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安全教育培训

建筑工程安全教育培训

此次教育培训,公司本着安全生产教育的特点和重要性,结合安全生产 管理在项目管理全过程、工程效益、质量和进度保证方面所起到的不可忽略 的作用,集中开展。内容主要有国家、省市及有关部门制定的安全生产的方 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目前我国建筑行业 的安全形势和现状,主要的安全常识,以及预控事故和转移风险等。
每年全球由于意外事故导致人类死亡近400万人,其中劳动工伤与职业病造成死亡200 万人,交通事故死亡近100万人,每秒钟10个家庭饱尝事故灾难带来的苦果。生产和生活 中发生意外事故和职业危害,如同“无形的战争”在侵害着我们的社会、经济和家庭。正 像一个政治家所说:意外事故是除自然死亡以外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一杀手!
第三节 安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人类有三种学习方法
通过经历,这是最痛苦的。
通过模仿,这是最容易的。
通过沉思,这是最高贵的。
安全意识是一项硬指标
事故人为的因素中,安全意识占到90%多,而安全技术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企业界 的安全培训,90%的精力用在占10%比重的安全技术水平上,只有不到10%的精力用在 占90%比重的安全意识上。 法则一:安全知识胜于安全设施

1 产品固定,设备流动

2 施工人员流动性大

3 露天作业多

4 劳动繁重、体力消耗大

5 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工Biblioteka 6 安全技术涉及面广特
7 施工环境复杂

8 施工队伍人员缺乏安全培训
1 产品固定,设备流动
建筑施工最大的特点就是产品固定。产品高、大、深,这是他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根本点。 任何一栋建筑物、构筑物等一经选定了地址,破土动工兴建后就固定不动了,建筑产品生产 周期复杂,有的持续几个月或一年,有的需要三五年或更长的时间。但生产人员要围绕着它 上上下下地进行生产活动这就形成了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了大量的操作人员、施工机具、设 备零部件和建筑材料,在一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随施工部位、楼层的转移必须将 各种机械、电气等设备随着施工部位的不同而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流动,不断转移操作场 所,在转移的过程中就可能将原本完好、安全的设备在转移过程中产生隐患。
安全生产暴露出的突出问题
(1)事故总量仍然比较大 “十一五”时期,虽然每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在下降,但事故总量仍然比较大。 2010年共发生事故627起、死亡772人。2011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
故561起、死亡707人。 (2)较大及以上事故仍然较多 “十一五”期间,全国较大及以上事故年均发生33.2起、死亡138.6人。尤其是2010年较大 及以上事故出现反弹,起数和死亡人数比2009年分别上升了38.10%和37.36%。2010年发生两 起以上较大事故的地区有江苏(4起)、四川(4起)、辽宁(3起)、北京(2起)、河北 (2起)、内蒙古(2起)、吉林(2起)、广东(2起)、贵州(2起)。 (3)各地安全工作不平衡 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国事故起数下降38.23%,其中有9个省下降50%以上,但有的地方还 上升,如山西上升225%、内蒙古上升71%、天津上升40%、海南上升25%、吉林上升22%;2010 年与2005年相比,全国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5.29%,其中有7个省下降50%以上,但有的地方还 上升,如山西上升260%、吉林上升100%、内蒙古上升56%、海南上升25%、江西上升12%。 。
安全知识:就是人们面对风险时,知道该怎么做,包括安全规程、安全制度、安全常识 等等。
法则二:安全意识强于安全知识
安全意识:指的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对于安全的认识,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警惕性 等等。
法则三:安全意愿优于安全意识 安全意愿:指员工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实现安全绩效的意志和愿望。 没有安全知识,员工就会稀里糊涂受伤害;没有安全意识,事故就会不请自来。 安全知识重要,安全意识更重要。当员工有了安全意识,就会学习安全知识
教育培训内容目录
第一节、建筑工程施工特点 第二节、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面临的突出问题 第三节、安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第四节、主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文件通知 第五节、安全管理员自我角色认知 第六节、解读安全和事故 第七节、事故预防和风险转移 第八节、主要施工安全常识(选读)
第一节 建筑工程施工特点
8 施工队伍人员缺乏安全培训
建筑施工,施工人员基本上是来自农民工,由于他们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安全意 识差,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自我防范能力,而进城农民工中的大部分人文 化水平相对较低,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尤其是新进城的农民工,刚放下农田 的“锄头”,走进工厂拿起“榔头”就干活,在用人单位安全生产上岗培训缺失的情况 下,由于不熟悉基本操作要求,极易引发事故。
农民工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是农民队伍庞大松散,无序流动,带来行业管理困难 。农民工是以劳务形式进入建筑工地,大多数是属于自愿、松散的临时性组合团体,有 的是每天站在十字街口的劳务市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用人单位则重使用、轻培 训,安全教育很难落实,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
第二节 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面临的突出问题
4 劳动繁重、体力消耗大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之一,大多数工种需要手工操作。例如,一名砖瓦工 ,每天如果砌筑1000块砖,以每块砖重2.5kg计算,就要凭体力用两只手把约3吨重的砖一 块块砌起来,弯腰三、四千次。还有许多工种,如抹灰工、架子工、混凝土工、管工、木 工等都仍以手工操作为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劳动繁重、体力消耗大,加上作业环境恶 劣,如光线、雨雪、风霜、雷电等影响,导致操作人员因劳累或注意力不集中或由于心情 烦躁、容易违章操作导致事故的发生的现象十分普遍。
据我国有关主管部门的统计,九十年代我国每年的意外事故状况是: 2010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627起、死亡772人,比2009年同期事 故起数减少57起、死亡人数减少30人,同比分别下降8.33%和3.74%; 2011年,全国共发生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561起、死亡707人,比2010年同期事故起数减少66起、死亡人 数减少65人,同比分别下降10.53%和8.42%; 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国房屋和市政工程 安全事故起数下降38.23%,下降50%以上的有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福建、河南、 广东、贵州、甘肃等9个省;2010年与2005年相比,死亡人数全国下降了32.59%,下降50% 以上的有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河南、四川、甘肃等7个省;有的地区的安全生产 形势一直相对比较好,百亿元建筑业增加值死亡人数一直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5 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
每栋建筑物由于用途不同、结构不同、施工方法不同等,危险有害因素不相同;同 样类型的建筑物,因工艺和施工方法不同,危险有害因素也不同;在一栋建筑物中,从基 础、主体到装修,每道工序不同,危险有害因素也不同。
施工现场的危险有害因素,随着工程形象进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每个月、每天, 甚至每个小时都在变化,给安全防护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条件的 差异性,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没有固定的通用的施工方案,也就没有通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
3 露天作业多
一栋建筑物从基础、主体结构、屋面工程到室外装修等,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程的 70﹪。建筑物都是由低到高构建起来的,以民用住宅每层高2.9m计算,两层就是5.8m,现 在一般都是十几层以上,甚至是几十层的住宅,施工人员都要在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上的高 空从事露天作业且常常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工作条件差。在安全防护和安全措施缺 陷情况下随时就有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
2 施工人员流动性大
当一座厂房、一栋楼房完成后或一项专业施工完成后,施工队伍就要转移到新的地点去 建设新的厂房或住宅。由于用工制度的改革,施工队伍中绝大多数施工人员是来自农村的农 民工,他们不但要随工程流动,而且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农忙、农闲)进行流动,给安全 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建筑施工的季节性和人员的流动性,决定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季节工、 临时工和劳务人员占相当大的比例,施工的流动性与施工设施、防护设施的临时性,容易使 施工人员产生临时思想,忽视这些设施的安全质量,使不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消除,以致发生 事故。
(4)建筑市场的监管不到位 归纳为“三多三少”:①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比较多,执法监督检查相对比较少; ② 市场准入管理相对比较多,市场清出管理相对比较少; ③企业资质和个人资格审批管理相 对比较多,审批后的后续管理、企业和执业人员的动态管理相对比较少。 (5)事故隐患检查不到位 虽然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对照法律法规还远远不够。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 我们各种安全隐患检查工作不到位,思想麻痹,放松警惕,疏于管理引起安全事故的案例 很多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Production education training
二零一二年三月份
内部培训资料 请勿借作他用,谢谢!
片首语
安全教育是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具有内容广泛性、任务 艰巨性、形式多样性、时间紧迫性等特点。企业必须建立起经常性的安全教 育和培训考核制度,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群众,真正认 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懂得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牢固 树立“安全第一”思想,自觉地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令和规章制度。
员工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 员工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警钟长鸣,紧绷安全弦。 员工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只要明白“安全为了谁”,就可以保证“第一次就做对”。 心中有了安全意愿,第二次做对就不存在问题的一再重复,就会形成习惯。
第四节 主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程、文件通知
目的是:一方面让公司各级职工从思想意识和技术管理上加深认识,提 升巩固,另一方面确保我们在建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