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裂工艺技术

压裂工艺技术


3.利用压裂液粘度和密度控制裂缝高度 压裂液粘度越大,裂缝越高,保持在50-100mPa·较合适。 s 要控制裂缝向上延伸,应采用密度较高的压裂液;要控制裂 缝向下延伸,则应采用密度较低的压裂液。 (二)人工隔 层控制裂缝 高度技术 1.用漂浮 式转向剂控 制裂缝向上 延伸技术 (1)工作原 理
(2) 对漂浮式转向剂性能要求
(4)技术要求
1)水力锚的啮合力必须大于施工时作用于封隔器上的上顶力, 以免顶弯油管; 2)施工时作用于封隔器上下的压差必须小于封隔器允许的最 大压差;
3)压裂层的射孔段与上面一层射孔段之间的距离,中深井应
不小于3m,深井应不小于5m。
2.双封隔器分层压裂
(1)管柱结构图
(2)用途 在射开多层的油气井中, 对其中任意一层进行压裂。 (3)特点
(5)孔眼持球力
考虑孔眼和堵球几何尺寸的影响,需对上式进行修正。即
当FH’>Fu时,堵球才能坐封在孔眼处不脱落!
4.选择堵球直径与堵球数量的经验公式 (1)选择堵球直径经验公式
(2)选择堵球数量的经验公式
5.不同密度差、不同流量与封堵效率关系
(三)限流法分层压裂
1.限流法分层压裂工艺原理
3.表面活性剂
在气、液混合后,使气体成气泡状均匀分散在液体中形成泡沫。
4.滑套封隔器分层压裂 有两种管柱类型,而且开关滑套方式也有两种。 国内最常用的是只有喷砂器带滑套的管柱和采用投球憋压 方法打开滑套。 (1)管柱结构图 (2)用途 1)可以不动管柱、不压井、不放喷一次施工分压多层; 2)对多层进行远层压裂和投产。 (3)特点 1)对油气层伤害小,有利于保护油气层; 2)由于受管柱内径限制,一般最多只能用三级滑套,一次分 压四层; 3)如果一次压多层,必须起钻换管柱,才能对下部层位进行 排液投产。
1)密度小于压裂液密度。对水基压裂液漂浮式转向剂密度最好
在0.6-0.7g/cm 之间; 2)粒径70-120目。最大范围不应超过70-200目;
3
3)能适应裂缝中压力、温度及流体环境。承受静压14MPa时,
颗粒完好率在80-85%以上; 4)形成阻挡条带后,能在转向剂层两边产生很大的压力降;
5)对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小。
为简化计算,也 可用(fd-NRe)关系曲 线求其值。将式(54)两端乘以NRe平方 可得
利用式(5-6)和(5-7)分别求出NRe和fd后,在图5-6上标出两点, 由两点所连直线与(fd-NRe)曲线交点所对应的值,即为实际的NRe 和fd值。
然后用式(5-3)或下式求Vs。
堵球在套管中沉降时,如在层流中,计算出的Vs不受管壁 影响。如在紊流中,则应进行修正。
有转向剂的液体之后短时间关井,然后再进行正常压裂作业。
(三)冷水水力压裂控制裂缝高度技术 1.作用原理 通过向温度较高的地层注入冷水,使地层产生热弹性应力,大 幅度地降低地层应力,而使缝高和缝长控制在产层范围内。 2.压裂工艺 1)在低于地层破裂压力的条件下,向地层注入冷水预冷地层; 2)提高排量和压力,使压力仅大于被冷却区水平应力,在冷却 区内压开一条裂缝; 3)控制排量和压力,注入含高浓度降滤剂的冷水前置液延伸裂 缝。推荐的降滤剂为植物胶或石英粉; 4)注入低温粘性携砂液支撑裂缝,完成压裂全过程。 3.应用范围 1)产层不存在清水伤害问题; 2)胶结性较差的地层; 3)用常规水力压裂技术难以控制裂缝延伸方向的油气层。
时,应先上下活动,不得猛提。
3.桥塞封隔器分层压裂 (1)管柱结构图 (2)用途 在射开多层的油气井中,对 其中任意一层进行压裂。 (3)特点 1)施工比较安全,不易发生 砂卡和拉断油管等事故; 2)控制压裂层段准确可靠; 3)适用于深井压裂; 4)施工工艺较复杂,压裂前 需先下入桥塞;压裂后,若桥 塞下面有产层,则需打捞或钻 掉桥塞。
缝和支撑裂缝,完成压裂全过程。 (4)应用范围 1)生产层与非生产层互层的块状均质地层; 2)水层位于生产层之上,两者之间无良好隔层; 3)生产层与气顶之间隔层很薄; 4)生产层与上隔层的地应力差较小,不能阻止裂缝垂向延伸。
2.用重质沉降式转向剂控制裂缝向下延伸技术
通过使用重质沉降式转向剂在裂缝底部形成压实的低渗透层, 阻止裂缝向下延伸。其工艺过程基本上与使用漂浮式转向剂相 同。 主要用石英砂和陶粒。 3.同时使用两种转向剂控制裂缝向上和向下延伸技术 将上述两种技术综合应用。 为了使两种转向剂在裂缝中能上浮和下沉,一般在注入加
2.限流法分层压裂工艺要点 1)根据压裂要求设计射孔方案。 2)必须保证每个孔眼畅通,可先用稀酸预处理疏通孔眼。 3)为保证尽可能多的射孔层段被压开和每层有足够的排量, 应在套管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排量。 4)在允许的最大排量下,孔眼摩阻必须大于各层间破裂压力
的差值,即形成的井底压力应高于所有层的破裂压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泡沫压裂工艺技术
(一)泡沫压裂的优点 1)视粘度高,携砂和悬砂性能好。 2)滤失系数低,液体滤失量小。 3)液体含量低,对地层伤害小。
4)摩阻损失小,比清水可降低40-60%;
5)压裂液效率高,在相同液量下裂缝穿透深度大; 6)压裂液返排速度快,排出程度高。(助排作用)
(二)组成
1.气相 一般N2(常用)、CO2。 2.液相 水或盐水、原油、凝析油、精炼油、酸类。
5)各层间不能串通,以达到分层压裂的目的。
3.孔眼摩阻计算公式 (1)美国埃索生产研究公司计算公式
(2)利用矿场资料估算孔眼摩阻公式
(四)蜡球选择性压裂
1.工作原理和作用 蜡球选择性压裂是利用高渗层与低渗层吸水能力不同,在压 裂液中加入蜡球暂堵剂将高渗层封堵,从而压开低渗层。油井 投产后,蜡球被原油逐渐溶解,而使堵塞解除。 采用蜡球选择性压裂可以使低渗层得到改造,提高单井产量。 若高渗层为高含水层,还可封堵产水层段降低油井含水率。
2)排量按台阶式增加,每次增量为80-160L/min;
3)在每个排量下稳定注入一定时间,直至取得该排量的最大 稳定压力; 4)用所取得的排量、压力数据,绘制压力与排量关系曲线; 5)找出图中的斜率变化点(即拐点),该点的井底压力即为裂缝
延伸压力。
(三)裂缝闭合压力测试 指当裂缝面即将相互接触时的井底压力。 裂缝闭合压力测试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保持裂缝延伸的速率下注入一定量的液体,使裂缝达 到足够的长度后,停泵关井,待裂缝闭合; 另一种是在停泵后,用油嘴控制在恒定速率下返排,使裂缝闭 合。 步骤和方法: 1)在保持裂缝延伸的速率下注入2%浓度的氯化钾水溶液或压裂 施工的前置液; 2)在裂缝延伸一定长度后停泵,并用油嘴控制在恒定速率下返 排; 3)绘制井底压力与返徘时间关系曲线(如图5-11); 4)找出曲线的斜率变化点(即拐点),该点压力即为裂缝闭 合压力。
(4)技术要求
1)施工时,桥塞上下压差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压差; 2)水力锚的啮合力必须大于施工时作用于封隔器的上顶力; 3)打捞桥塞时,应先将桥塞上沉砂冲干净; 4)捞住桥塞后,起管柱时应先上下活动将桥塞解封,卡瓦收
回,再慢慢上起,不得猛提;
5)若使用可钻式桥塞,钻桥塞时应注意保护油气层和防止发 生井喷。 桥塞:/C-swf.asp
(3)漂浮式转向剂压裂工艺
1)用前置液造缝,最好选用水基压裂液; 2)用加有漂浮式转向剂的低粘压裂液延伸裂缝,并制造人工隔
层。要求压裂液粘度应小于20mPa·,漂浮式转向剂浓度推荐选 s
用30-120kg/m ; 3)保持原有排量和压力继续注入不加转向剂的低粘压裂液;
3
4)逐步提高排量和压力注入高粘前置液和携砂液,继续延伸裂
此时式(5-1)为 (2)堵球在套管中运动的惯性力
(3)孔眼对堵球的吸引力
取VR为孔眼内最大水平流速的一半,则
将(5-14)代入(5-13)得
式中的fd可从图5-4中查出,此处的雷诺数可用下式计算 当FD>Fi时, 封堵成功!
(4)使球脱离孔眼的力
查fd的雷诺数可用下式计算
如果忽略球进入孔眼内之面积,5-17和5-18简化为:
第十章
压裂
——压裂工艺技术 一、分层及选择性压裂技术 二、测试压裂技术 三、裂缝高度控制技术 四、泡沫压裂工艺技术 五、高能气体压裂技术
一、分层及选择性压裂技术
主要用于多层的油气井中,对其中某个或某些目的层进行 压裂。 (一)封隔器分层压裂 1.单封隔器分层压裂 (1)管柱结构图 (2)用途 对最下面一层进行 压裂。 (3)特点 1)管柱结构简单; 2)施工比较安全, 不易发生砂卡; 3)适用于各种类型油 气层,特别是深井和大 型压裂。
1)控制压裂层位准确可靠;
2)施工中两个封隔器之间 拉力较大,对深井和破裂压 力高的地层,不宜采用此种 工艺技术。
(4)技术要求
1)两个封隔器之间的所有井下工具、短节的本体和螺纹抗拉
强度必须大于施工时的最大拉力; 2)喷砂器应紧接于下封隔器上部,以免施工时在下封隔器上 形成沉砂; 3)压裂层射孔段与上下层射孔段之间的距离一最不应小于5 m, 最少不小于3m; 4)起管柱前,应先反循环将下封隔器上部沉砂冲净。起管柱
三、裂缝高度控制技术
(一)常规裂缝高度控制技术 通过选择和利用油气层上下的致密泥质隔层、施工排量、压 裂液粘度与密度来控制裂缝高度。 简便易行,但推广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1.利用地应力高的泥质隔层控制裂缝高度 具备条件: 1)对于常规作业,在砂岩油气层上下的泥质隔层厚度一般应 不小于5m; 2)上下限层地应力高于油气层的地应力2.1-3.5MPa时更为有 利。 2.利用施工排量控制裂缝高度 美国棉谷地区总结出施工排量与裂缝高度有如下关系:
(二)堵塞
球选择性压
裂 1.堵塞球选 择性压裂工 艺原理
2.堵塞球分类
1)高密度堵球—球的密度大于压裂液密度(效率低,不返出) 2)低密度堵球—球的密度低于压裂液密度(效率高,但是返出) 3.堵塞球封堵效果计算公式 (1)堵球在套管内的运动速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