛期沙量则占到95%左右。

沙量往往又多集中在几次暴雨洪水中,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767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2908万吨,流域平均每平方公里输沙量6989吨,若按水土流失面积平均,则高达每平方公里10510吨,而局部地区每平方公里的侵蚀量可高达2万吨。

昕水河昕水河流域位居黄河中游的东岸,山西省吕梁山南端,为我国黄土高原主要残塬沟壑分布区。

发源于山西省境内的蒲县摩天岭,昕水河河流全长 134公里,在大宁县西注入黄河。

全流域包括蒲县、隰县、大宁、吉县、永和5县的40个乡(镇)和乡宁、交口的个别自然村。

流域面积为4326平方公里。

昕水河流经黄土残塬区,水量不大,含沙量高,大宁站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亿立方米,年平均含沙量55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2830吨。

桑干河是海河的重要支流,其上游有源子河、恢河两条河流。

主流恢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的管涔山分水岭村,源子河发源于山西省左云县的截口山。

两河在朔县与邑村会合后始称桑干河。

桑干河流经朔县、山阴、应县、怀仁、大同至阳高县尉家小堡村进入河北省境内。

桑干河在山西境内的河流长度为252公里,流域面积达17142平方公里。

桑干河上的主要支流有黄水河、浑河、御河等。

滹沱(Hutuo)河繁峙县泰戏山,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东流至河北省献县臧桥与子牙河另一支滏阳河相会。

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阳武河、云中河、牧马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状排列,主要集中在黄壁庄以上,以下无支流汇入。

流域内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倾斜,西部地处山西高原东缘山地和盆地,地势高,黄土分布较厚;中部为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矿;东部为平原。

流域内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较重。

流经山区、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全流域面积的86%,河流总落差达1800余米。

瑶池以上为上游,沿五台山向西南流淌于带状盆地中,河槽宽自一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缓慢。

瑶池至岗南为中游,流经太行山区,河谷深切,呈“V”形谷,宽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

黄壁庄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道宽广,最宽可达6000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渐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两岸筑有堤防。

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自东向西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年降水量400~700毫米,集中于夏季。

地表径流主要由降雨补给。

年均径流量约22亿立方米,分布不均,以太行山东坡产流较大,愈往上游愈小。

径流的年内分配也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多水年的水量为少水年的10倍。

由暴雨酿成的洪水,峰高量大,陡涨陡落,主要来自干流和冶河,多发生在7~8月。

含沙量11.4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2920吨。

全流域已建有岗南、黄壁庄(见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利枢纽)、孤山、下茹越、观上、双乳山、石板、下观、大石门、郭庄等大中水库10座及众多小型水库、塘坝,洪水灾害基本控制,灌溉、发电效益显著。

流域内矿藏丰富,尤富煤。

有石家庄、阳泉等城市,经济发达。

革命胜地西柏坡(见平山县)、苍岩山风景区及隆兴寺等名胜古迹可供游览。

滹沱河历史名称多异。

《礼记》称恶池或霍池。

《周礼》称厚池。

战国时称呼沦水(呼池水)。

秦称厚池河。

东汉称滹沱河。

《史记》称滹沱,也称亚沦。

《水经注》称滹沱。

曹魏称呼沱河。

西晋称滹沱河。

北魏曾一度改称清宁河。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繁峙县泰戏山下孤山村一带,流经代县、原平县及忻定盆地,自东冶镇以下转入太行山东坡,从猴刎入平顶山,经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和灵寿县,自正定县北白店村西入境,经流县内40多个村庄,至大丰屯村北出境入藁城县,经无极、晋县、深泽、安平、饶阳等县,至献县老河口与滏阳新河汇合入海。

漳河漳河在中国的水文资料里,是一条不起眼的河流。

虽然流经晋冀豫,是海河的重要支流,可是其影响力却远不及其它的大江大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