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锁骨骨折病人的护理-龚婕

锁骨骨折病人的护理-龚婕


锁骨骨折特殊姿势
6.患侧锁骨的X线正位 片可明确骨折的部位、 类型和移位方向。必 要时加照健X线片, 以资对比。
X线示骨折类型、移位方向
7.幼儿锁骨骨折常为青枝骨折,容易漏诊;
8.需及时注意检查有无神经、血管的损伤。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 1.病史 有局部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 2.体检和辅助检查 a.局部有肿胀,压痛,患肩活动受限,有时可扪及骨擦 感或有骨擦音 b.X线片可明确骨折的部位、性质及其它合并情况 (二)鉴别诊断 锁骨骨折诊断容易,但需要鉴别是创伤性或是病理性 骨折,是否伴有肩锁关节脱位、血气胸、锁骨下血管神经 损伤等合并症。
术后指导
• 卧位: • 全麻术后平卧6小时,神经阻滞麻醉平卧4小时后 可换半卧位,患肢抬高20-30厘米。 • 饮食: • 全麻术后6小时、神经阻滞麻醉术后4小时内禁食 禁水,之后可进少量半流质或软食,若无恶心、 呕吐症状者可正常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六、并发症
1.锁骨下血管损伤 2.臂丛神经损伤 3.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4.内固定松脱或断裂 5.肩关节功能受限 6.创伤性肩锁关节炎 7.胸膜尖损伤致血气胸 8.伤口感染
需要手术治疗。
㈡治疗方法 1.无移位或小儿青枝骨折用三角巾悬 吊1~3周。 2.有移位骨折应行手法复位、外固定。
⑴整复方法 ①体位 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 手叉腰; ②扳提 术者以膝部顶住患者
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 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胸伸肩, 此时骨折移位可改善,如有侧方
移位,可用捺正手法矫正。
健康教育
• 一个月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一个月后可以放开三角
巾做适当功能锻炼,包括肩关节旋转、上举、内收、 外旋等.2-3月,骨折基本愈合,患肢手提沙袋进
行钟摆活动练习肩关节。
• 饮食应富营养、易消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品, 每天有充分的活动与休息 • 遵医嘱定期复查
方。
后面
双圈固定法
术前准备
• 禁食禁水: 次日上午手术的患者,术前一天晚上10点开始禁食禁 水。 次日下午手术患者,手术当天10点前可少量进食,10点以 后禁食禁水。 • 术前用药: 无论安排何时手术,长期服用的高血压、心脏病类药均 可在手术前用少量温开水按时吞服,糖尿病药根据护士指 导。 • 服装: 手术当天患者更换宽松的衣裤,取下随身的所有首饰, 包括首饰、发夹、隐形眼镜和活动假牙。
三、诊断要点
⒈外伤史;
⒉伤后局部肿胀,疼痛,或有瘀斑,肩关节活动受 限; 3.骨折处异常隆起; 4.移位骨折有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等特有体征。
5.伤后特殊姿势 患肩下垂并向前、内倾 斜,用健手托住患肘部,以 减轻因上肢重量牵拉而引起 的疼痛;头部向患侧倾斜, 下颌偏向健侧,使胸锁乳突
肌松弛而减少疼痛。
状如弩弓(如右图)。
4.骨折片向下向后移位时,可压迫或刺伤锁骨下 的重要组织,造成血管、神经损伤或血、气胸。 5.锁骨内1/3骨折少见,多为直接暴力造成,骨折端 很移位。
摔伤是锁骨骨折的主要原因。以儿童 最为多见,大约50%的锁骨骨折发生于7岁 以下的儿童。直接外力,如从前方打击、 撞击锁骨,或摔倒时肩部直接着地,均可 造成锁骨骨折。摔倒时手掌着地,外力通 过前臂、上臂传导至肩,再传至锁骨,遭 受间接外力和剪切应力也可造成骨折。
臂丛神经
• 锁骨骨折是常见上肢骨折之一。锁骨细长, 部位表浅,易受暴力而发生骨折,又由于 其解剖上的特点,以及不同横切面的不同 形态,因此在两个弯曲处的中1/3极易发 生骨折,故在临床上常多见该类型的骨折, 而幼年患者尤为多见。
胸骨(内 侧)端
内1/3
中1/3
外1/3
三角形 肩 峰(外 侧)端
椭圆形


内侧2/3凸向前, 呈三棱棒形;
外侧1/3凸向后, 呈扁平形。
颈阔肌:
覆盖在锁骨表 面,
其为皮肌, 起自胸大肌和 三角肌表面筋膜。
肌肉附着:
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三角肌 锁乳突肌 胸大肌 锁骨下肌:
内连第一肋软 骨,外连锁骨远端 下面。
韧带附着:
内侧
外侧
颈丛浅支:
锁骨下N.A.V:
锁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外二科 龚 婕
一、锁骨的解剖结构
• 锁骨位于胸廓的顶部前 方,为一长管状骨,桥 架于肩胛骨与躯干之间。 是肩胛带与躯干惟一的 骨性连接支撑结构。借 助于肌肉和韧带的附力, 可以加强上肢带的稳定 作用。尤其在上肢支撑 和向上举重物时更为重 要。
锁骨的解剖结构
• 锁骨呈"S"型,内侧2/3前凸,呈圆柱和梭柱状; 外侧1/3后凸,为扁平状。锁骨骨折好发于中1/3, 该处时梭柱向扁平的转化区,骨骼较细。 • 锁骨骨折占上肢骨折的17.02%,在全身骨折中占 5.98%,各年龄组均有发生,但以儿童和青壮年 为多见。 • 锁骨后下方有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严重的锁骨骨折可并发血管、神经的损伤。
五、治疗
原则:
(一)保守治疗: 1.手法复位:按暴力作用的反方向进行。
2.外固定:关节部位石膏外固定。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2.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
3.其他固定方法:可吸收钉,中空拉力螺钉
五、治疗
方法:
㈠治疗思路
锁骨骨折的复位不必强求解剖复位。 大多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很少
康复锻炼
恢复期(4-8)周:骨质愈合,去除外固定后进入恢复期。 (1)第1-2天,患肢用颈腕悬吊带挂胸前,除上述练习外增 加以下练习:站立位上体向患侧侧屈,做肩前后摆动; 上 体向患侧侧屈并略前倾,做肩内外摆动,努力增大外展与 后伸的运动幅度。 (2)第3-4天,开始做肩关节各方向和轴位的主动运动,助 力运动和肩带肌的抗阻练习。 (3)第2周,增加肩外展和后伸主动牵伸,2周内避免做大 幅度和大用力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4)第3周,增加肩前屈主动前伸,肩内外旋牵引。
肩前方绕过腋下至肩后,
回至肩上方,横过胸前,
绕过对侧腋下,横过背部,
绕回至患侧肩上、前方,
如此反复包绕8~12层。
斜“8”字绷带固定法
③双圈固定法
将事先准备好的2个固定
圈分别套在两侧肩部,从背后
拉紧固定圈,用短布带将两固
前面
定圈的后下部紧紧扎住。用另
一短布带松松扎住两圈后上部,
用一长布带在胸前扎住两圈前
骨折分型
• 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 的FOU型 • 横断型骨折:多见于成年人,骨折端可有典型的 重叠,近段向后上方移位,远端向前下方移位。 • 粉碎性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 小骨片垂直移位。
骨 折 端 移 位 情 况
近折端胸锁乳突肌向 上 远折端三角肌向下 两 缩 端锁骨下肌短
扁平状
二、病因病理
• ⒈间接暴力或直接 暴力均可引起锁骨 骨折,但以间接暴 力较多见。 • ⒉间接暴力引起的 骨折多发生于中外 1/3处,骨折呈斜形 或横断形,近端向 后上方移位,远端 向下移位,两骨折 端重迭。
锁骨骨折的典型X线表现
3.幼儿骨质柔韧,多为青枝骨折,
骨膜仍保持联系。由于胸锁乳突
肌的牵拉,骨折端往往向上成角,
七、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1.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与骨折肢体固定后活动或功能受限 有关。 2.疼痛--与创伤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骨折后预防并发症和康复锻炼的相关知识。 4.焦虑 5.肢体肿胀 6.有周围血管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 7.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 一.心理护理 :讲述疾病相关知识及介绍成功病 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二.卧倒时应选择仰卧、免枕、肩胛间区垫枕以使 两肩后伸。 • 三.固定后,注意观察双手和前臂的皮肤颜色是否 有发白或青紫,有麻木感,是否有桡动脉搏动减 弱或消失,如果有以上症状,表示有腋部神经血 管受压,应指导患者双手叉腰,使双肩尽量外展, 后伸,如症状没有缓解,立即报告值班医生调整 固定的松紧度,直至症状解除为止。
护理措施
• 四.缓解疼痛的方法:运用放松技术,转移注意力, 听听音乐,看看书或是和好朋友聊天。 • 五.平卧时,患肢与心脏平行,坐或行走时,用三 角巾悬吊患侧上肢屈肘成90度直角,有利于静脉 回流,减轻疼痛,减轻肿胀。 • 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以及伤口渗血情况。
康复锻炼
由于部位、严重程度、固定方法以及患者的骨质情况不同, 锻炼的方法也不同,骨折在坚强内固定的条件下,可尽早 开始全面的功能锻炼,若同时伴有软组织损伤,一般需在 软组织初步修复后约3周,才能全面开始。 愈合期(1-4)周: (1)保健体操,包括深呼吸、躯干和下肢运动 (2)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前臂内外旋等主动练习, 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第二周增加捏小球,抗 阻腕屈伸运动等,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第三 周加抗阻的肘屈伸与前臂内外旋,仰卧位,头与肘支撑做 挺胸练习。
③挤按 侧方移位用挤按手法。
⑵固定方法
①横“8”字绷带固定法:
腋下垫以棉垫,用绷带从 伤侧背部经肩上、前方绕过腋 下至肩后,横过背部,经对侧 肩上、前方绕过腋下,横回背 部至患侧肩上、前方,如此包 绕8~12层。
横“8”字绷带固定法
②斜“8”字绷带固定法 固定时两腋垫以棉垫,
用绷带从患者伤侧肩上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局部畸形压痛及肿胀,尤以骨折移位严重 者特别明显。锁骨上、下窝变浅或消失,甚至有皮下瘀斑, 骨折处异常隆起,活动功能障碍。幼儿多为青枝骨折,局 部畸形及肿胀不明显,但活动上肢及压迫锁骨时,常可引 起患儿疼痛及哭闹。骨折端可隆起于皮下,压痛明显。严 重的骨折移位可导致软组织撕裂,出现皮下瘀斑,患侧上 肢不能自主用力上举和后伸。 2.典型体征:头偏向患侧以缓解胸锁乳突肌的牵拉作用, 同时用健侧手托住前臂及肘部,以减少患肢重量牵拉引起 骨折端移位的疼痛。
相关主题