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费用

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费用

第一、二节要素费用核算的程序1、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的核算程序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专门有成本项目的费用,应单独地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帐科目;如果是某种产品的直接计入费用,还应直接记入这种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原材料”或“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如果是几种产品的间接计入费用,还应采用适当分配方法,单独分配计入这几种成本明细帐的“原材料”或“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2、要素费用中其他费用的核算程序对于直接用于辅助生产的费用,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门设立成本项目的各项费用,应分别计入“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科目;对于用于产品销售的费用、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以及用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费用,应分别记入“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对于用于固定资产购置和建造等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则应记入“在建工程”等科目。

材料费用的核算进行材料费用核算,首先要进行材料发出的核算;然后根据发出材料具体用途,分配材料费用,将其记入各种产品成本和各种经营管理费用等。

1、材料发出的核算(1)按实际成本进行的材料发出的核算(2)按计划成本进行材料发出的核算。

在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情况下,材料的收发凭证都按材料计划单位成本计价。

材料明细帐中收入材料和发出材料的金额都应根据收发凭证按计划成本登记。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行材料的总分类核算,也应设立“原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总帐科目,根据收料凭证和发料凭证或者它们的汇总表,按计划成本汇总登记。

为了核算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调整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计算发出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还应设立“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两个总帐科目,并应按照材料类别设立材料采购明细帐和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帐。

2、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不论耗用外购材料还是耗用自制材料,其费用的分配,都应根据审核后的领退料凭证,按照材料的具体用途进行:将其中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计入各种产品成本有关的成本项目;将用于产品销售以及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材料费用,计入产品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有关的费用项目;将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的材料费用,计入在建工程支出,等等。

(1)原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原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和主要材料,专门设有“原材料”(或“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原料和主要材料也有不能分产品领用,而是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这些原材料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记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原材料”成本项目。

(2)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燃料实际上也是材料,因而燃料费用分配程序和方法与上述原材料分配的程序和方法相同。

但在燃料费用比重较大、与动力费用一起专门设立“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情况下,应该增设“燃料”会计科目,并将燃料费用单独进行分配。

(3)包装物发出和摊销的核算包装物按其用途可以分为下列四类:①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②随同产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③随同产品出售而单独计价的包装物;④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

包装物从总的方面来说,属于材料一个组成部分,但其性质和用途与材料中的原材料并不相同,为了单独进行包装物的收发和结存的核算,一般应该设立“包装物”总帐科目,进行包装物的总分类核算,并应按照包装物种类进行包装物的明细核算。

出借、出租包装物价值的摊销,应视出借、出租包装物的业务是否频繁,出借、出租包装物的数量多少和金额大小,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一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和净值摊销法。

为了进行低值易耗品的收入、发出、摊销和结存的总分类核算,应该设立“低值易耗品”总帐科目,并应比照原材料的明细核算,设立明细帐,按照低值易耗品的类别、品种、规格进行数量和金额的明细核算。

低值易耗品的日常核算也与原材料核算一样,即可以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又可以按照计划成本进行。

在后一种情况下为了核算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差异,还应该在“材料成本差异”总帐科目下增设“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二级科目。

低值易耗品采购、在库阶段的核算与原材料相同;低值易耗品出库、在用阶段的核算则与出借、出租包装物算有相同和相似之处。

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外购动力费用是指向外单位,购买电力、蒸汽、煤气等动力所支付的费用。

进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一要进行费用支出的核算,二要进行动力费用分配核算。

1、外购动力在付款时,按理庆按动力的用途,直接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即在付款时先作为暂付款处理,借记“应付帐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月末按照外购动力的用途和数量分配费用时,再借记各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帐款”科目,冲销原来记入“应付帐款”科目借方的暂付款。

2、外购动力有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例如生产工艺用电力;有的间接用于产品生产,例如生产车间照明用电力;有的则用于经营管理,例如行政管理部门照明用电力。

这些动力费用的分配,在有仪表记录的情况下,应根据仪表所示耗用动力数量以及动力单价计算;在没有仪表的情况下,可按生产工时的比例、机器功率时数(机器功率×机器时数)的比例,或定额消耗量的比例分配。

为了加强对能源的核算和控制,生产工艺用动力一般与生产工艺用燃料合设一个成本项目。

因此,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应该单独地计入产品成本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如果生产工艺的燃料和动力没有专门设立成本项目。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和动力费用,可以分别记入“原材料”成本项目和“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作为原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核算。

工资费用的核算1、工资总额的组成进行工资费用的核算,应该审核企业的各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应该根据企业计划的工资总额来控制工资支出,以便正确地核算工资费用,降低产品和经营管理费用中的工资费用。

2、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进行工资费用核算,必须有一定的原始记录作为依据。

不同的工资制度所依据的原始记录不同。

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计算计件工资费用,应以产量记录中的产品数量和质量记录为依据。

因此考勤记录和产量记录是工资费用核算的主要记录。

3、工资的计算计算和支付工资,并按其用途分配工资费用,是工资费用核算的主要内容。

工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工资制度,其中最基本的工资制度是计时工资制度和计件工资制度。

4、工资结算和支付的核算企业应支付给每一职工的工资,包括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再加上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减少现金收付工作,便利职工收付某些福利费和交通补助费等代发款项,并且扣除职工应付的房租费水电费和托儿费等代扣款项。

因此,计算应付工资和支付工资,实际上是企业与职工之间进行以工资为主的有关应收、应付款项的结算。

5、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工资费用的分配,是指将企业职工工资,作为一种费用,按照它的用途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经营管理费用等,或由规定的资金来源开支。

工资结算凭证所列各车间、部门各种用途应付的工资额,就是分配工资费用的依据。

6、计提职工福利费的核算工业企业除了按照按劳分配原则支付给每一职工工资以外,还应按照国家规定对职工进行福利补助和生活困难补助。

为此,每一个工业企业还应按照职工工资总额比例(现行规定14%)计算、提取应付福利费。

折旧费用的核算1、折旧的计算我国目前采用折旧计算方法,主要是使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或工作时数)法。

(1)使用年限法。

(2)工作量(或工作时数)法。

此外,我国某些企业还可以按照国家规定采用某些加速折旧的方法,采用这些方法时,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计折旧,后期少计折旧,年折旧额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从而相对加快了折旧的速度。

这些方法也称为递减折旧法。

2、折旧费用的核算机器设备的折旧费虽然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但一般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因没有专门设立成本项目,因而计入制造费用,企业行政部门的折旧计入管理费。

用于其他经营业务的折旧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折旧费的分配应通过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

利息费用、税金和其它费用的核算1、利息费用的核算利息费用的一般按季结算支付。

为了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季内各月应付的利息费用,应按利息费用的季度分月计划或者当月应付数额,按月进行预提;季末实际支付时冲减预提费用。

2、税金的核算税金也不是产品成本组成部分,它是经营管理费用中管理费用的组成部分。

因此,不可能为税金设立成本项目,而只能在管理费用按照税金的种类分设几个费用项目,或者为各种税金合设一个费用项目。

3、其他费用的核算工业企业各种要素费用中的其他费用,是指除了前面所述各要素以外各种费用,包括邮电费、租赁费、试验检验费、差旅费、保险费、职工技术培训费等。

待摊费用的核算1、待摊费用支出的核算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等共同负担的费用。

待摊费用应按其受益期分期摊入各月成本和费用中。

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应在一年以内,若发生的费用受益期超过一年,则应将这些费用支出列入递延资产中进行核算。

待摊费用核算,应设置“待摊费用”科目。

该科目的借方登记发生的待摊费用,贷方登记分期摊销的待摊费用。

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已经发生但尚未摊销的费用。

“待摊费用”科目应按待摊费用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2、待摊费用摊销的核算发生待摊销费用时,应借记“待摊销费用”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待摊销费用应根据其发生的地点进行摊销。

生产车间的待摊销费用应记入“制造费用”科目,行政管理部门的待摊销费用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根据确定的摊销期进行摊销时应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借记“待摊费用”科目。

预提费用的核算1、预提费用预提的核算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月计入各月成本、费用,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

预提费用的项目及预提的标准应按规定的要求进行,不得任意多提、少提和不提。

预提费用核算时,应设置“预提费用”科目。

该科目的贷方登记预提的费用额,借方登记实际支出费用进时的支出数额。

“预提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若预提期内实际支付的费用额大于已预提的数额,则“预提费用”科目就会出现借方余额,,则应视为待摊费用进行处理。

所以“预提费用”科目即可能有借方余额,又可能有贷方余额。

企业预提费用时应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按期摊销时,应借记“预提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有时预提的金额与实际支出的金额有差额,应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若是在实际支付费用前发现预提的金额与实际支出的金额不符时,应对预提的金额进行调整;实际支付月份的预提金额应根据实际支付的金额减去已预提的金额的差额,作为本月的预提金额,但若数额较大,则可分月摊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