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经验交流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低年级的班级管理”。
参加工作将近二十年,我当过班主任,教过专科。
曾经自信地以为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套,毕竟以前在村小担任班主任时,班级的纪律卫生都是令人满意的,学习氛围也很足。
但是自从在咱们中心校担任一年级班主任之后,我几乎每天都在思考,都在反思,都在向同行学习,怎样才能把一个四十几人的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
经过不断的探索,获得了如下不太成熟的几点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㈠学生自理能力差而造成班级管理混乱
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对孩子溺爱的家庭多,因而使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
生活上这些孩子被父母包裹得严严实实,天热时不晓得减衣服,脱下了衣服活动之后又不会穿;上厕所的规律不能及时养成,休息时只顾贪玩,铃声一响又慌里慌张,甚至憋尿;我们班的刘浃璐同学上学期一共尿裤子三次。
做值日的时候,东一扫帚、西一扫帚,累得满头大汗却还没打扫干净,自己身上倒有明显的劳动痕迹;不是衣服袖子脏了,就是鞋子被喷上水了。
上课时不专心听讲,随心所欲,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㈡学生的娇纵和固执形成常规管理能力弱
在常规上,经常出现不会站路队、做两操,漏掉某件学习用品或者红领巾;上课前不把学习用品准备好;一些简单的事情容易犯错误,粗心大意;下课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
㈢学生的独立占有欲而引起学生间不和睦
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容易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不易与别人分享学习用品或和平共处,容易发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
以致违反班级纪律现象十分严重。
㈣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而导致上课纪律较差
由于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因而在课堂学习中,自律性差,爱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不能专心听讲。
二、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何优化班级管理呢?
㈠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1.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学生受教育不光在课堂之中,老师的言行对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所以班主任的以身作则很重要。
在每天日常值日时,我都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每天和孩子们一起打扫卫生,并指导学生去做,教给学生方法。
孩子们刚入学时什么都不会,现在他们学会了扫地、擦桌子,拖地等等。
每天的值日生,会按时的擦黑板,换水。
老师带着干这样能让学生觉得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生活的一部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让学生逐渐养成生活自理能力。
2.创设情境、让兴趣去激发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许多家长曾说,孩子刚会走路,就想拿着扫把扫地、洗袜子等。
这说明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应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
在学校,我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做贺卡和成长记录袋,老师给学生搭建了这样的平台,不仅让他们尝到了自己亲自动手劳动的成功和喜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及时鼓励、让表扬来巩固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对学生每天的值日,我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给予表扬,这时他们心里会有一种成就感,都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学生,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
4.家校配合、让家庭成为学生良好生活自理习惯的培养基地
家务劳动是从小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现在的小学生每天家务劳动时间非常少甚至没有,低年级的学生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不会系红领巾、值日时不会拿扫帚的事情经常发生而且范围较广。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家长意识到平时应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收拾整理书包学具,自己主动找爸爸妈妈签字……逐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让学生多参加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给学生创建展示的平台,久而久之能使孩子懂得劳动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的艰辛,得到意志的磨炼,使他们从小萌发靠自己的劳动自立的思想,并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同时学生对家长的依赖少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变
强了、自理能力提高了。
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懂得了尊敬长辈、关爱父母,同时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只要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他们的自理能力才能提高。
㈡督促家长在家中教育孩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纵容和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不守规则、不善与人交往、品行不健全、不会感恩。
多和家长沟通,希望家中做父母的应树立威信,建议在家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并不时用各种方法与孩子沟通,在家中教育孩子。
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问题、耐心解决问题,有勇气和责任与家长沟通。
(三)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
1 .重视课前三分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尽快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当前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在课前三分钟开展诵读、谜猜、讲故事等活动,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正所谓:乐其师、信其道。
2.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
⑴微笑进课堂
教师一进课堂,就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角色,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以微笑面对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关注的,从而也愉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
⑵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形象,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⑶调节课堂教学节奏
学生的情绪与课堂教学节奏有着直接的关系。
热情洋溢、欢快喜悦的课堂氛围,将会使学生喜欢学习并爱上该科目;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灵动的、丰富的。
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尤其在低年级如果发现学生疲倦时,应穿插一些趣味
性的东西,上学期我请音乐老师洪老师教学生几套韵律操当感觉孩子们课堂上有些倦怠的时候,就和孩子们一起做韵律操。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始终跟着老师转。
注意力分散是学习的大忌,作为老师,把呆滞的眼神变灵活、把分散的注意变集中、把东张西望变成凝神静听,是我们神圣的使命,也是完成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要根据学生专注力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总之,班级管理是辛苦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同时又是充满了育人的科学,它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着学生一生的生活道路;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